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袁绍究竟输在什么地方?

官渡之战:袁绍究竟输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30 更新时间:2023/12/15 16:43:53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猇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在这之前的199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袁绍兼并公孙瓒,得了幽、冀、青、并四州,雄踞河北,意欲南向以争天下。斯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序幕由此拉开。

次年正月,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了长达八九个月你死我活的大会战。结果,曹操以区区两万疲惫之师(一说三万)力克袁绍,“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将北方之地尽收囊中,完成了地区统一。

就《三国演义》的叙述而言,官渡之战这个桥段并不如赤壁之战写得精彩,但其中的胜败原因,特别是双方主要领导人的驭臣之术及其产生的迥异后果,足以让我们不必亲历刀光剑影,也能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尽管当时后世学人多有总结,唯其“多有总结”,才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那么,袁绍为何会输?他到底输在哪儿?

不懂因时乘势,错失良机。

在权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也只有这样,权术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这个不难理解吧?好比百姓深受洪涝之苦,政府乘机动水利项目,民众自然不会反对。这就叫因时乘势。

袁绍的败因,正始于不懂得这一点。

官渡之战前,曹操兵发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举军而袭其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但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加以拒绝。等曹操回师,奇袭许都的时机已失,袁绍却开始兴师动众讨伐曹操了。田丰通过分析双方兵力部署优劣,认为曹军粮食不足,建议用持久战跟曹操拼消耗,袁绍又不予采纳,还把田丰关了起来。

小编读到这儿的时候,总感觉袁绍不是个正常人,用现在的时髦词儿来形容,属“自愿精神病”。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个评价太客气了。诸葛所谓的“人谋”,当指战略、智慧而言。袁绍手下不缺智囊,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可是外脑再多又有何用?领导不懂变通,一意孤行,跟神经病似的,焉能不惨败?

回到现实中,如今各地城管几成众矢之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领导该如何因时乘势的运用权术?窃以为不外乎两点:一是切实妥善的改变执法作风,用事实左右舆论,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二是要在扭转形象上多下功夫,许多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都是因时乘势的结果。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地方城管执法部门已经在这么做,希望坚持下去。

轻忽作用目标,输于沟通。

权术的作用目标是人,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第一位的。

当袁绍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议对策,孔融和荀彧之间的一段论辩特别引人注目。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孔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荀彧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荀彧原来就是从袁绍阵营投奔过来的,对袁营的情况最了解。其后袁绍阵营发生的一连串内讧,果然验证了他的判断:田丰在大战前因直言忠谏被下狱,最终受逢纪谗言而死;审配在军情紧急之际,将许攸子侄收捕下狱,逼许攸临阵叛逃曹营;郭图用谗言逼走了袁绍手下大将张郃与高览

实际上,战事相持到十月,曹营已经绝粮,必须向后方的许昌紧急求援。但许攸一反叛,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整个战局随之翻盘,急转直下。

这是官渡之战胜败的关键所在。

推原论始,袁绍的军事失败,显然是权术的作用目标出错了,人事上出了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喜好、弱点、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区别是天上地下的。因而从组织运作的观点来看,作为领导人在权术的设计使用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每个作用目标的特征和特点,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加以团结捆绑,才能使团队运作不至于失灵。曹操的头号智囊郭嘉说袁绍“外宽内忌、多谋少决”、“听谗惑乱、是非混淆”。可谓一针见血。

拿曹操与袁绍在沟通方式上做个比较。

曹操会将一个议题透过众议的方式让大家相互讨论辩解、分享智慧,以便得到最周详的思考。也就是能沉住气、静下心、深藏于心,反复掂量与权衡。此外,曹操颇有容人的雅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容纳“刚而犯上”的人才。所以,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满宠刘晔吕虔、毛玠等人,都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从无相互谗害。

袁绍的沟通模式是随机性的个别征询,而不是众议。在这种模式的暗示下,部属只会个别向他反映意见,类似于打小报告,使得部属之间少有坦诚的横向沟通。而袁绍本人既是个“有选择的倾听者”(只听他喜欢听的),又是个容易混淆是非,用一时结果来加罪于人的冲动型领导。

这种权术风格和沟通模式造成的直接后果非常坏。使得部属产生了“我只向老板负责”“只要老板满意就行,别人无所谓”的意识和心理契约。

久而久之,由于资源的排挤效应,大家都要想办法逢迎老板,以便得到赏识和信用的机会。当意见被采纳,就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意见(而非团体的决策)成功,或谎报成功。万一失败,就想法子嫁祸于人。如果老板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便千方百计暗中阻挠,等着看别人出洋相。如此陈陈相因、恶性循环,自然形成了袁氏虚矫不实的政治生态,以至败局无可挽救。

激励乏术,输在德行。

权术中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句话可以动人心,让人死心塌地效命驱驰。而善于包容,则是领导权术里的德行体现(注意,并非个人德行),舍人小过,图己大业,鼓掌之中,才有南面之尊。

所谓厚德者,治道也。

在官渡之战桥段里,有几个情节值得提出来说说。

关羽杀了颜良,沮授稍加挑拨,袁绍便迁怒于刘备:“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待刘备一番巧言解释,袁绍反过来又责备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作为一个领导人,批评下属不该是这样的,刘备到底是个外人,怎么可以当着外人的面让下属难看?权术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其中的理智与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也难怪沮授一出来就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遂托疾不出议事。

等到关羽杀了文丑,郭图、审配又站出来质疑刘备的“佯推不知”,袁绍又大怒要杀刘备。当刘备为活命提出愿意让关羽来辅佐袁绍时,袁绍的表现再次让我大跌眼镜。他先喝退左右(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后又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矣!”

这两句话,前者伤谋士之心,后者失将士之心,权术使用之想当然、领导德行彰显之凉薄,已然到了极致。可以说,袁绍的领导形象,此时轰然倒塌。

而曹操恰恰相反,他不光依“事功”来奖罚,且能重赏提反对意见的人。207年,曹操不理曹洪等人的劝谏,出塞远征乌桓部族。结果虽取胜,却也吃了不少苦头。回到基地后,他便赏赐曾劝阻过他的人,承认自己只是侥幸成功,不足为法,希望大家不要因意见不被采纳而不敢建言。

意见不被采纳都能得到奖赏,因此大家都能勇于提案,也不必相互妒忌。久而久之,曹营中一旦形成决议,就再没有第二种声音或阳奉阴违,而能向一致的目标去努力。

不能不承认,曹操是个能让追随者愉悦工作的领导人,靠的正是激励机制与领导德行,这是驭人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而袁绍则差得远了,假设一下,如果他能认识到这一点,稍加实践,那么官渡之战的结局,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可能都要改写了。

权术如用兵,兵无常势,贵在应变。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才能够成就大业。领导人对待下属或民众,要适时酌情的予以安抚,在讲明原则、制度和法律之后,不妨推己及人,多重民情,情真意切,民心必归。

不是吗?官爱民,民桓爱之。这才是维稳致胜的大计。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小乔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俘

    小乔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三国志》记载,才十四五岁的周瑜,把孙策及其家人邀请到舒县居住,并且把路边的一所大宅子送给孙家居住。史家对此的分析:周瑜和孙策英雄相遇于草莽,一见倾心,义同断金。可是,十四五岁的孩子,有权力决定接收非亲非故的一家人,而且能把一所大宅子送给别人

  • 马良简介,马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简介

    马良简介,马良怎么死的?马良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谋士之一,也是当时马家五兄弟中才华最横溢的一个,那么马良简介,马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有谚语说:“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故此人们这样称

  • 陈寿的历史简介: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良将

    陈寿名人语录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志·魏书》陈寿是西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撰写《三国志)而在中国文学史、历史,甚至军事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名人历史】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少年时拜史学家谯周为师,不但虚心好学,而且悉心研读“春秋

  • 司马昭是谁的儿子?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

    司马昭是谁的儿子?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昭是谁的儿子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司马懿是他的父亲,也是魏国的大将。曾在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但是,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还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最后,司马懿尽诛曹爽一

  • 曹操和袁绍的谋士孰强孰弱:究竟有何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谋士

    曹操和袁绍的谋士孰强孰弱:究竟有何差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个战乱年代,乱世有一个特点,各类人才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其原因就是诸侯为了自己的基业而想方设法招揽人才。这就形成了三国初期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势力的诸侯手下都有一大群文臣武将。有一大批武将这很好理解,军阀混战,有兵将才能

  • 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有什么

    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都是谁?他们有什么优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三位大将各据一方,曹操的地域最为广泛,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身边的谋士较多。那么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曹操的五大谋士:荀、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荀――体大思精,总统后盾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

  • 刘备临死前跟诸葛亮谈话另有目的?刘备心机超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

    公元222年,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失败后被迫退居白帝城,于次年春天离世。临终前将蜀汉天下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一直以来忠心辅佐自己的诸葛亮。于是,中国的政治史上多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成功案例。且看当时刘备怎么说:先生的才能盖过曹丕数倍,有你监国,蜀汉一定能横扫天下。如果刘禅这孩子值得辅佐,你就好好帮帮他。

  • 比貂蝉还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国女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貂蝉

    比貂蝉还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国女子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在貂蝉和二乔之外还有一位美女甄氏,她从小是个神童,丈夫是开国皇帝,她的文学造诣超越常人,更难得的是她曾经迷倒了曹操、曹丕、曹植三大文坛巨匠兼政坛精英。三国是男人的T型台,既有帅男、型男、文学男,也有猛男、丑男、血性男,各色各样的男

  • 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鼎立中期各国是怎样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是怎样

    三国历史简介三国鼎立中期各国是怎样发展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其实可以称为汉末三强,是在众多武装割据势力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三个集团,他们都具备了时代的适应性,集团内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活力,因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吴蜀两个弱方还结成了联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势在一定时期内能够

  • 三国人物单名缘由:王莽新政对取名的大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

    三国人物单名缘由:王莽新政对取名的大改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看了《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看看,整个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极少极少。《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