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粱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高粱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4/1/8 19:35:22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辽军反击,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仅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辽军追至涿州(河北涿县)乃止。

此次战争是辽朝与宋朝第一次在战场上的直接对话,是五代十国时期结束以后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宋朝统一的步伐,并且在军事上总体开始处于劣势。此战,辽军发挥骑兵优势,远道增援,变被动为主动,给宋军以沉重打击;宋军轻敌冒进,首战失利,对以后与辽作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历史背景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北宋灭亡北汉后,宋辽直接

宋太宗赵光义

对峙。双方接触线大体东起泥姑口(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马河流域的信安军(河北霸县东)、霸州、容城(河北定兴东南),然后折向西北至飞狐(河北涞源北)及灵丘(山西灵丘)以南,直达代州雁门(山西代县北)。此线以北为辽控制的幽云地区。当时习惯把幽云十六州中位于太行山北麓东南的檀、顺、蓟、幽、涿、莫、瀛7州称为“山前”,把太行山西北的儒、妫、武、新、云、朔、寰、应、代9州称为“山后”。辽对这一地区特别是幽州十分重视,除派大丞相、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珍率兵防守幽州外,还在宋军进攻北汉时增派北院大王耶律希达、将领萧托古和伊实王萨哈加强防务。并在隋唐蓟城的基础上对幽州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从而使幽州城成为方圆36里,城高3丈、宽1.5丈,人口30万的陪都和军事、政治重镇。宋军在消灭北汉时,在太原集结了数十万部队。赵光义企图乘战胜的余威,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北汉刘继元已降,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但是破太原尚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只是无人敢说。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的意,很高兴,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当时宋军诸将,大多数比赵光义冷静得多,他们以大

辽景宗耶律贤

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赵光义却兵来将挡,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当时扈从六军,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结的,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被臣下谏阻。

而当时辽对燕地的防守其实早有部署。三月,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沙等救援北汉时,已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又译“希达”)、乙室(伊实)王撒合(萨哈)等,率兵戍守燕地,说明其早已考虑到宋军可能的进攻了。辽在幽州经常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共约一万八千余骑;又有其所属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值舍利一千九百五十。若契丹大举南侵,则一般调集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诸路兵,兵力可达二十余万。

战役过程

宋朝开战

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河北

辽军

正定),进入河北平原。六月初七,赵光义调发京东、河北诸州的武器装备和粮秣运往前线。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赵光义自镇州出发,十九日次金台屯,募民百人为向导,二十日至东易州(时宋辽各置一易州,西属宋,东属辽)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刺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宋军。宋军推进很快。六月二十三日,赵光义大军至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当时辽南京(宋称幽州,辽为南京析津府所在)守将为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以及权知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另有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与统军使萧讨古等军在城北屯扎。宋军先锋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巡哨城北,在沙河遇到辽军,马上以先至的兵马与之交战,后军不久到达,而后诸军齐集,大败奚底、讨古及乙室王撒合军,斩获甚众,生擒五百余人。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又译“色珍”)屯兵得胜口(河北昌平天寿山西北),看宋军锐气正盛,不敢与之直接冲突,便趁着耶律奚底新败,在得胜口用青帜伪作收容溃军之状以诱敌。赵光义得到探马报告,便有轻敌之心,麾军继续攻击,宋军将士乘胜追击,斩首千余级。而斜轸抓住机会突然袭击宋军后方,宋军败退,与斜轸军对峙于清沙河(北京城北二十里)北。辽南京城内守军得此声援,固守之志更加坚定。六月二十五日,宋军看出耶律斜轸兵力不足,只是据险而守,仅能声援幽州之敌,便只留一部兵力与之对峙,而用大军围攻幽州城。定国节度使宋偓与尚食使侯昭愿,领兵万余攻城东南面;河阳节度使崔彦进与内供奉官江守钧,率兵万余攻西北面;彰信节度使刘遇率军攻东北面;定武节度使孟玄喆攻西南

高梁河之战示意图

面。并以潘美知幽州行府事。耶律斜轸部将渤海帅达兰罕率部降宋,赵光义以其为渤海都指挥使。自此,城外宋军对守城辽军多方招降,使城中人怀二心,后又有其铁林都指挥使李扎卢存等率所部出降。原在城外的辽御盏郎君耶律学古入城增守,与韩德让等共谋守御,安定反侧,守军才安下心来守城。

六月二十六日,赵光义由城南宝光寺至城北,亲督众将进兵,攻击清沙河辽军,大战一日,杀敌甚众,获马三百余匹,辽军稍却,仍然凭借险要坚守。三十日赵光义又督军攻城,宋军三百人乘夜登城,被耶律学古力战所擒,后又发现并堵塞了宋军挖的隧道,修守备待援兵。而当时,辽南京被围,远近震动,辽顺州守将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率部降宋。

辽景宗耶律贤于六月三十日闻知南京被围,耶律奚底、萧讨古、耶律斜轸等军虽未大败,却不能进援,只能声援,于是急遣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往救,其特里兖(官名)耶律休哥(又译休格)自荐请缨,辽主便以休哥代替奚底,统帅五院军之精锐驰赴前线。

辽军反击

宋军围攻幽州坚城不下,“将士多怠”,士气低落。

七月初六,耶律沙大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梁河,

宋军

耶律沙力战不支而败退。然而当时的宋军连续近二十日不停地猛攻幽州城,士卒早已疲殆,故而虽然战胜,从中午到傍晚只追了十余里。令赵光义始料未及的是,耶律休哥率军出其不意间道而来,人人手持火炬直冲,宋军不知其多寡,未等接战心里已经发怵,故不敢接战,欲据高梁河为抵御之计。耶律休哥先收容耶律沙败军,使之回去再战,与宋军相持,然后与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锐骑兵,从耶律沙的左右翼挺进,乘夜夹攻宋军,实行两翼包围钳击之势。战斗激烈非常,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被三创犹力战。城中耶律学古闻援军已至,也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城中居民大呼,响声震天动地。耶律休哥继续率部猛攻,这时宋军才发觉已被包围,又无法抵抗辽军的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从后面追击,而休哥与斜轸两军也对宋军实行超越追击。宋军大败,死者万余人,连夜南退,争道奔走,溃不成军,赵光义与诸将走散,诸将也找不到各自的部下军士。赵光义的近臣见形势危急,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请赵光义乘坐,急速南逃。耶律休哥时已受重伤,昏死过去,不能骑马,左右用轻车载着他,代他发号施令,继续追击。一直追到涿州城下,获得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计。

宋军撤退

赵光义于七月初七日天明之后,已先到达涿州城外,当时宋军的败兵还没到。他又绕过涿州城,直奔金台屯,见诸军尚未到达,才敢停住“车驾”观望。初九日,赵光义见诸军仍然未到,便使人往探,这才知道诸军仍在据守涿州,而且有策划立太祖子武功郡王德昭的事,于是急命崔翰往传诏命班师。

赵光义为防备契丹乘胜南侵,命殿前都虞侯崔翰与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屯兵定州,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屯关南,云州观察使刘廷翰为都钤辖与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屯镇州,以上诸军都由刘廷翰指挥并得便宜行事。本来这样就可以了,可赵光义偏偏又授诸将阵图,命令他们,如果契丹来犯,必须入图布阵,交代完之后,他才自金台屯南返,七月二十八日还至东京。

战役结果

八月初二,赵光义行从征失律之罚,贬西京留守石守信为崇信军节度使,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为宿州观察使。同时因为北征不利,连平太原之赏也免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样不行,皇子(赵匡胤之子,当时亦称“皇子”而不称“皇侄”)武功郡王赵德昭就上谏道:“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宋太宗当时大怒,想起诸将在找不到自己时曾有意立他为帝,说:“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德昭被逼无以自明,退回私舍之后拔剑自刎。

辽军既胜,亦行赏罚。以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能安人心卫城池,并赐诏褒奖。以前白马岭之败责耶律沙,又以此次击败宋军之功相抵。耶律奚底遇敌而退,以剑背击之。乙室王撒合虽临阵退却,但部伍不乱,得到宽宥。冀王耶律敌烈(或译“迪里”、“塔尔”)战死白马岭,其麾下先逃遁者皆斩,都监以下杖背。然后聚宴诸将士,分别给予赏赐。

历史评价

宋太宗想要凭借宋军在历年南征战役中,所向无敌,军士士气昂扬的契机,并携此次灭北汉的余威一举收复燕云故地,重建中国北方的国防线,并进一步恢复汉族政权领导四夷的地位,这种进取心无可非议是好的。然而好的动机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宋军在高梁河以惨败收场可不是时运不济那么简单。

赵光义被攻克太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辽军的实力及其拥有大量骑兵的情况估计不足,在部队疲困交加的形势下,仓促出兵,企图以突然的行动、优势的兵力数量,一举袭取幽州地区。这种轻率鲁莽、侥幸取胜的投机举动,最后遭到失败乃是情理中事。

从作战指导上看,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攻,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其次是对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的战略要地,辽必以重兵守城。宋军远程急进,无攻坚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入师老兵疲的困境。

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必以重兵增援。但赵光义计不及,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倾全力攻城,致为辽援军拊击,导致全军溃败。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发挥骑兵的长处,乘耶律沙拖住宋军并使宋军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时,突然投入战斗,终于扭转战局,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高粱河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连战连败,到澶渊之盟,至此宋对辽已然完全处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一直到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战影响深远。

标签: 之战历史背景高粱

更多文章

  •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反其道而行之,米价

    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逆向思维,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启示。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能够把握规律,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佐,但所起的效果相同。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只见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苗全无,树木无叶

  • 《半死桐》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贺铸词作

    【原文】鹧鸪天⑴重过阊门万事非⑵,同来何事不同归⑵?梧桐半死清霜后⑶,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⑸。旧栖新垅两依依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⑵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⑶何事:为什么。⑷

  • 宋太宗赵光义征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宗,赵光义

    赵匡胤建立宋朝称帝以来,对内巩固了统治地位,对外灭掉了一些割据小国,使宋朝国土面积扩大,中原驱于统一。但正在他大展宏图、统一全国之际,却病倒了。这次患病,是在他和弟弟赵光义饮酒以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的。朝廷大事只好由赵光义代理。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俩,多年来一直相处得很好。赵光义从小好学,喜欢读书,

  •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河陇党项部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河西,西夏,部族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立国,河西地区纳入西夏的版图。西夏在河西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措施,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河西的畜牧业、农业、冶金铸造、建筑及其他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均有所恢复与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历史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西经济发展具有局限性

  • 宋钦宗赵桓大事记,赵桓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事记,宋钦宗赵桓,简介

    钦宗赵桓(公元1100年~公元1156年)在位时间: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曾用年号:靖康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安葬地:临安公元1100年,宋徽宗的长子赵桓出生。公元1125年,在金兵兵临汴京城下时,宋徽宗赵信吓得把皇位让给了赵桓,赵桓遂成为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为宋钦宗。公元112

  • 北宋四牛人见仁见智说“酒色财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见仁见智,酒色财气

    苏轼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文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了。寺中住持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以香茗美酒素肴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地处北宋王朝首都开封的大相国寺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这里原为魏公子无忌DD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始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

  • 北宋宰相身旁的人都被提拔,唯独他一直打杂,知道真相的他无地自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宰相,无地自容,的人都

    北宋名臣张齐贤非常的能吃,一开始他就是凭借着惊人的饭量而引起赵匡胤的注意,也因此走上了仕途。但张齐贤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雍熙三年(986年),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大败而归,名将杨业也战死在朔州。危急时刻,张齐贤主动请缨,前去接管代州军务,旗开得胜,

  • 牛皋是怎么从村夫变成岳飞的左膀右臂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膀右臂,是怎么,村夫

    牛皋一介村夫出身,身经百战后从弓手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绍兴元年(1131年),临安府成立不久之时,金军再次南下。不过战事的剧本,已不同于靖康之难。金军完颜昌一部被一路被逼回淮河以北,完颜宗弼又遭岳飞打败。而在河南这边,耶律马五一部将遭遇他们人生当中最为耻辱的一战。彼时

  • 南宋中兴四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宋,诗人,陆游

    南宋中兴四诗人南宋在政治军事上始终没有得到突破,然而在文化艺术上却取得了超越北宋的成就。1120年1150年这30年是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一个时代,这30年中出生的人物在南宋中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出生在战火纷飞之中,背负着国耻家仇。并且在南宋初期那偏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内心总是怀着复杂的沉痛。北宋中

  • 孝宗赵昚大事记,赵昚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事记,孝宗赵昚,生平简介

    孝宗赵昚(公元1127年~公元1194年)在位时间:公元1162年~公元1189年曾用年号:隆兴、乾道、淳熙谥号: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咸孝皇帝庙号:孝宗安葬地:不详公元1127年,宋太祖七世孙宋孝宗赵昚出生。公元1160年,赵昚被宋高宗立为太子。公元1162年,宋高宗举行受禅仪式,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