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28 更新时间:2024/1/8 8:15:58

曹操“割发代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千古流传,历来都认为,曹操作为军队统帅、权高位重的丞相,在自己的坐骑因受惊而践踏了农田里的麦子后,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割发代首,这是守规则、讲诚信的表现。正因为曹操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的部下才乐于拼命,最后曹操才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应该说,曹操“割发代首”,在他那个时代,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的。曹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还能考虑到老百姓的生计,尽心维护庄稼,已然超出当时的军阀一大截了。曹操下令“只要有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之后,经过麦田的官兵,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过麦田。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欢喜称颂的,望着曹操大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百姓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曹操需要的政治影响,也达到了。

再说,曹操马踏麦田,是因为坐骑受惊,不是主观故意。按说,这样的无意过失,原本就不该斩首。无奈曹操有言在先,“只要有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这就把曹操置于尴尬之境了。曹操必须做出姿态,于是他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他治自己的罪。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这是一句大实话,他不能,也不敢。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刑不上大夫”那可是通识。曹操正因为深谙这一点,所以才敢进一步把姿态做足。他说:“我亲口说的话,我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想要自刎。估计曹操拔剑,用的是慢动作,众人的反应却是迅雷不及掩耳,连忙死死拦住。应该说,曹操能够认识到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带头遵守,觉悟已经很高了。剧情发展到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出来配合。于是,曹操的谋臣郭嘉出场。

郭嘉是大知识分子,饱读诗书。郭嘉走上前,款款言道:“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郭嘉保曹操的理由有两个层面,一、“刑不上大夫”、“法不加于尊”,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丞相你也休想例外,而且这是典籍记载的,这叫于法有据;二、丞相重任在身,你领导的革命事业还没完成,你绝不能半途撂挑子,这叫合情合理。曹操其实就是在等这个台阶,既然郭嘉帮他砌好了,那就下吧。于是,在装作内心痛苦挣扎了好一阵子之后,曹操缓缓说道:“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说完,曹操用剑斩断了自己的一把头发,扔在地上,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现在割掉头发代替。”要知道,那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便割掉头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现。更况是丞相的头发!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头发和割掉脑袋简直就没什么区别了。因此都很知足,很佩服,都更加守纪了。

其实,头发是头发,脑袋是脑袋。头发割掉了还会再生,脑袋割掉了,只能剩下碗大个疤。不知道当时的士兵中,有没有人这么想过:既然丞相可以割发代首,那我们也可以割发代首的呀。如果都割发代首的话,恐怕老百姓的麦子都被踩光了也没什么事,就只见一片狼藉的田野里,到处是乌青乌青的发丝。当然,那时候的人,“觉悟”还没今天高,所以这样滑稽的一幕,也就没有出现。

不过,如果从更完美的角度来要求,郭嘉找的理由,其实是可以换得更“合理”一些的:踏坏麦子的,不是丞相,而是丞相的马,因此该受惩罚的,应是丞相的坐骑。考虑到丞相的马跟随丞相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和丞相一样,也是尊者,就割掉它的半根尾巴以示惩戒吧。相信士兵们听了,一样会山呼万岁。

标签: 割发代首

更多文章

  • 三国第一剑圣王越30岁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打遍天下

    三国第一剑圣王越30岁打遍天下无敌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魏文帝曹丕说,我学过击剑,拜过很多老师,汉代灵帝、桓帝时有个人叫王越,剑术在洛阳举世无双。剑术鼎盛于春秋战国,由于汉高祖刘邦用剑力斩白蛇,因此汉代历朝官民都对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是日日练剑、家家藏剑,对剑总是爱不释手。但

  • “鬼才”郭嘉一生八大精准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精准

    郭嘉是河南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有传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是三国时期仅次于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家。郭嘉一生有8大精准预言,看看有哪

  • 董卓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卓生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

  • 张飞遇刺真正的幕后元凶:竟是被刘备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凶

    张飞遇刺真正的幕后元凶:竟是被刘备算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张飞结义的动机无为,先佐炎汉,后忠刘备《三国演义》不仅要揭示国家的分合规律,还要通过刘关张揭示人与国的分合关系:当国家分裂、民心涣散之时。刘关张反其道而行之,桃园结义,凝聚人和,便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功;三足鼎立之后,又由于刘备与

  • 这一战太惨 东吴最精锐王牌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吴

    这一战太惨东吴最精锐王牌军全军覆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武,时代东吴大将。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位东吴将军早年跟随孙策,后随,他为人果敢,屡立战功。最后,他与大将庞德作战,被树杈挂住,因此被杀,阵亡于江北。中的陈武没有太大出彩之处,但在真实的上,陈武其实是东吴最精锐部队的指挥官

  • 曹植:三国历史上最不该埋没诋毁的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植

    曹植:三国历史上最不该埋没诋毁的人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比如长子曹丕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

  • 《三国演义》后四十回作者竟是施耐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演义

    《三国演义》后四十回作者竟是施耐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水浒全传》的作者,有人说是施耐庵着,有人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着;更有甚者,认为施耐庵根本就不存在,《水浒全传》系罗贯中着。笔者对《三国演义》和《水浒全传》本身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能提炼富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对考察作者提供可靠的帮

  • 勇猛鲁莽,嫉恶如仇――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嫉恶如仇

    张飞乃燕赵豪杰之士,相较关羽真英雄也!鞭打督邮大为解气,燕人张翼德喝断当阳桥,不亚于长坂坡前,常山赵子龙的七进七出!取西川,张飞旱路进军,与水路诸葛孔明分兵,取得入川第一功!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张飞不听。最后,张

  • 历代帝王之三国之吴末帝乌程侯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三

    历代帝王之三国之吴末帝乌程侯孙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上酒令汝寿万春-吴乌程侯孙皓孙皓,公元二六四年至二八○年任吴国皇帝。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在位期间,专横残暴,奢侈荒淫无道,不得民心。公元二八○年司马炎出兵六路攻打吴国,王浚水师到建业时,仿照刘禅的前例,投降称臣,司马炎

  • 三国时期吴孙权皇后潘皇后简介 潘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

    三国时期吴孙权皇后潘皇后简介潘皇后怎么死的潘皇后(?-252),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的皇后,会稽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人。父为小吏。公元251年被立为皇后。她生性妒忌,虽身居皇后位置,但仍不满足,还想做女皇。对权力的贪欲导致最后死于非命。潘氏的父亲因犯法被处死,她和姐姐被设为官奴。潘氏有倾国倾城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