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

唐代中州物产资源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40 更新时间:2024/1/7 19:53:16

关于唐代各地的土特产情况,《新唐书·地理志》、《唐六典》、《元和郡县图志》等书有记载。其物产资源主要有:

1.编织品

汝州临汝郡土贡:絁。

虢州弘农郡土贡:絁。

滑州灵昌郡土贡:方文绫、纱、绢。

郑州荥阳郡土贡:绢。

颍州汝阴郡土贡:絁、绵。

许州颍川郡土贡:绢、藨席。

陈州淮阳郡土贡:绢。

蔡州汝南郡土贡:珉玉棋子、四窠、云花、龟甲、双距、溪鷘等绫。

汴州陈留郡土贡:绢。

宋州睢阳郡土贡:绢。

濮州濮阳郡土贡:仙文绫。怀州河内郡土贡:平纱、平绸。

卫州汲郡土贡:绫。

泌阳淮安郡土贡:绢、布。

邓州南阳郡土贡:丝布。

光州弋阳郡土贡:葛布。

申州义阳郡土贡:绯葛、苎布、赀布。

2.矿物相州之白粉。

河南道伊阳之金。

河南道伊阳、鲁山、平陆之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汝州伊阳县五重山产银,“银葫芦山,在县西南。……又县境有五重山,唐开元十五年税伊阳五重山银场,即此。”《崔暟志》云:“迁洛州陆浑令。南山有银冶之利而监鼓者不率,公董之,复为矿氏(民)所罔,免归,人吏奔诉而又获理焉。”洛州陆浑南山银矿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及《新唐书·地理志》。新志二河南府河南郡伊阳县条:“先天元年析置陆浑。有太和山。有银、铜、锡。”《元和志》卷6《河南道一》河南府伊阳县条:“本陆浑县南界之地,先天元年割置伊阳县。”知伊阳本属陆浑地,唐先天二年(713)乃自陆浑析置。此属唐代重要的产银区。《新唐书》卷54《食货志四》云:“开元十五年,初税伊阳五重山银、锡。”上引《元和志》同条,“银□窟,在县南五里,今每岁税银一千两”。表明该地产银有一定数量。该地银矿的经营方式,似由矿民私采,官府置监“理”之。《大唐六典》卷30载唐前期矿冶开采之法有云:“甘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者,若铸得铜及白镴,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可知唐前期矿冶开采是一种放任的政策。

河南道的伊阳、平陆及山南道南阳的铜。《太平寰宇记》卷142记邓州南阳县(河南南阳)“骑立山出铜矿,在县东百八十里。”骑立山即今镇平县五朵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镇平县骑立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势昂耸,状若立骑,因名。又有五峰并耸,亦曰五朵山。上有龙漱三穴,又有矿产铜。”《通典》卷9记邓州置五炉铸钱,“每炉约用铜二万一千二百一十斤”,反映当地产铜甚多。

河南道的舞阳产铁。《元和郡县图志》卷16记,相州林虑县(河南林县)的林虑山“山多铁,县有铁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相州有利成铁冶;该书并说临漳县有辅岩城,“在县东六十里。本安阳县之水冶村……志云: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利城,唐置铁冶处。”《封氏闻见记校注》卷八鱼龙畏铁:“大历中,刑部郎中程皓、家在相州,宅前有小池,有人造剑,于池内淬之,蛇鱼皆死。”《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安阳宝山,“产白石,人取以为器”;安阳铜山,“旧产铜”。西平县有冶炉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战国韩铸剑之处,晋于此置铁官。”县西北有棠谿村,“接郾城县界。昔时产金甚精,所谓‘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战国策》‘苏秦曰韩之剑戟出于棠谿,即此矣。又县西旧有龙渊水。《太康地记》:‘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故剑有龙泉之名,苏秦所称龙渊之剑也。司马贞曰:‘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其剑皆出西平县。《汉志》注‘西平有铁官,盖以此。”

河南道的长水、伊阳产锡。嵩县露宝山等地也产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河南府嵩县,“露宝山,在县北六十里,产锡矿。又筛山,在县东九十里,以多岩洞而名。与县西大矿山皆产锡。”

蔡州产珉玉,“珉玉坑,在古息城东南五步,周回一百八十米,深三尺。其玉颜色洁白,堪为器物,隋朝官采用,贞观中亦令采取。其后为淮水所没。开元中,淮水东移,珉坑重出,其玉温润倍胜昔时,蔡州至今以后厥贡之首。”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苍山产岷石,“苍山,在府(清怀庆府)西北四十里。一名苍山,亦曰苍岩山,产岷石,上有龙潭。”该书记载南召县矾山,在“县南十五里,山产矾石。”《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倚箔山,望之如立箔。山西北崖下有钟乳,隋时充贡。”光州弋阳郡土贡:石斛。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虢州小青山,“在卢氏县西,产青碌。”

3.植物、动物与药物陕州陕郡土贡:麰麦、栝楼、柏实。

虢州弘农郡土贡:麝、地骨皮。

郑州荥阳郡土贡:龙莎。

濮州濮阳郡土贡:丝枣、红蓝、紫草。

怀州河内郡土贡:枳壳、茶、牛膝。

邓州南阳郡土贡:茅菊。

申州义阳郡土贡:茶、蝱虫。

相州的知母。

河南府的黄精。

蔡州的蓍草。

怀州的牛膝。

郑州的麻黄。

虢州的天门冬。

河南府的枸杞子。

虢州的地骨皮。

河南府、同、邓、许等州之胶。

河南府、许、卫、怀、汝等州之兔皮。

汝州有温汤。“温汤水,在县(鲁山县)西四十里。状如沸水,可以熟米。侧有石铭曰:‘皇女汤,可已万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了汝州温汤的情况:

广成泽,在州(汝州)西四十里。源出鸣皋山,合于汝水,一名黄陂,周围百里,有灌溉之利,百姓赖之。旧有广成聚,汉置广成苑,东汉时往往校猎习射于此。安帝永初元年诏以广成游猎地假于贫民。灵帝初平元年置河南八关,广成其一也。隋大业置马牧于广成泽。欧阳态曰:“广成泽今为广运河,盖避朱梁讳”云。又有汤泉,在苑中。泉有九源,东南流注广成泽。别有寒泉在其侧,西流入于滍水,虽盛夏肃如冰谷。志云:梁县西南六十里有温汤,可以熟米。一名皇女汤也。后魏主修永熙二年狩于嵩高,遂幸温汤,即梁县之温汤也。炀帝于此置温泉顿。唐仪凤元年幸汝州温汤,后又屡幸焉。武后圣历三年亦幸汝州温汤。又开元十年幸汝州广成汤泉。

关于汝州温汤,宋人象之《舆地纪胜》在谈到汝州景物时也说:“温汤泉,在州西北。唐武后尝幸此,旁有武后流杯池,并石碑。”《封氏闻见记》卷七温汤:“海内温汤甚多,有新丰骊山汤,蓝田石门汤、岐州凤泉汤,同州北山汤,河南陆浑汤,汝州广成汤,皆知名之汤也。并能愈疾。……《博物志》云:‘水源有石硫磺,其泉则温。天下山泉,由土石滋润蓄而成泉耳。如硫磺煎铄,久久理当焦竭。汤之处皆不出硫磺,有硫磺之所不闻有汤,事可明矣。”

孟州也有温泉,《舆地纪胜·孟州·景物》:“温泉,在州城北,夏凉冬温。”

唐代中州地区产马、驴、牛、羊、猪等动物。《旧唐书》卷58《唐俭传》:“后从幸洛阳苑射猛兽,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四发,殪四豕,有雄彘突及马镫,俭投马博之,太宗拔剑断豕。”汝州湖泽众多,此地多养马。《旧唐书》卷145《吴少阳传》:“汝南多广野大泽,得豢马畜……又屡以牧马来献,诏因善之。”

4.食用或杂用虢州的梨。

许州颍川郡土贡:柿。

濮州濮阳郡土贡:丝枣。

滑、河南府的酸枣人(仁)。

陕州、光州、义阳郡(即申州)的茶。《茶经》云:“山南以陕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蕲州、黄州又下。浙江以胡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次,邛州次,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茶树适宜于雨林带地方,故偏北之关、陇、晋、冀,均不产。

颍州汝阴郡土贡:糟白鱼。

孟州土贡:黄鱼馐。

卫州汲郡土贡:胡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汝阳县有众多湖泊,“南湖,在府城南。周十余顷,长堤亘其前。有西湖,在城西南。城东北又有三角湖,中多菱芡,俗谓之菱角湖。城北十里有十家湖,水产鱼莲,旱种秔稻,居民赖之。”想之唐代亦是如此。该书还记汝阳县有“鹅鸭池,在城北,汝水之曲也。李愬夜袭蔡州,击鹅鸭池以乱军声。一名悬瓠池。栗渚,在城西南。汝水之湾有地数顷,树栗其中,谓之栗洲。旁有溪曰锦绣溪。”西平县周家泊,“县北二十五里。县以北诸水汇流于此,水多则鱼,涸则多苇,民赖其利。”镇平县柳泉,“在县东遮山北。广五丈余,溉田甚溥。又青龙泉,在县之竹园保,引流溉田为民利。菱花池,在县西南。俗名天池,广五丈余,有菱芡蒲鱼之利。”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孟州有蓄鱼池:“在州城内,旧贡黄鱼鲊出此。”

陕、虢、许、汝产盐。《旧唐书》卷48《食货上》记载:元和六年(811),度支卢坦奏:“河中两池颗盐,敕文只许于京畿、凤翔、陕、虢、河中泽潞、河南许汝等十五州界内粜货。比来因循,兼越兴、凤、文、成等六州。臣移牒勘责,得山南西道观察使报,其果、阆两州盐,本土户人及巴南诸郡市籴,又供当军士马,尚有悬欠,若兼数州,自然阙绝。又得兴元府诸耆老状申诉。臣今商量,河中盐请放入六州界粜货。”足证陕、虢、许、汝等州有盐。

5.文具

虢州贡瓦砚。《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石墨山,在县西南三里。山石如墨,可以写字。”内乡县有墨山,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墨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石尽墨,亦名石黑山。”该书记金门山所产竹子可以制作笙管。“金门山在县(宜阳县)西六十里。《九州要记》:‘金门之竹,可为笙管。一名律管山。”

标签: 中州

更多文章

  • 唐朝女人死掉夫君,怎样独过一世?她道明了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夫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女人在嫁给男子后,就要义无反顾的跟随他一辈子,不管贫穷富有,都不能轻易抛弃,妇道两字古人十分讲究。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据说一本书记载着,在明朝的时候,一位古稀老人在临终之时拿出了100

  • 市井小人也坐了一把龙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市井小人

    “侯门深似海”。那么宫门呢?自然更比海洋深了。所谓宫禁森严,层层禁军、道道限制,种种规矩,莫说平头百姓,就是朝廷命官,除非去赴朝会,轻易也是入不了宫门大内的,更别说皇上的金銮宝殿了。然而,正所谓“灯下黑”,有时候越危险的地方反而越安全;或者说,凡事总有

  • 史上最传奇皇后 萧皇后年近半百还让李世民倾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后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皇后,她先是嫁给隋炀帝杨广,当了十余年皇后,后又被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掠去做了偏房,甚至远赴漠北,成了突厥可汗的妻子,最终,她被唐太宗迎回,成了李世民的昭容,这就是历史上的萧皇后,一位命运不由己的女人。萧皇后生于约公元567年,出身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自幼读书学文,知书达理

  • 洞悉宦官掌权的奥秘——仇士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宦官

    仇士良和王守澄都是唐文宗时宦官,王守澄由穆宗和敬宗宠幸得居高位,唐文宗即位后,对王守澄为首的宦官很不满,而同为宦官的仇士良和王守澄一向不和,文宗决定借宦官之力打击宦官,以毒攻毒。公元834年(太和八年),文宗得了中风,王守澄推荐一个叫郑注的医生给皇帝治病。病治好了,郑注也得到信任。郑注有个朋友叫李训

  • 此人打了一仗后,李世民便弃之不用,后人将他视为辉耀千古的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打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治理国家很有才干,而且在选举人才这方面也是很有心得,可谓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在那个时期名将辈出,国家出了很多有才干的人。比如说,盖世英雄李靖,又比如说,战功赫赫的薛仁贵,李世民真的是不缺人才,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李世民只用他打了一仗,便弃之不用,后人视他为荣耀千古的名将,大家知道

  • 第一节 生于乱世,韬光养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韬光养晦

    李隆基出生时,正是唐王朝处于动荡的时期。李隆基六岁时,武则天篡唐建周。之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在成长中学会了韬光养晦,他胸怀大志,一心恢复唐室。在时机成熟之时,他果断地发动兵变,最终铲除韦氏。在登上帝位之后,诛杀太平公主。其中情形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垂拱元年八月五月(685年9月8日)的一天,一个男婴终

  • 玄武门之变震惊天下!李世民狠心杀死十个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侄子

    玄武门之变震惊天下,李世民在此次事件中,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随后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登基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无疑是个好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带来了一个鼎盛的大唐时期。然而,他却也是残忍的,杀了自己的兄弟以后,还斩草除根的杀了自己兄弟的儿子,自己的十个侄子。其实,刚开始,李世民

  • 李世民为什么不让武则天怀孕?真正原因就在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姻却十分坎坷。武则天14岁入宫,当了11年的才人,这期间,李世民虽然喜欢她佩服她,但武则天始终没有怀孕,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李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

  • 唐顺宗皇帝,历史上最不顺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

    唐顺宗李诵,他的一生可以说坎坷而崎岖。他的命运很不好,每当柳暗花明时,他总会陷入到山河重压的境地中。并且他还创造了2个唐朝记录:太子时期最长,皇帝时期则最短。他早年很幸运,当他的父亲德宗上台时,他被命名为王子,从那时起,他的身份一直是王子。等到老皇帝垮台后,顺宗终于占据了皇帝的位置。出乎意料的是,他

  • 唐朝时期为什么多数人不愿意娶公主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愿意

    自古以来,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这也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富家千金不愁嫁”的意思一样,之所以大家都会这么说,头脑中会形成这种意识,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样的女性身上具有高于常人的能力,而是因为这样的女性出身条件十分优越、地位较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