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诸葛亮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姜维做了什么事?

为何说诸葛亮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姜维做了什么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23 更新时间:2024/1/17 3:47:10

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泛功利主义出发,结果招致一些女网友的强烈批评,使我深感欣慰,到底古风未绝,淑女犹存。

如果不是诸葛亮,姜维可能就是碌碌小有作为,不失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其实姜维仕魏或降蜀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他老母能跟他一起,那么无论在魏在蜀,他都可以有家的归宿感。尤其像他这样的孝子,高堂健在,多少是好。这是人的精神寄托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所谓的功名,或者说得更宽一些,叫理想。姜维入蜀,遂与母相失,因此他的精神寄托只剩下了一半。当然,姜维降蜀也是形势所迫,出于无奈。此后他再没有母亲的消息,不知死活。这种生离之痛苦有甚于死别。也许老母还活着,却不能见面;或者无人赡养,饥寒病痛;或许老母因为姜维降蜀受到牵连,自杀或被魏朝赐死也说不定;或者有幸善终,但终于何时,葬于何地,无从得知。作为儿子,生不能见母之面,死不能葬母以礼,人何以堪?后来姜维屡屡兵犯魏境,打的旗号是灭魏兴汉,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的潜意识里有打回老家的强烈愿望。如果真的能打回老家,一可衣锦还乡,尽洗前辱,二可寻老母下落,三可成就功名。如此可以实现他人生的完整价值。这不能不说是姜维为什么玩众黩旅、伐魏不倦的深刻原因。这也是他可以解脱精神枷锁的唯一有效手段。除了姜维以外,蜀国其他的将领都没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没有姜维这样的遭遇,当然也很难理解姜维那种无时不在的隐隐失落感,他们大多对姜维出兵伐魏不苟同。只有降蜀的夏侯霸,成了姜维的得力助手,在伐魏之事上,两人可谓同病相怜,情投意合。

离家、失母、去国,而且都是被动行为,姜维焉能处之释然?夫故土之情,人皆有之,譬之现代,有些地方因为工业开发,平山填河,很多美丽的村庄就此消失,代之以厂房烟囱,对于外出游子来说,故乡之形业已消失,此时维系故乡情感的最主要线索便是父母,次兄弟姐妹。设若时间推移,父母逝世,故乡情结残存弱缕,倘土葬再改为火葬,祖坟也没了,那时情结便名存实亡。姜维没有剪断故土之根,是因为对老母尚怀希冀。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母的音信更加杳茫,变得不可能。故土之根渐断,精神寄托唯有系于功名。

姜维的心理漂泊固然可以因为蜀国君臣的知遇而减轻,但决不会消失,实际上我认为姜维一直不能摆脱这抹阴影,甚至影响了他的临阵发挥。三国志说姜维本人羁旅托国,常怀危惧,外人则讥讽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这些都说明了姜维在蜀国的心理处境,其实是水面浮萍。所以,S正论姜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姜维为什么不在乎金银美女享乐,对他来说,寻求精神解脱远比物质享受来得重要。他尽可以沉湎酒色,以此自解,但他自负才武,岂肯放弃。在最后时刻,姜维没有选择格斗而死,而是选择了自刎,这种结束方式决不是没有涵义的。

姜维是什么样的人才,说实在的我不是很关心。但诸葛亮对姜维的判断显然不够准确。在这一点上,刘备是绝对的强项。诸葛亮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这里说姜维思虑精密,未必尽然。三国志评语是:姜维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看看,两者观点相反。事实上,思虑精密是诸葛亮所欣赏的,但并不是姜维的特长。姜维是胆大如卵的人,于心细上先天不足。诸葛一生唯谨慎,其作战风格不太适合姜维。诸葛亮欲将平生绝学传授于姜维,如果姜维能取长补短,自是好事。但如果不能对武侯绝学有选择地吸收,形成个人风格,很可能会误入歧途,自身系统不统一。我估计后来姜维用兵胜少败多,与此不无关系。当然,费t每次裁制姜维,最多只给万把号人,想打胜仗谈何容易。与邓艾对阵,姜维就没有赢过。苦命的姜维,邓艾简直就是他的克星。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三国里最讨厌谁,那一定是这个结结巴巴、没心没肺的邓仕载。是他破坏了姜维的全蜀之功,将姜维的悲剧进行到底!

标签: 什么事

更多文章

  • 张辽曾率800人胜东吴10万大军,孙权死里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吴

    过了两年,曹操西征汉中的张鲁。孙权一看机会来了,趁着曹军东边空虚,决定扩大战果。此时,东吴和曹操的北方边界线已推进到合肥一线,合肥是军事重镇。如能攻下,则吴军北进的门户大开。孙权想起这几年的节节胜利,信心满满。旌旗招展,战鼓阵阵,孙权亲自率领10万人进攻合肥。但事实证明,术有专攻,人有专长,吴军水上

  • 司马懿为什么不杀诸葛亮?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不杀

    其实空城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面对面交手,不过这次双方并没有打起来,而是司马懿怂了选择暂时撤退。我们小时候再看空城计的时候还感觉诸葛亮这人挺聪明的,不过等长大后再看空城计就会发现漏铜百出了。司马懿简直是有100种方法可以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但司马懿什么都没做就选择撤退实在说不过去。所以司马懿这样做的

  • 曹操何德何能可以成为一代枭雄?曹操的为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枭雄

    东汉末年,时逢乱世,群雄并起,有志之士,或待价而沽,或揭竿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建功立业。曹操,三国时与刘备、孙权争天下的枭雄,凭借过人的智慧,杰出的用人之道,最终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中,为什么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国演义》中,曹操曾与袁绍纵论时局时,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

  • 吕布之死: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布

    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

  • 赵云武力:赵云为何是三国演义武艺最高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艺

    赵云武力:赵云为何是三国演义武艺最高的第一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谁的武艺是第一,一直是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有的说是吕布、有的说是赵云、有的说是马超、有的说是关羽、也还有人说是许褚……,好多人在网上谈说了看法,本人同意一些,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现仅以《三国演义》书中的事例谈谈:谁

  • 历史中皇帝刘备爱开玩笑、爱记仇的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

    历史中皇帝刘备爱开玩笑、爱记仇的普通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刘备千百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一个不苟言笑、谨慎严肃、宽厚仁义的忠厚长者形象。例如在当阳长坂坡,面对汹汹而来的曹魏骑兵,他坚决不愿意抛弃跟随的十数万百姓。然而在真是的历史中,他其实也是一个爱开玩笑、爱记仇的普通人,甚至

  • 曹操与张绣:为何“盗婶”仇人相见分外亲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仇人相见

    曹操与张绣:为何“盗婶”仇人相见分外亲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绣的那笔旧账,曹操父子都明明白白地记着呢!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族子,张济死后,张绣接手他的工作。不久,曹操打来了,张绣吃了败仗,投降了曹操。本来,张绣这次是准备跟着曹操闹革命的,但没有想到曹操会在吃紧的战事里,和自己的婶婶,即叔

  • 三国故事集 三国小故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国小

    《故事集》全篇完

  • 揭秘:曹操为什么死于洛阳却不葬于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洛阳

    揭秘:曹操为什么死于洛阳却不葬于洛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早年是“愤青”曹操没有了“疑冢”,还去疑谁?没有了《击鼓骂曹》,还能骂谁?我爱被“戏说”的曹操,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风景。我爱被“曹操墓”的“疑冢”,因为它是我们心中的文化景观。其实,还原历史中的曹操,毁不掉“戏说”曹操的文化风

  • 徐庶临别时是怎么对刘备评价诸葛亮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怎么

    徐庶临别时是怎么对刘备评价诸葛亮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庶怎样评价诸葛亮?正史上徐庶这样推荐诸葛亮,当时并不是临别: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