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曹操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曹操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4/1/10 1:53:13

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曹操的文学成就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曹操(155~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

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曹操与曹植、曹丕三父子在文学上被称作三曹,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标签: 就有

更多文章

  • 三国名人之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汉

    三国名人之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

  •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阿斗

    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小朋友,或许你听大人说过“扶不起的”这句话。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知道这个“阿斗”是谁吗?他是不是患怪病,才像人们说的那样软得都“扶不起来”呢?想知道历史上真实的“阿斗”,就快看看这些精彩的介绍吧!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不小的收获哦!谁是“阿斗”?说了

  •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中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

  • 历史真相:董卓被吕布所杀与貂蝉无任何瓜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瓜葛

    历史真相:董卓被吕布所杀与貂蝉无任何瓜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世间盛传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后汉书》、《三国志》及《资治通鉴》等正史上却毫无记载。貂婵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据传是汉献帝时司徒王允的歌妓并养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体态轻盈。某日夜间貂婵在后花园拜

  • 鲁肃和吕蒙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谁的

    鲁肃和吕蒙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得力干将。孙策在时,吕蒙依附姐夫邓当,英勇不可挡。孙策被杀后,吕蒙受到孙权的重用,战功累累。《三国》吕蒙剧照吕蒙从围曹仁在南郡,在皖城大破朱光的军队,战功赫赫,官拜庐江太守。而后在攻占荆州三郡、智擒郝普,在合淝之战中奋勇抵抗魏军的追袭。最有名的还是吕蒙白衣渡

  • 辛宪英:三国当之无愧的头号著名女预言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预言家

    辛宪英:三国当之无愧的头号著名女预言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大家在看到三国的字眼还是女人,可能想到的就是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或者孙尚香?黄月英擅长科研技术研究,孙尚香则是熟读兵器谱。但是今天要讲的这个三国的女人不是她们,这个女人远见卓识,聪慧智慧,尤其是她对于三国局势的洞察力,超过了当时96.

  • 曹操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之子

    曹操之子曹操一生妻妾成群,有名份的十三人,生子二十五位。其中,与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与刘夫人育有曹昂、曹铄,与环夫人生曹冲、曹据、曹宇,与杜夫人生曹林、曹衮,与秦夫人生曹玹、曹峻,与尹夫人生曹矩,与王昭仪生曹干,与孙姬生曹上、曹彪、曹勤,与李姬生曹乘、曹整、曹京,与周姬、刘姬、宋姬和赵姬分

  • 绍瓒不立,冀州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冀州

    绍瓒不立,冀州争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原地区是各方割据势力争夺的中心。董卓迁都之后,关东同盟军随之解体,为争夺地盘和势力范围,各路军阀展开了征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七月,袁绍夺取了冀州。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出身于东汉末期一个权倾天下的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

  • 三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三位英雄是谁?谁死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死得

    三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三位英雄是谁?谁死得最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位,悲壮怆然的马超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钟繇和夏侯渊讨关中,马超、韩遂与关中诸将为自救起兵反叛,结果兵败潼关,连累在京为九卿之一的父亲马腾被害,弟弟马休、马铁及其全家惨遭灭门。后来马超在羌人、胡人的帮助下东山再起,得到陇上诸县的支

  • 揭秘:武圣关羽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污点

    揭秘:武圣关羽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在哪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