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错位的关羽_闲话三国

错位的关羽_闲话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60 更新时间:2024/1/3 8:24:51

错位的关羽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演义》中,抬得最高的,一是,一是关云长,但他们最后都失败在非等量级的对手手里,孔明还能得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同情,而关云长虽然被后世人敬之为神,尊之为帝,但他死在陆逊吕蒙手里,输得非常之惨,从此落下个“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走麦城”的经常被引用的讥诮之语,可见后来人敬重之余,对他的失败,多少认为是他老人家咎由自取,属于活该的了。

>

>不过,此人感觉好,而且总好,特别封了汉寿亭侯以后,就渐渐地感觉错位了,到独挑大梁,驻守荆州时,已到了目中无人的程度。感觉错位,是件别人看来可笑,而对他本人,则是可怕的事情。要是关老爷有些许的清醒,也不至于走麦城,身首异处了。

>

>《三国志》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yuè。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得志,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

>按《三国演义》的写法,关羽攻樊,是诸葛亮用来分化联吴攻蜀的计谋。但在单刀赴会后的关羽,鉴于荆州暂保无虞,而西线的节节进展,使他黯然失色,这对他来讲,是不能宁耐的。所以,他是急于想立功斩将,夺城略地,与张、赵、马、黄一赛高低的。

>

>在这种骄躁情绪支配下,拒婚孙权,激怒东吴;谢爵辞封,目中无人;罚糜惩傅,遗患一方,任命潘jùn,所用非人。以及对于吕蒙称病的失察,对于陆逊谦卑的得意,小看东吴以及不提防,这一连串的失误,埋下了日后败师的种子。而这一切,是在毫无制衡和约束的情况下,关羽独自任性而为的结果。

>

>因为如果诸葛亮让他离荆攻樊,而不派员代领牧守,以防吴之乘间偷袭,则非的诸葛亮了。但若果然委任(那是最恰当的人选)或其他人,来荆州接替,那也不是充分了解关羽的诸葛亮了。对这位自我独尊的将领来说,孔明不会派谁来的,也许那将是更坏的结局。

>

>若无襄阳大捷,吓得曹操迁都,胜利冲昏头脑,也许还不至于最后的惨败。大胜以后大败,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的。

>

>关羽失败的根源,就在这个错位上。自称汉中王,封他为之首,他火了,拒不接印。表面上他是不愿与黄忠老卒为伍,其实,他不能忍受的,是把他与别人平等看待。其实,他未必不想,刘备为汉中王,他镇守荆州,至少也该有个“亚王”名号才是。直到费诗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这句话,才心满意足,费诗当然是哄他,但也看透了他的这种错位的感觉。

>

>孙权为了联姻,派诸葛瑾来说亲,两家结秦晋之好。成不成,在于两相情愿,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在,不至于关羽如此勃然大怒,竟说出“虎女安肯嫁犬子”这句话,还要砍媒人的脑袋,就没有任何道理了。连曹操都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他和孙权正在较量中为敌时,怀着敬佩之情说这番话的。此时,吴蜀尚是盟友,即使敌国,也不能如此倨傲狂妄。分明是在恶化气氛,使得本不巩固的联盟,走向瓦解。

>

>看来他所表态的“军师所言,当铭肺腑”的话,纯系一派虚词。诸葛亮的联吴拒曹大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反映了他内心中的自诩自大之情。一个本来的推车亡命之徒,在当时很在乎士族门阀地位的社会里,关羽不把孙权这个江东豪族,放在眼里;也不把吴蜀联盟,视作蜀国的生命线,感情用事,自我膨胀,头脑发热,若不是暴发户的小人得志,便是相信自己高人一等的非凡狂妄。一个人错位到如此地步,大概是不可救药了。

>

>所以,他在荆州之役中,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蛮横跋扈,不纳人言,便是最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了。

>

>骄兵必败,这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包括英明统帅,三军首领,沙场老将,无敌勇士,也难免事到临头犯糊涂。知道不应该骄傲,仍恶习不改,甚至明知错了,错也要错下去。

>

>人若是陷入了错位误区里,失去常智不说,还会失去常识,这就是偏执情绪,逆反心理在作祟了,于是出现一系列的判断失误。最后,甚至自己也明白,是错了,可情绪还退不出这个误区,再加上中国人的面子,为维护这份可怜的尊严,执迷不悟往死路上走,十匹马也拉不回头,只有错到彻底失败为止。这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绝迹的。

>

>关羽太小看东吴了,吕蒙称病,他不信有假;陆逊谦卑,他不信有诈;荆州失陷,他不信其真;糜、孟背叛,他不信其事。就只相信他自己,这是所有错位的人的通病。

>

>他得襄阳,回师荆州,犹不晚也。攻樊城不下,迅速撤兵,也仍旧来得及的。荆州已失,不图收复,另谋去处,也未必全军覆灭。及至兵败麦城,突围路线要顺依人意的话,不至于身亡……悲剧总是自己造成的。

>

>一个老百姓,纵使因骄致败,只不过祸及其身,再大,祸及其家,仅此而已。一军之帅的因骄致败,则是万千首级落地的事,而一国之君的因骄致败,那就更不堪设想了。

>

>这样的事例,其实并不鲜见。

标签: 闲话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看中国酒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看

    三国演义中看中国酒文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酒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会酿酒。汉末三国,酒在社会生活中已渐为普遍。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新旧两版的“三国”电视剧;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煮酒论英雄,酒都是三国英雄故事的重要道具。禁酒与好酒古时生产力不高

  • 历史上的蜀汉第一猛将不是关张赵马黄 而是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

    历史上的蜀汉第一猛将不是关张赵马黄而是刘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鲁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事件都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据,皆可备为一说。百花齐放,求同存异嘛。《三国演义》中,武力最强的几位大将皆出自蜀汉,自吕布死后,关羽、张飞便如神一般存在,马超一人几乎干翻

  • 于禁怎么死的?临危投降,最终惭恚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而死

    于禁怎么死的?临危投降,最终惭恚而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于禁(?~221),时魏国将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于禁奉法行令,治军严整,在魏将中素著威重。可惜临危投降,最终惭恚而死。黄巾起义爆发后,济北相鲍信招聚人马,于禁应募而往。领兖州,于禁和同伴一起归附,隶属将军。王朗发现于

  •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奸雄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蔡文姬,汉末时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抢走,嫁与匈奴人为妻。在统一北方后将其赎回。众所周知,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之想。尽管如此,这位美丽的女俘的一生命

  •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战败?是瘟疫盛行的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瘟疫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战败?是瘟疫盛行的原因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曹操惨败了,成为史上以多败少的著名战役。我们把惨败原因归结于曹操的自负轻敌,指挥失误等,其实,赤壁之战曹操惨败于瘟疫,是血吸虫病夺走了曹操统一南方的梦想。东汉末年一场瘟疫改变了历史进程,这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南方而发动的

  • 诸葛亮是怎样舌战群雄的?诸葛亮有何主要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目的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 诸葛亮死后三个接班人的恶斗:诸葛亮看中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恶斗

    诸葛亮死后三个接班人的恶斗:诸葛亮看中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阅读《三国志》可以发现,诸葛亮其实并不曾明确姜伯约为唯一接班人,蜀汉也并非由姜维一个人领着“走进新时代”。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

  • 三国许褚的简介 三国许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的人

    许褚字仲康,今安徽亳州人。许褚身高体健,魄力惊人。许褚是的部下,他主要负责的护卫工作,深得曹操的信任。官渡之战时,许褚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并将刺客全部杀掉。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

  • 三国里暗藏的四出空城计:曹操等人都中过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空城计

    三国里暗藏的四出空城计:曹操等人都中过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空城计,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丞相,《三国演义》里一出武侯弹琴退仲达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可真有三尺瑶琴空城退敌呢?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A,而同诸葛亮演对手戏的司马懿还在数千里之外的洛阳城。也就

  • 三国时期要钱不要命的猛将曹洪:曾多次搭救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猛将

    三国时期要钱不要命的猛将曹洪:曾多次搭救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曹洪救主,最精彩最具传奇色彩的版本当然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如果你读书够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在《三国演义》中,曹洪至少救过曹操两回性命。第一次,发生在曹操草创基业的时候,那时侯,曹操为伸张大义号召天下诸侯征讨佞臣董卓,结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