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其罪魁当是张让。>>张让,颍川人。其出生时间不详,死的年份却十分明确,是公元189年。那一年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宫廷政变。张让少时在宫中做事,那时他结识了赵忠,从此两人成为生死相随的遗臭万年之交。桓帝时,张让为小黄门,赵忠则因参与诛杀梁冀一事,被封为都乡侯,不久黜为关内侯。也许是赵忠的关系,此后张让的名字也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历史文集之中。到灵帝时,张让、赵忠并升为中常侍,封列侯,此时的两人已经与大宦官曹节、王甫等相为表里。曹节死后,赵忠领大长秋。>>“十常侍”封侯贵宠,灵帝甚至曾在众人面前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而且,汉灵帝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时期,所以“十常侍”在当时可以一手遮天,不仅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人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重新起用官僚士大夫。获得参与朝政权力的士大夫们立刻开始对宦官进行攻击。郎中张钧上书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十常侍之乱”。>>其实在东汉末年,无论是宦官,还是皇帝、外戚以及其他豪强地主,无一不对底层百姓进行剥削,张钧的上书只是指出了导致黄巾之乱的一个原因而已。张钧在上书中最后建议斩“十常侍”,布告天下,以平息民怨。>>农民起义早在安帝时期就不断爆发,这是东汉豪强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杀几个宦官又怎么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呢?张钧上书的本质实际是想趁黄巾之乱、汉灵帝需要依靠豪强力量的时刻,借机除去宦官而已,这里有着几分要挟的成分,而事实上豪强要远比宦官对皇权更具有威胁。宦官毕竟是无根之人,又多出身卑贱,他们无论如何恶性发展,都只能借皇帝的手来指挥一切,不可能取代皇帝。这其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皇帝是天子,天子可以不论出身,却绝对不可能是不男不女之人。>>灵帝看过奏章后,转给张让等人。张让等人见到后无一不为之变色。要是平时,这种奏章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灵帝也不会太多过问。但此时黄巾军已把东汉政权弄乱了,把宦官们所掌握的政权弄乱了,这一时刻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相当麻烦了。张让知道,灵帝在乎的不是张钧的上书,而是黄巾军。于是张让以愿出家财以助军费为条件乞求恕罪,灵帝听后,果然诏令“十常侍”照常办事,反过来却怒问张钧:“难道‘十常侍’中竟无一个好人?”仔细分析一下,这句问话本身就有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只要“十常侍”中有一个好人就可以原谅所有人,反过来说就是汉灵帝本人多少也知道“十常侍”中有人做不法之事。至于真实的情况,则是汉灵帝与宦官是同流合污的。张钧毕竟是一个文人,不懂得见好就收,他受到皇帝的批示后跟着又再次上书,坚持己见。而这一次,奏章直接被宦官扣下,无法上报。恰在这时汉灵帝诏令,追查张角道者,张让等人就乘机唆使御史诬奏张钧,说他正在学练黄巾道,将他逮捕拷打,致使其死于狱中。>>说起“十常侍”那就不得不说何进。何进本来是个屠夫出身,因其妹嫁入宫中被封为贵人,又为灵帝生下皇子刘辩,被立为皇后。何进因此受到重用,官拜大将军,手握兵权。>>当时“十常侍”要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为帝,并且得到了后宫董太后的同意,而何进主张立何皇后之子也就是少帝刘辩为帝。所以两派的矛盾很激烈,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后来何进直接在灵帝的灵堂上立了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何进本想趁机将“十常侍”一网打尽,但迫于何皇后的压力一直没能下手,直到后来何进想借外军之手消灭“十常侍”,于是就有了董卓进京。>>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灵帝死,年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这就是汉少帝。刘辩即位后,何皇后临朝,何进被封为大将军。此时黄巾军主力早已经被消灭,在黄巾起义中壮大起来的外戚势力与官僚士大夫势力再一次结合,开始共同对付宦官。外戚与宦官终究是不能两立的。大将军何进本为屠户,出身卑微,何皇后全靠宦官势力才得以为后,可以说何家的势力能否稳定与宦官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利益面前,本来就没有多少智谋的何进听了袁绍的劝说,有了诛杀宦官的计划。可是,计谋败露,张让、赵忠等先下手杀了何进,而何进的部下袁绍等人听说何进被杀后,则立刻率兵杀进皇宫,杀了赵忠等很多宦官。张让等数十人只好挟持少帝出走,最后因被追无奈,皆投黄河而死。然而,又有谁会想到,随着这群祸国殃民的宦官的死,东汉王朝也走到了尽头。>>原来,起初中军校尉袁绍建议何进杀宦官的时候,何进十分犹豫,他跑去跟何太后商量。何太后一来收了宦官的财物,二来她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和宦官的关系,所以无论何进说什么她也不答应让何进对宦官下手。于是袁绍又替何进出谋划策,劝何进秘密召集各地的兵马进京,迫使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何进听后,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何进的主簿陈琳听后,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他阻拦说:“将军手里兵马充足,要杀几个宦官就像炉火上烧几根毛发那样容易,可如果召外兵进京就好比把杀人的刀交给了别人,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自己能完全控制的了。”何进根本没有听陈琳的劝告,派人给拥兵并州的董卓送了一封信,要他迅速带兵进洛阳,以诛杀宦官。>>诛杀宦官本来是应该秘密进行的事,可何进却向百里以外的豪强求援,事情怎么会不泄露!结果宦官得到消息后先杀死了何进,而袁绍又杀宦官。在这场血雨腥风中,宦官与外戚两败俱伤,而何进召来的董卓却已带兵到了洛阳,掌握了大权。
更多文章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大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略级计谋:只有你想不到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连环计。{评价}一个失败的计谋,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也缺乏领导他人,统率三军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吕布被赶出京城,王允被杀这样的结果。诛杀了董卓成功,这是他仅有的一点成功的地方。{造成的结果}杀了一只狼,却引来了一群狼,京城并没有因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刮目相看
孙权喻吕蒙读书:刮目相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这个始作俑者就是孙权。武林军事今日讲述孙权喻吕蒙读书。孙权喻吕蒙读书的故事(孙权喻吕蒙读书一般指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蔡文姬
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顾雍和蔡文姬的关系:顾雍是蔡文姬的什么人东汉末年即顾雍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们之间只是好学生和老师女儿的关系。顾雍简介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熟读三国演义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就是说吕布赵云典韦的功夫天下无敌,那么这些人的后代,为何不堪一击。难道这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指点一二,要知道知子莫若父,自己把自己的一身本事给自己儿孙,难道不是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
孙权提拔领导的标准有哪些?孙权的用人之道是怎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昭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当一把手时,张昭对孙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为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在孙权当一把手时,高管们两次举荐张昭担任孙权的特别
吴国皇帝孙亮简介 孙亮最后会被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国
吴国皇帝孙亮简介孙亮最后会被废黜孙亮人物生平简介孙亮字子明,是三国时期东吴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孙亮也是孙权最小的一个儿子,孙权年岁已高时,对这个老来得子的小儿子十分喜爱,故此对他也特别疼爱。孙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经诬陷太子孙和及其母亲(大懿皇后),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最终将他立为太
三国时为何东吴没有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吴
蜀汉的五虎将最牛,也最有名气,关、张、马、黄、赵,任意拿出一个来,都是偶像级巨星。这是《三国演义》的功劳,《三国志》也是认可的,并将他们五人列为一传,以评价关、张为「国士」来拔高其他三人,彰显之意昭然。曹魏的五虎将,比较蜀汉就要逊色许多,还出现于禁这位晚节不保者。《三国志》将张辽、张郃、乐进、徐晃、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桃园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在公元200多年的时候,中国正处在汉朝末期,当政的皇帝昏庸无能,只知道自己享乐,下面的官员们花天酒地,也不管民众死活。再加上连年干旱,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满地饿殍,横尸遍野,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起来造反。在巨鹿有一个叫张角的人,见人民都怨恨
为什么说曹操比刘备、孙权更有气节?从哪方面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气节
为什么说曹操比刘备、孙权更有气节?从哪方面看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人讲究一个气节,尤其是古代士子,这会被看成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因此才会有杀身成仁、宁折不弯、士可杀不可辱等说法。但在三国鼎立之前,有一个特殊现象,将军士子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有人说成是一种投降文化。实际上,这种现象有一
孙权为什么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反致双方关系恶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嫁给
孙权为什么把孙尚香嫁给刘备?反致双方关系恶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