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出祁山的经济账:诸葛亮不能让魏国安稳发展

六出祁山的经济账:诸葛亮不能让魏国安稳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3/12/15 16:10:42

六出祁山的经济账:诸葛亮不能让魏国安稳发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将战火燃向敌后,取彼粮款以为北伐之资,无时不成为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如意算盘。

千百年来,关于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争议连绵不绝。其中两个较为经典的观点,一是说“穷兵黩武”的此举加重了本来就很严重的“益州疲弊”的形势,使得在三国之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更显孱弱;二是说以蜀国的地形和资源条件而论,如果内修政理而外御强敌并满足于偏安一隅,其不至于成为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而诸葛氏出于政治目的的北伐,因为在先前已经丧失了“隆中对”中确定的两大方面之一的荆州重镇,已经呈现为孤掌难鸣、独木难支的局面而必将徒劳无功。

从纯粹技术性的角度,这样的指斥都不无道理。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以其最小的版图,确实居于最为弱势的一方。相对于魏国的人口440万、军队60万而言,只有户28万、人口94万、军队约10万的蜀国真可谓蕞尔小邦了。相比于国亡时尚存米谷280万石的吴国而言,虽有蜀锦和漆器之利,而在农桑方面并无雄厚基础,以致在后期出现“经其野民皆菜色”的蜀国实在满足不了长期战争的需要。以城市而论,富有“五都”(即长安、谯、许昌、邺、洛阳)的魏国仅一个邺即“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比之于只拥有一个像样的城市(即号称“货殖私庭,藏镪巨万”的成都),不知要富裕了多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强行北伐,确实有点以卵击石的感觉。如果安于守成,凭着诸葛亮在内政方面的天赋和已经在农桑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取得的短期成效,达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积蓄饶”的目标并不是梦想。

尽管从实际结果上来看,诸葛氏精心筹划的北伐曹魏和当年刘备负气而行的东征孙吴都一样是损兵折将、耗财弱国,其在决策上的眼光却是不同的。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这样的外线作战,也绝不是只出于政治的考虑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秀,而是有着明确的战略谋划和经济考虑。从战略上讲,把战火烧向对方占领区这样的以攻为守之策,即如中国革命史上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一般,是一种积极的行动;从经济上而言,“取给”于敌域并相机化敌之根据为我之根据,也是在资源上处在弱势的一方的权变精明之策。二者结合在一起所体现的,乃是一种努力扩张自身税收实力次第扩张军力和国力的指导思想。

在以租调制为主要税制形态的三国时代,人口和农桑是税收的主要源头。在这方面,居于整个中华版图经济中心地位的魏国,无疑具有更强的实力。据《三国志》说:“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正因为如此,对于曹操在北方所推行的“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蜀、吴争相效仿。蜀汉虽小,其志向却是远大的。当刘备、诸葛亮们从张鲁的手中取得了当年汉高祖的龙兴之地汉中,其下一步兵锋指向盛产军马的陇右和富饶的关中地区并进而图谋更大的疆域,便是以“隆中对”、《出师表》为基础的国策题中应有之义了。由此,外向型的税收之路,实际上与诸葛亮的“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得不为的“六出祁山”,与其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更是经济和税收考量上的必然。

从北伐的进程上看,诸葛亮的税收考虑也是周详而具体的。在已经纳入常规的屯田计划――比如在南征时令兵士种蔓青于山中“以济军食”,以及招募5000人到汉中进行屯田并派吕义“为汉中太守,兼领督农,供继军粮”――之外,诸葛亮也积极地谋求取资于敌的途径。

《方舆纪要》中说“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供军”,就是一个例证。为了打破司马懿的拒战耗敌之计,诸葛亮甚至在渭水分兵屯田,摆出借助敌区物力资源打长期战争的姿态。便是在今天的五丈原附近,还有着大片平整肥沃的“诸葛田”,就是当年蜀军留下的屯田成果。只是可惜,已经在北伐中站稳脚跟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一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指向的战略思想终至无以为继。倘若孔明不死,北伐所得又岂止天水、南安、安定等郡?

聪明盖世如诸葛亮者之所以立下北出祁山的决策,必有其不同于常人的考虑。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样的考虑既是必须又是无奈。在拥有超常的文武人才――仅仅从胜率上来看,曹的“五子良将”显然不是刘备的“五虎上将”的对手――的情况下,不能将人才优势转化为领土优势是可惜的。而在荆州已为盟友孙权占领的场景下,北出祁山几乎成为诸葛亮“北定中原”唯一的“出气孔”。后人只以成败论英雄,并提出“偏安”的消极策略以质疑孔明的六出祁山,实在是偏离当时情势和当事人内心的纸上谈兵。无论成败,坚决北伐都是诸葛亮的必由之路。其税收功利使然,其政治、军事、经济战略亦使然。

就这样,在三国的税收版图上,诸葛亮用他的六出祁山,演绎了一场弱者向强者索取税款征收权的悲情大剧。“尽人事而听天命”,这是诸葛亮的宿命,是他非如此便无以报答刘关张三顾之恩并坦言对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宿命。“偏安”和坐享天平都不是诸葛亮字典中的词汇,“以战养战”且将战火燃向距离成都更远的地方,并寻机占领可以带来更多税收利益的敌方重镇,才更符合他的性格。

标签: 魏国

更多文章

  • 和属下争女人?揭秘枭雄曹操对女人的不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人

    和属下争女人?揭秘枭雄曹操对女人的不讲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喜爱美女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在他的生活中,玩弄女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曹操一生不断拈花惹草,《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道:吕布的手下秦宜禄之妻生得非常漂亮,关羽对其十分仰慕。在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于下邳时,关羽几次三番向曹操要求

  • 三国演义中张翼德和关羽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演义

    三国演义中张翼德和关羽谁厉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翼德和关羽谁厉害张翼德和关羽谁厉害呢,这个问题就厉害了,有人说:当然是关羽厉害啦,关羽的名声那么大。这个也不尽然,关羽曾经在曹操那亲口承认,他弟弟,就是张翼德能够轻而易举在百万士兵里砍下领头人的脑袋。依照关羽那不可一世的态度能对张翼德心服口服

  • 三国时期吕蒙擒拿关羽勇斗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擒拿

    三国时期吕蒙擒拿关羽勇斗张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着,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据记载,初年吕国灭亡后,吕氏子孙逃散到邻近的郑、晋、齐

  •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与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作战

    三国的两大名将张辽与高顺,谁更有统兵作战的能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逝于江都,谥曰刚侯,享年五十三岁。高顺,他的字和出生时间出生地一直是个迷`历史上对其的介绍也很少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

  • 蜀汉建立后刘备怎么一步步开拓疆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蜀汉

    蜀汉建立后刘备怎么一步步开拓疆土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刘备图蜀成功,并据有汉中。建安二十六年,刘备昭告皇天后士,即位于成都,建国曰汉,史称蜀汉,疆土辖有汉中、巴、蜀。纵观蜀汉历史,它是一段刘氏政权忙于征伐,忙于开拓的历史。蜀汉统治者孜孜不倦

  • 诸葛亮难辞蜀亡咎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闲话

    一个极其英明的政治家,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在死后主持蜀政,南征北战,多有失误,所以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句话还是很有真理性的,伟人也难例外。但是,要是能够保持头脑冷静,思想清醒的话,那么可以将错误的危害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如果掺杂进感情因素,明知其可为而不为之,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势必带来很坏的后果

  • 后主刘禅是怎样登基称帝的?刘禅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生平事迹

    后主刘禅是怎样登基称帝的?刘禅生平事迹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中的刘禅是一个蠢笨的昏君,但据《三国志》记载,在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诸葛亮曾对射君称赞刘禅,射君将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甚为欣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就是说,连诸葛亮都认

  • “如果我们初次相遇就在一起,会幸福吗?”孙策牵起他的手说这句话,三国神射手从此被收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神射手

    说到三国神射手,第一个想到的是黄忠吗?大错特错!唯一被《三国志》认证的神射手是其实是东吴猛将太史慈!这位武力值爆表的美胡子战士不只能打,头脑也是很聪明的,虽然东吴的智商担当完全被周瑜给拿走了,但从他早年被通缉的超狂经验、以及他后来的作战,都能看出他相当有智谋。但今天不只要说太史慈多能打,更是要来谈谈

  • 周瑜简介:心胸狭窄,周瑜得不偿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得不偿失

    周瑜简介:心胸狭窄,周瑜得不偿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字公瑾。年轻有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是难得的军事统帅,才能超群的英雄。然而,他却缺乏大将风度,心胸狭小,嫉贤妒能,对才能超过自己的耿耿于怀,并千方百计想害死诸葛亮,但事与愿违,自己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统一北方后,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欲渡

  • 三国十大未解之谜 揭秘不为人知的三国历史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大

    三国十大未解之谜揭秘不为人知的三国历史谜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十大未解之谜:三国,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恢宏的历史朝代,群雄逐鹿,而我们了解的三国大多出自于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揭秘三国中十大未解之谜。第10名荀之死之谜荀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