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顶飞檐,雕梁画栋——漫话唐代皇室建筑

金顶飞檐,雕梁画栋——漫话唐代皇室建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94 更新时间:2024/1/10 15:40:19

楚塞金陵列,巴山玉垒空。

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这是唐代诗人写长安城皇宫的一首诗,楚地要塞,重镇金陵,都已被征服,一片平静。巴山玉垒也不再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也都安宁无事,都向着长安城的皇宫朝拜。它歌颂了统一的强大的唐帝国,歌颂了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长安城。

雄伟巍峨的“三内”

长安这座着名的古都,是取长治久安之意而命名。长安城北有渭水,东临灞湾二水,南部冈原起伏,经隋、唐两代建设,已是一座雄伟壮观、繁荣发达的城市。全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城墙厚12米,每面3门,每门3道,正南的明德门5道,城墙上有高大的城楼。

全城沿南北轴线,将宫城与皇城置于重要位置,并以纵横交错的棋盘道路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街道整齐。长安城最雄伟的建筑还是皇城与“三内”。即西内太极宫、南内兴庆宫、东内大明宫。皇城东西长2820.3米,南北宽1843.6米,南北各3门,东西各2门。主要建筑有太庙、太社、六省、九寺、一台、四监、十八卫等官衙。

西内太极宫是皇帝听政、议政与居住之所。以宫城正门承天门为大朝之所,太极、两仪殿为日朝与常朝之所,大吉殿、百福殿分列两侧,左右对称。太极宫东部是太子所居东宫。西部是嫔妃所居掖庭宫。

南内兴庆宫,是玄宗皇帝李隆基当年的藩邸,所在的兴庆坊扩建而成,筑有龙池、沉香亭等楼台殿宇,金碧辉煌,极其奢靡。

“三内”就其富丽堂皇,气势宏伟来说,应首推大明宫。大明宫是贞观八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为父亲李渊在长安城东北苑内龙首原高地上建造的夏宫,供避暑之用。工程费时较多,李世民退位尚未建完,李治龙朔三年(663)才建成全部殿宇。

大明宫建成之后,皇帝的常朝、议政活动批改奏章之所,都由太极宫移入大明宫。太极宫改为皇室的备用宫殿,政治中枢设在了大明宫。称后有21年皇帝在大明宫主持朝政。由于大明宫是唐代的政治中枢,所以,本文开始的那首诗才说:“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宫城的平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全宫自南端的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数里的中轴线,沿轴线有南北纵列的大朝的含元殿、日朝之所的宣政殿、常朝之所的紫宸殿。除这3组宫殿外,又在其左右两侧建造对称的许多楼台殿阁。后部诸殿是皇帝后妃的居住与游宴之所。北部开凿了碧波荡漾的太液池,池中建了蓬莱山,池周是回廊与各式各样的亭台、水榭,是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建筑。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建在龙道山上。殿宽11间,殿前有75米的龙尾道。左右两侧稍前处左有翔鹰阁,右有龙凤阁,用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含元殿开创了门阙合一的形式,现存北京故宫的午门,就是继承了这种建筑风格而产生的肃穆威严的艺术效果。

大明宫中另一组华丽的宫殿是麟德殿建筑群,它是皇帝宴请群臣、观赏歌舞、杂技和作佛事的场所。位于大明宫西北部的高地上,由前、中、后3殿组成,面宽11间,进深17间,面积等于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约5000平方米。殿后东西各建一楼,楼前建亭,作为麟德殿的衬托。整个建筑群金顶飞檐,雕梁画栋,其富丽堂皇为世上所罕见。

大明宫内还有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衙门,如含元殿与宣政殿之间设有中书、门下两省、弘文馆、史馆位于两省之侧。麟德殿的西南设有翰林院。殿馆之间设有宫墙,有宫门、重门、内重门,防卫森严。

大明宫的建筑成就,不但显示出唐代建筑是中国封建时期建筑的高峰,并可证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视死如生话昭陵

古代的帝王,多数都认为人有灵魂,死后由阳世转到阴门。他们仍期望死后能像生前一样享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所以,都十分重视陵墓的建造,认为是死后的永居之所,称为陵寝或寝宫。

秦始皇的骊山墓是最有名的帝王陵墓。秦始皇即位之初,就开始动工。统一六国后全面开工,工程浩大,有70万人参加建造。地面建筑虽已全部毁坏,但尚有长宽各500米,高70余米的巨大坟丘残存。

唐代以前,帝王多喜欢堆山为陵以示雄伟。从唐太宗开始,创立了依山建陵的制度,这可节省人力,减少土石工程,而且其宏伟壮观远非人工土堆可比。唐朝15个皇陵因山而建,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墓最为典型。

唐太宗的陵墓,叫昭陵,建于九峻山主峰上。山陵四周筑方形陵墙环绕,正面辟门。门外设有石狮、四周墙角有角楼。陵前神道顺坡势而下,两侧有对称的门阙、石碑及石人、石兽。

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建成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坐落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45千米的九峻山上。九峻山山势突兀,渭水萦绕,主峰高耸,两侧层峦起伏,将昭陵衬托得更加雄伟肃穆。

昭陵正南为朱雀门,因山凿石为元宫,深75步营造尺,五尺为一步。前后共有石门五道。山上建拜祀之殿,分布于陵山的四周。沿山傍岩架设有栈道,绕山230步,才能进到元宫的正门。现遗址仍在。山北为玄武门和祭坛,墙基屋阶尚可辨认。玄武门内列贞观年间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石雕像,基座犹存。

朱雀门内东西两侧的廊庑上,陈列着李世民心爱的驰骋沙场的6匹战马。它们的名字是“什伐赤”、“青骓”、“特勒骠”、“白蹄乌”、“拳毛”和“飒露紫”。这6匹战马,又称“昭陵六骏”,是唐代建筑石雕的典型和珍品。6匹骏马的飒爽英姿,雄劲有力,被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中“拳毛”和“飒露紫”1914年被文物窃贼盗往美国,现存费城大学博物馆。另外4块石雕骏马被移入陕西省博物馆珍藏。

昭陵的四周,30千米范围内,布列了167位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说明了君臣都认为死后还可相伴而居,去统治另一个世界。园陵四周,遍植青松翠柏,高杨巨槐。当时有“柏城”之称。诗人描述陵园的幽静肃穆,写诗说:“原分山势入宫塞,地匝松阴出晚寒。”

无字碑前说乾陵

有一位女中英杰,在自己的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因为对她的评价截然相反,辱骂她的人,说她人神所同嫉,天地所不容。歌颂她的人说她是巾帼英雄,流芳千古。其实她是告诉人们,她的功过自己不做鉴定了,留待后人去做评说。

无字碑高6.3米,左侧另立一碑,上刻武则天亲撰的《述圣论碑》,概述了唐高宗等的文治武功。两碑后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六千米的梁山上。梁山海拔1000多米,乾隆三峰耸立,北峰高大雄伟,依山为陵,是陵墓的主体。南端二峰对峙,形同乳房,称乳头山。山顶筑阙,构成宏伟壮丽的陵园大门。

据《唐会要》记载:从乳头山入口,至陵墓主入口朱雀门,是约长1千米的御道。御道两侧,从南到北排列着石雕的华表一对、飞马一对、朱雀一对、石人5对、石马5对、持剑值阁将军像10对。所有石雕都比真人真物还大,形象生动,线条古朴。

朱雀门两侧又立有60尊王宾石雕像。他们是前来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领袖,这些石雕是唐代强盛繁荣,友好往来频繁的历史见证,石像的背部还刻有国名与人名。

朱雀门内是祭祀用的主要建筑献殿遗址。献殿以北是地宫,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约长4千米。乾陵没有发掘地宫内的情况不明。但从武则天在世时就开始营建,费时甚长,她与唐高宗又处于唐代经济繁荣时期,其建筑规模宏大,陪葬珍宝丰厚是可以想见的。

乾陵的墓区在北峰,入口朝南,有方形陵墙环绕。四面设门,分别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史书记载:陵墓入口在梁山南坡,甬道长60多米,高约4米。墓道由石条填砌堵死,并有铁栓连接,铁水浇灌,连为一体,坚如铁石。至今尚无被盗痕迹。

乾隆东南方,有17座陪葬的文臣武将与太子、公主的坟墓。已经发掘的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等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珍宝甚多,异常丰富。

永泰公主墓深藏地下,墓道自南向北,成18°斜坡,总长87.5米,经过6个过厅及天井,才抵达放置石木的后室。纵深约16米,墓室顶部与四壁皆绘壁画,题材丰富,构图完整,用笔简练古朴,衣着服饰华丽,表现了盛唐的艺术风格。从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可知乾陵一定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墓葬丰富多彩。一旦发掘,可能像秦始皇兵马俑那样震惊世界。

标签: 雕梁画栋

更多文章

  • 唐朝甘露之变如何会发生,文宗李昂为何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宗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历史上最开明繁盛的王朝之一,但在这样强盛的王朝依然还是有不少动乱,期间还有当朝政治的首脑皇帝会因此丧命,历史上的甘露之变发生,文宗李昂之死又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来看看?宪宗李纯去世后,穆宗李恒即位,他即位后游乐无度,藩镇割据局面再次出现,宦官的权势更加膨胀,朋党之争亦愈演愈烈,朝政又开始

  • 李世民知道子孙不保留下一手 让武则天吃尽苦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苦头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老李家的孩子们就倒霉了。原本的太子李贤,因为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当皇帝后,干脆找了个酷吏把他逼死了。后来也有不少人,借着他章怀太子的名义搞造反。唐中宗李显,原本皇帝干得好好的。就因为把岳丈韦玄贞升为侍中,被一撸到底,成了庐陵王。唐睿宗李旦干了一辈子的皇帝,但都像是个傀儡。这三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无度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荒淫无度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

  • 9、李光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李光弼(708~764),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祖先是契丹族酋长。天宝十三载(754)为朔方节度副使,不久,还京师。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又让郭子仪推荐良将,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从此,李光弼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将。天宝十五载(756)正月,以李光弼为河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成老糊涂昏君,沉迷酒色霸占弟弟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老糊涂

    唐太宗,这个初唐历史上的皇帝,留给后人的都是正面的形象,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野史趣闻,可能会颠覆很多人对于唐太宗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事情。晚年的唐太宗,不纳诤臣忠言,变得十分暴戾。有人拿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做例子,说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贞观初期,李世民身边的谏臣很多,魏征还先后写了十

  • 唐初名将唐俭的简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名将

    唐俭(579~656),唐初名将。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阳曲)人。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的孙子。父唐鉴,隋朝戎州刺史。隋末时,唐俭与李渊同管禁卫军,两人交情甚好。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唐俭私下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说:“现在隋王室昏乱,可以乘势大乱天下,取而代之。”李世民回去后告诉了李

  • 2、羁縻州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于边疆设羁縻州是从唐开始的。羁縻的本义为牵制、约束,唐朝于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设置的州府前冠以“羁縻”二字,是借以形容中原天子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羁縻不绝。唐代的经济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因而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也同样居于优势地位。而周边各族种类既多,分布

  • 第一节 推崇道教,道士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道教

    在李唐王朝,道教备受推崇,到了玄宗时期,更是如此。开元中后期,玄宗李隆基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勤俭治国的作风,而是开始享乐,甚至是骄奢淫逸。不仅如此,唐玄宗任用奸佞,忠良之臣备受排挤打击,使得朝政败坏,盛世之下,危机也在酝酿。道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初盛唐以来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是分不开的

  • 李世民与魏征:揭历史上君臣“和睦”的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睦

    所谓明君与贤臣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历史的真相是,初唐时期的政治、民族、经济关系,特别是山东问题,决定了两人的微妙关系。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又诛杀其子侄十余人,夺得皇位继承权。同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一方面令人修纂国史,让国人认识自己继承大

  • 第二讲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圣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般照耀着整个世界。玄武门之变与权力交接唐朝建立之初,身处弱势地位的秦王李世民,利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