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诸葛亮怕关羽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诸葛亮怕关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74 更新时间:2024/1/16 15:42:0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诸葛亮怕关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到底怕他什么?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将付诸东流。

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

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

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马超不懂规矩,口称玄德,而不称陛下。关羽和张飞都很恼怒。但两人要出的招数却不相同。关羽要处死马超,张飞则要做个样子给马超看。第二天上朝,马超不见关张二人在班,正自纳罕,一抬头,看见二公正站在蜀帝身后,垂手而立,甚是恭敬。马超深自惭愧,从此对玄德再不敢失礼。

可见,张飞识大体而关羽执小义。张飞比关公更懂得,得人和,是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如果因失礼而失人,刘备就会失去这个资本。况且蜀国偏居一隅,人才凋零,得失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关系军国大计。依张飞,刘备得义得计得人和;如果依关羽,刘备则可能失义失计失人和。

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

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

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

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

为了让关公心悦诚服地执行他亲手制订的联吴抗曹之基本路线,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他智算华容,阳算曹操,阴算关公。他料定关公的曹操情结不解,不能真心联吴抗曹。所以,故意给关公一个放走曹操的机会,同时又要他立下军令状。

其目的有四:一是杀杀他的傲气,赢了他的脑袋,又还给他,是要折服他的心;二是抓抓他的把柄,提醒他注意,他有历史问题,他的历史并不清白,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让他执行重要军事任务,如果放走曹操,则又有了现行问题;三是解除他的曹操情结,放曹操一条生路,足以报答曹操所给他的一切,此后抗曹不会背不义的名声;四是晓以大义,让他体会守小义(报曹)而损大义(误国)的真实后果。

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军。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刘备一生,也是个好演员,而且是个相当本色的演员,其主要演技是哭。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军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

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

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亭之败,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血,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

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

联吴抗曹,就是加一(吴)减一(曹)的战略,这是正确的加减法。诸葛与鲁肃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使国家从无到有转危为安。周瑜与关羽不懂这种方法,以一(己方)减二(敌方),都没有好结果。

这是我第一次想到加减法,想到它在国家战略上的运用。

标签: 的人

更多文章

  • 孔融之死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闲话

    孔融,是汉末的大名士。名士,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被统治者用来当招牌的,一种是未当成招牌而与统治者别扭的,孔融属于后者。当时,名义上的皇帝是刘彻,这位汉献帝,说好了,是傀儡,说不好,就是高级俘虏,用镀金牢笼关起来的囚犯。在许都,说了算,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予取予夺的最高权力。孔融认为自己在给献帝做事,

  • 郭嘉为什么不如诸葛亮――我的三国谋略观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我的

    三国英杰集聚,能力各有短长,后世任评说。有英雄就有人评论,赞美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开始挖掘另一谋略界奇人郭嘉。郭嘉,字奉孝,青年才俊,智计不穷,有神鬼莫测之能。然而郭嘉真的有这么“神”吗?真的可以取代诸葛武侯的神坛地位吗?笔者认为郭嘉还达不到三国谋士界的一哥地位。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吾哭郭奉孝耳!

  • 让曹操垂涎三尺的江东二乔到底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尺

    二乔究竟有多美?《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也没有写,这种美实在太模糊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模糊美”却一直动人心魄。如果说起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东二乔”了。史籍中有关江东二乔的记载极少。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只有这样一句: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

  • 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条件

    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

  • 诸葛亮与曹操的微妙交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交情

    诸葛亮与曹操的微妙交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上最微妙的是什么?是人事。封建社会一些王朝集团斗来斗去,最后的战斗成果,都体现在人事上。人事又体现在关系上,要做人事,要从关系上做文章。关系此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

  • 袁绍身边的谋士都有谁?为何说田丰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谋士

    袁绍身边的谋士都有谁?为何说田丰是最厉害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到袁绍身边的谋士就不得不提到田丰了。据悉田丰是东汉末年袁绍身边的首席谋士。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

  • 三国蜀汉诸葛亮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蜀汉

    三国蜀汉诸葛亮简介三国蜀汉诸葛亮(181∼23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 马超的妻子简介,三国名将马超的妻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妻子

    马超的妻子简介,三国名将马超的妻子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马腾进京,马超统率其部众割据于三辅。后与韩遂等联合,一同进

  • 为何说关羽和赵云是三国里最狠毒的两大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两大

    为何说关羽和赵云是三国里最狠毒的两大杀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赵云杀将之多无以伦比,而且杀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但他专检小鱼小虾下手,除了背后挑了准一流的高览,再也没有杀过象样的人物。即使如此,杀将记录也超出吕马之辈多矣。而关羽专检“大腕”下手,手法竟也同样地畅快淋漓

  • 为何说诸葛亮最大的失误是看错姜维?姜维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什么事

    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泛功利主义出发,结果招致一些女网友的强烈批评,使我深感欣慰,到底古风未绝,淑女犹存。如果不是诸葛亮,姜维可能就是碌碌小有作为,不失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其实姜维仕魏或降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