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灭高句丽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唐灭高句丽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57 更新时间:2024/1/9 1:30:16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与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加之高句丽内部发生纷争与长年饥荒,高句丽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击败。高句丽被灭后,罗唐战争爆发。新罗将唐驱出朝鲜半岛并统一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政权的渤海国控制。

背景

隋朝攻打高句丽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

起因

唐朝初立,曾与高句丽互派使者通好。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渊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当时朝鲜半岛并存三个独立国家,北部为高句丽,南部偏东为新罗,南部偏西为百济。其中新罗一直与唐廷保持朝贡关系。贞观十七年九月,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

经过

第一阶段

十八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为辽

势力分布

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句丽(即“唐太宗攻高丽之战”)。

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五月初二,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即卑奢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十七日,李勣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斩俘两万余人,以其地置辽州。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句丽北部耨萨(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军击败,余众归降。高句丽举国震恐,自后黄城(今辽宁沈阳南)至银城(今辽宁铁岭南)一带空无人烟。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句丽的预期目的。

二十一年二月,唐太宗决定再次东征。朝议认为高句丽依山为城,易守难攻,应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唐太宗采纳这一建议,命牛进达和李勣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唐军数次击败高句丽军,高句丽王被迫于十二月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即鸭绿江),在泊沟城(即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句丽军。唐军偏师连续骚扰,使高句丽已穷困凋弊,唐太宗乃决定二十三年征发30万大军,一举灭掉高句丽,并命人大造舰船。后因是年五月唐太宗病逝,东征之役遂罢。高宗李治即位后,唐与高句丽、百济之间几年内相安无事,百济还曾遣使入朝。

第二阶段

唐朝于辽东攻打高句丽效果不大后,调整了针对朝鲜半岛的策略。确定:先派兵渡海,与新罗联手打击百济,渡海远征军在半岛取得立足点后,再与辽东方面的唐军南北夹击高句丽。其时,大将刘仁轨建议:“欲吞灭高丽,必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初十,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13万渡海,进行登陆作战。任命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5万与苏定方配合作战。八月,苏定方率唐水陆大军船队从城山(今山东荣成)航,横渡黄海,至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百济军据熊津江口拒守。唐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山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后续唐军船队正逢涨潮,源源开到,一时扬帆盖海,无比壮观。百济军根本抵挡不住,迅即被击溃,死伤数千。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

从陆路助攻的新罗军,进展却不大顺利,遭遇百济名将阶伯所率的五千士卒殊死抵抗,最后勉强惨胜。唐军水陆大军刚一站稳,就齐头并进,沿江而上,直趋百济都城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距城20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再次大破百济军,斩首万余,又穷追残敌直抵泗比城下。百济义慈王与太子扶余隆逃向北部边境,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兵固守。扶余隆的儿子扶余文思率左右逾城归降,百姓皆从之。苏定方乃命士卒登城立帜,扶余泰处境窘迫,只好献城请求处置。此后,扶余义慈、扶余隆及各城城主亦相继投降。百济宣告灭亡。

第三阶段

乾封元年,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男生。男生派其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援。六月初七,唐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又命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句丽。

九月,庞同善大败高句丽军,与泉男生会合。高宗诏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十二月,唐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勣节度,诸路合击高句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二年九月十四日,李勣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泉男建派兵袭击庞同善、高侃在新城的营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将其击败。高侃率军进至金山(在今辽宁昌图西),与高句丽军交战不利,高句丽军乘胜追击,薛仁贵引兵从侧面袭击高句丽军,大败之,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在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郭待封率水军从别道趋平壤。郝处俊在高丽城下击败高句丽军。

总章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勣等攻占扶余城(今辽宁四平),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泉男建遣兵5万妄图夺回扶余城,在薛贺水(又称萨贺水,即今辽宁丹东西南赵家沟河)与李勣军遭遇,唐军大胜,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振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分其境为9都督府、42州、100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2万镇守其地。

结果

唐经过长期对高句丽的骚扰作战,使其国力日趋下;又攻灭百济,使高句丽失去盟军;随后抓住高句丽内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夺占其战略要地,终于将高句丽击灭。

影响

高句丽不灭,宋明痛史要提前,从隋炀帝到唐高宗,伟大的君王为子孙免除了后患,即唐太宗所谓“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然而,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含章可贞,无成有终。唐对高句丽的用兵,没有因为太宗之死而停下脚步,高句丽经过了太宗的三度征伐,已经式微,终于于668年,被唐高宗所灭。

评价

高句丽与中国的关系,或许可用“叛服不常”四字带过,其实高句丽的战略意图还是很清楚的。打开地图,高句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四面皆敌:西面为汉辽东、玄菟〔注:第二玄菟郡〕二郡,南为乐浪、带方二郡,北面是夫余,东边有沃沮。因此,除了对周边小邦和夫余、沃沮进行吞并、打击外,对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时战时和的态度,但中心是围绕着蚕食、兼并上述四郡进行的。一旦中原王朝强大时采取称臣纳贡的恭顺态度;中原一旦有事或国家分裂,即乘机入寇侵掠,以收渔人之利。中间虽几经反复,有几次还因受到中原或地方朝廷的报复性讨伐而几乎亡国,但在五世纪初还是完全达到了其战略目标:上述四郡先后入其囊中,夫余等也先后征服,西至辽河,东、北已无强敌,东南与百济、新罗接壤。其后鉴于北魏已兴,向中原内地进取的可能性不大,长寿王于427年从丸都城迁都平壤,致力于向朝鲜半岛南部发展,以打击百济、新罗为主;对中国则以辽河为界,采取守势。当中国再次统一起来后,高句丽以其倔强,击败了隋炀帝大军的进讨。后来又与唐朝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战争,最后终于在内部分裂,外部强敌压境的局面下灭亡。

标签: 历史背景

更多文章

  • 唐朝秘史:唐玄宗李世民各有千秋的老婆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各有千秋

    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着名皇帝,在位期间人称“贞观之治”,很多史家评论他的父亲高祖李渊都认为其人平平。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经历的事情真不少,从早年的投身军旅平定群雄,到经历了玄武门政变乃至以后的治理国家,李世民无疑都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今天小编给你扒一扒,李世民身边的女人们:其一,最钟爱的女人——爱

  • 儿爱书童女爱和尚:揭李世民一家怪异性取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童女

    现代病理分析学告诉我们说:举凡一个人心理不正常,百分百会在性取向上反应出来。正是因为一个人的性取向出了问题,才导致他的脑子不正常,同样的,正因为他的脑子不正常,才导致了他的性取向怪异。总而言之,心理的变态与性取向的偏差,构成了人类精神生命最恐怖的障碍。就拿李世民来说,在他未当皇帝之前,已经封为秦王,

  •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于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是西魏的太尉,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 此人冒充太子在位14年,将一个强盛王朝彻底搞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朝

    在我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从未停息过。自从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以来,朝代的更迭更是从未停止过。一直到1912年时清朝灭亡,皇帝溥仪才宣布了退位。在这种情况下,封建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彻底成为了过去。要说古代最强大的,一定是一个朝代的皇帝。古代皇帝是每个人的梦想,毕竟,这是古代最高统治者,谁为皇帝就拥有整个江山。

  • 谋害皇亲国戚的太监——李辅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亲国戚

    李辅国本名叫李静忠,出生于武则天长安三年(703)。他的家庭并不显贵,属于比较贫苦的一般市民家庭。迫于生计,他被人阉割,送入宫中当了太监。李静忠的出头与一匹马有关,这匹马就是太子李亨的宝马。最初,李静忠在皇家的马厩里干活,又脏又累,被人呼来唤去,连皇家的那些牲口也不如。因为他念过几天私塾,有一点文化

  • 唐朝为什么灭亡?唐朝灭亡的真正凶手是恶劣气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盖世英雄项羽自刎乌江前悲愤万分地喊出一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意思就是“我没有输给谁,只是败给老天罢了”。这句话被很多对之不屑的人当成笑料,也被很多同病相怜的人奉为经典。透过千年历史烟云,我们仿佛看到曾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在灭亡时也发出这样绝望的呐喊:

  • 李世民身边的四位独特的女人 一个比一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四位

    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他身边的女人也是极其了不得的。今天就说说李世民身边的四位独特的女人,那可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啊!李世民一生的最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祖先是北魏的拓跋氏,后来北魏孝文帝实施姓氏改革,一番周折之后改为长孙,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时的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自小就饱读经书知书

  • 李世民的女儿究竟有多大胆?竟然爱上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了

    有一种说法叫“烂汉脏唐”,说的就是汉唐两代皇室的私生活比较乱,有不少今天听起来是限制级,需要打码的宫闱故事。今日去汉唐已远,只可于史籍中循迹,窥其端倪。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贞观之治”一直被古今史学家所颂扬,是古代传统成功国家治理的典型样本。但是,太宗皇帝治国平天下是圣君,治家却无方。治家

  • 她13岁嫁给李世民母仪天下 却只活了36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嫁给

    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哥哥是长孙无忌。只可惜,在长孙氏八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父亲去世后,长孙氏跟着哥哥长孙无忌被舅舅高士廉接到府上。舅舅对他们兄妹两人很好,长孙无忌跟着舅舅学了一身本领,文武双全。由于妹妹与李世民有婚约在先,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也非常很好。公元6

  • 唐朝郜国公主是谁的女儿?郜国公主如何秽乱宫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主

    郜国公主唐朝郜国公主是谁的女儿?唐朝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历史资料并没有介绍郜国公主出生年月。在《旧唐书》中提到了唐朝郜国公主的生平纪事。郜国公主最先被封为延光公主,长大后,嫁给了杨贵妃姐姐虢国夫人之子裴徽为妻。当时,裴徽担任殿中丞一职,公元756年,马嵬坡之变爆发,裴徽死于这场政变中。后来,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