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

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10 8:14:13

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不仅耗时长,参战的人员多,而对三国发展的走势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儿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后两次战役都发生在荆州地区呢?除了这两次大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中小规模的战斗也是连续不断,可以说,从三国早期的刘表开始到蜀汉国灭亡,这儿的战事就一直没有长时间的停顿过。这种状况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秋天,曹操在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后,开始出兵南征荆州的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他的儿子刘琮率领全州投降。曹操在安顿了荆州投降人员以后,率领大军继续南下,目标直指孙权所在的东吴。这时候,刘备已经被打败,益州的刘璋派来了使者,接受曹操的征调,还派遣了士兵帮助曹操征战。可以说,曹操只剩下一个强敌――孙权。换句话说,只要征服了孙权,收复了江东,曹操就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而收复江东这个目的难不难实现呢?本来,曹操要想过江,缺的是水军,可是他在刘琮投降后,却得到了荆州的水军,等于是补齐了这块短板。但是曹操也有不足,用周瑜的话说,是政治上一个不如孙权,军事上存在四个问题。这就是:政治上,曹操虽然是汉朝的丞相,但很多人仍然把他看作是篡汉的奸贼,而孙权依仗着父兄的余威,经营江东多年,已经是可以横行天下了。军事上,曹操即便是内部团结,也只能是速战速决,不可能长时间地和江东较量水军的胜负;何况北方并不是十分安宁,还有西北的马超、韩遂已经成为曹操的后患;曹军的长处在于步兵和骑兵,现在他们舍弃了自己的长处,而想驾驶着战船和东吴交锋,对他们是不利的;现今天气已经寒冷,战马缺乏草料,北方的士兵来到江南水乡,水土不服,必然生病。这四项都是用兵大忌,曹操冒险前来,必然失败。

有了周瑜的这番分析,东吴内部统一了思想,决心和曹操一战。孙权和刘备又分别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下联起手来,共同抗曹,再加上曹操的兵士真的染上了瘟疫,最终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曹操退回到北方。这场战争的中心战役被称之为赤壁之战。

然而,曹操虽然失败,却并不是一无所得,而是将樊城纳入了自己的囊中,后来关羽发起的襄樊战役,就是和曹操的大将曹仁作战。曹操自己北归后,周瑜和留守在江陵的曹仁作战,最终收复了江陵。而刘备趁机拿下了江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这样一来,襄、樊以南地区则为孙权和刘备共有,如刘备为荆州刺史,治所在公安(现湖北的公安县),周瑜为南郡太守,治所在江陵,都在现在的湖北荆州市辖区内。《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刘)备。”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赤壁大战,得利最大的是刘备,他不但免于被曹操消灭,还被孙权推荐为荆州刺史,既有了地盘,又扩大了军队。曹操是失败一方,不可能获得多少利益,但曹操也是有失有得,失的是兵士的损失,得到的是樊城这个南下的前沿阵地。赤壁大战是东吴的胜利,但最受伤的也是东吴,不但损失了很多兵士,还在此后不久,死去了周瑜,原因就是在夺取荆州时受伤。

赤壁大战后,荆州地区暂时平静了一段时间。曹操要对付西北的马超、韩遂;刘备要安抚大战刚过的荆州地区;孙权则需要休整,因此让鲁肃整军练兵。

但是,这种状况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因为荆州是争夺天下的必须之地,而三国又是不可能长期共存下去的。因此,到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理由,要刘备还回荆州。刘备以等得到凉州为借口拖延不还,结果两家开战,孙权夺回了长沙、零陵、桂阳,刘备拿下公安、益阳。这一年,曹操进攻汉中,威胁到了刘备的益州,刘备听说后,不得已和孙权讲和。这样,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的东吴所有,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所有。

荆州这个地方,刘备可以暂时罢手,因为他有艰险的蜀道可以作为屏障,但他不能失去汉中,失去了,成都就没有了保障。所以,刘备必须和孙权讲和去夺取汉中。孙权不能丢,而且最不能丢的就是他,丢掉了,东吴就没有了丝毫的险阻要塞,国家危亡马上呈现。但是,孙权在东部合肥刚刚失利于曹操,西部又和刘备刚刚战罢,一时还需要休养生息,因此也不得不和刘备言和。曹操也不能丢,丢掉了,许都将门户洞开,成为荆州所有者直接攻击的对象。

这就是关羽发起襄樊之战的动力所在吧!

正如前面所说,关羽的襄樊之战,威胁的不仅仅是曹操,更严重的是东吴。所以,当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了庞德以后,中原震动,曹操甚至都考虑到迁都以避锋芒。毕竟,曹操一世枭雄,手下人才济济,智谋之士甚众,有人看到了问题的关键,荆州对东吴更为重要!司马懿和蒋济都看到了这个关键,说:“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并非是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后方,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事情果然被他们看准,孙权写信给曹操,要求替朝廷效力(这时候孙权向曹操称臣),讨伐关羽。同时请求不要泄露消息。曹操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但同时听取了董昭的建议,将消息泄露。这样一来,樊城的曹仁坚守,前来支援的徐晃破围,孙权在后方偷袭了江陵,关羽失败被杀。也是关羽大意,他认为孙权不敢用兵,东吴的大将吕蒙养病不在,代替他的陆逊年轻且表现的非常谦卑,东吴也不会出兵。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下属会背叛。这就是“大意失荆州”。大意的还有刘备和诸葛亮,关羽搞出这么大一个动静,两人竟然都没有丝毫配合的行动和建议。

司马懿等人为什么会说孙刘两家貌合神离?就在于荆州对于东吴来说太重要了!这儿虽然不是他们的脚跟、他们的心脏,但却是他们的脖颈,失去了荆州,就是让人掐住了命脉。所以,无论是什么协议,都不如命重要,这就是孙权敢偷袭关羽的根本所在。

荆州丢失的时候,刘备还是个汉中王,第二年当了皇帝。当皇帝的第二年,刘备不顾属下大多人的反对,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亲自东征伐吴。这就发生了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假如说刘备是个小富即安的皇帝,荆州丢了也就算了,蜀汉国还有西南的云贵、西北的凉州好大片土地等着他去开拓。但问题是刘备是汉朝皇家后裔,又是当世英雄,他要续的是汉祚,要回到中原,没有荆州不行。就像后来的诸葛亮,在北部搞了个轰轰烈烈,但效果却是了了,为什么?就是那地方不利于任何一方进攻,除非双方力量悬殊。荆州这地方则不同,它就像陆逊说的夷陵一样,易得也易失,也就是利于进攻但不能久拖不决。

东吴人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总是先巧妙的周旋,等到看准了时机然后一击致命,赤壁战曹操,江陵偷袭关羽都是如此。有了这两次的经验,陆逊的夷陵之战也是采取了这种战法,先是节节败退,逐次抵抗,到了一定的地方,就做顽强抵抗。到了需要坚守的时候,陆逊甚至连公族的孙桓也不顾。正因为如此,陆逊在刘备进攻锐气受挫之后,一把火将刘备四十余座营寨烧毁,刘备从此彻底退出了荆州。

蜀汉国虽然退出了荆州地区,可这儿却并没有因此而平静,魏吴两家谁也不敢丝毫懈怠,这儿还是在不时地打打斗斗,直到蜀汉国灭亡。

荆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战役?就因为他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对于东吴来说,荆州是它的脖颈,有了它,就可以张开口咬人。而丢掉了,就等于是让人掐住了脖子,时间长了,就等于是灭亡;对于曹魏,荆州就是胸膛,有了它,就可以把吴、蜀揽入怀中。而失去它,打两拳也许不要紧,但这儿离心脏太近,刺一刀,也许会丢命;荆州又是蜀汉国的胳膊,拥有它,打人就可以挥臂有力。而失去它,从此就只能是一个拳头打人。

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荆州,它是三家的一个轴心,也是三家纠结之地,还是个可用武之地。这就让荆州变成了一个绞肉机,三国时期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将军甚至是名将在这儿被绞碎。而结果却是,荆州是三国时期一个固定转不动的风车,三个鼎足而立的国家,就是风车的叶扇。而蜀国虽然像是一片断裂的叶扇,但仍然对这个地区的鼎立起着制约的作用,因为他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地方。这就是三国三大战役有两次发生在这一地区的根本原因。

标签: 荆州

更多文章

  • 三国二十四名将――张飞人物生平 据水断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断桥

    周旋刘备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刘备投奔公孙瓒,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袁绍,累有战功,被封

  • 第二十章 明帝深知司马懿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才

    公元227年7月,辽东公孙渊举兵反叛曹魏,第三年正月,魏明帝诏令司马懿帅众4万远征。事不凑巧,)司马懿刚至辽东,天公便下起雨来,连日不晴,致使曹兵无法展开进攻。明帝群臣认为,此天不灭公孙渊也。既然辽东不能在短时间内平定,不如请司马懿班师回京,以待良机。明帝却对司马懿青眼有加,认为他足智多谋,紧要关头

  • 三国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关羽的刀有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

    三国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关羽的刀有多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什么?众所周知,是青龙偃月刀,关公提着这柄沉重的长柄大刀,乘坐骑赤兔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自古流传,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为经典的古代大侠形象。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否真是如此呢?一个体重不少于一百三十斤的成年男子。携带一柄

  • 贾诩:独善其身的凉州智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独善其身

    贾诩,或许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谋士群体中最令人诟病的一位了。此人在凉州残余势力面临土崩瓦解之时发挥了助纣为虐的关键作用,导致东汉朝廷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和权势,也间接地推动了汉末诸侯争雄局面的形成;之后他又屡次献出奇策,为曹魏集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晚年却深居简出,不攀权贵,俨然一

  • 曹保褐罡鹆磷畲蠖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保褐罡鹆磷畲蠖允

    “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谓“还于旧都”,就是要干掉曹魏,回到洛阳重建大汉江山。如此,坐镇洛阳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对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死,常使人叹息感慨。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当年的三国相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被尊为魏明帝,这个“明”字,

  • 古人秀身材:司马懿能看自己后背,刘备能见双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能看

    古人秀身材:司马懿能看自己后背,刘备能见双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移动互联网时代,隔三差五就有人跑出来显摆。譬如近段时间,从反手摸肚脐、酒窝夹笔套到反手摸脸等,引起了网络一股炫腹、炫脸热,有人认为是一种病,有人觉得是炫技,有人视为秀身材、颜值。翻了古代传奇志怪笔记小说《独异志》后,顿觉现代人借

  • 诸葛亮骂王朗是哪一集 诸葛亮骂王朗搞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搞笑

    诸葛亮骂王朗是哪一集诸葛亮骂王朗搞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骂王朗诸葛亮骂王朗诸葛亮骂王朗是哪一集:三国诸葛亮骂王朗,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骂王朗是中国历史上骂人的至高境界。后被演绎为戏剧,电影。蜀汉诸葛武侯伐魏,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魏主曹睿

  • 刺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刺孙策

    但是孙策虽然“放过”许昭、盛宪,那只是暂时性的“放过”,就在远在北方的孔融都知道孙策迟早要加害盛宪的,孔融在给曹操的书中形容盛宪的处境是:“身不免於幽执,命不期於旦夕。”在这种情况下,盛宪等人必然不会甘心等死,盛宪本人素有高名,有丈夫之雄,天下谭士依以扬声。在吴郡、会稽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势力。故此

  • 诸葛亮北伐中原却壮志未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壮志未酬

    诸葛亮北伐中原却壮志未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平定南中以后,诸葛亮就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所以就集中力量,练兵讲武,准备北伐曹魏。消灭曹魏,然后统一天下,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奋斗目标,现在他终于可以开始施行了。蜀汉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年仅二十二岁的曹睿即位,是为魏明帝。这时诸

  •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懿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司马懿,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也不很熟悉,他似乎是与曹操齐名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们两人事迹有相同之处,虽未篡位自立,但已牢牢掌握权势,为子孙的窃取大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大家可能记得羯人石勒那句雄爽豪迈的话:「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