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

  • 曹操“割发代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8:15:58阅读:4628

    曹操“割发代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千古流传,历来都认为,曹操作为军队统帅、权高位重的丞相,在自己的坐骑因受惊而践踏了农田里的麦子后,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割发代首,这是守规则、讲诚信的表现。正因为曹操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的部下才乐于拼命,最后曹操才成就了自己的霸

  • 割发代首的典故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3 13:19:30阅读:1255

    “割收代尾”道的是建安三年夏,曹操亲率年夜军兵收宛乡伐罪张绣,途中本人的马踩了麦子背背本人的下令,便割下头收取代杀头的故事。《曹瞒传》纪录:常出军,止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去世”。骑士皆上马,付麦以对峙,因而太祖马腾进麦中,敕主簿议功;主簿对于以秋春之义,奖没有减于尊。太祖曰:“造法而自犯之,

  • 割发代首的故事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6 1:21:54阅读:802

    割收代尾,出自《三国演义》,道的是现代曹操的民兵正在经由麦田时,曹操下令民兵们没有准踩踏麦天,可则要杀头。因而民兵们皆上马用脚扶着麦秆,当心翼翼天蹬过麦田,那样一个接着一个,互相传送着走过麦天,出一个敢踩踏麦子的。老公民瞧睹了,出有没有歌颂的,有的看着民军的背影,借跪正在天上拜开。曹操骑马在走路,溘

  • 曹操:割发代首,无人再敢违犯法令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11:07:27阅读:4250

    建安三年,曹操在第二次西征张绣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割发代首”的故事,后被传为历史佳话。但这故事的来龙去脉,却必须追寻到第一次西征。却说曹操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挟皇帝迁都之后,为解决粮食问题,接着便下令在许下(即许都附近)电田。电田当年,光许城就收得一百万斛公粮(当时一斛合十斗)。曹操见粮食问题

  • 三国演义中曹操割发代首简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2:27:07阅读:4713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们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翼翼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

  • 曹操之“割发代首”前后辩:究竟是不是作秀?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34:40阅读:4471

    曹操的大墓被发现、发掘之际,想起了“割发代首”的故事。拉来一议,说是赶时髦也罢,说是有感而发也罢。网络配图割发代首一事,从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有记载或渲染,说明确有其事,只是立场与态度,《曹瞒传》与《三国演义》不尽相同。前者只是客观描写;后者则有明显贬抑,

  • 三国历史故事:割发代首,曹操没有作秀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2:10:35阅读:212

    建安三年(198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兵发宛城讨伐张绣。此时麦子已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有了最高指示,谁也不敢拿脑袋开玩笑,经过麦田时,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不敢践踏。恰在此时,地里倏地飞起一只斑鸠,曹操的坐骑受到惊吓,窜进麦地,踩倒了一片麦子。曹操随即

  • 曹操割发代首的出处是哪?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8:52:27阅读:4717

    割发代首这个成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可能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很能说明当时曹操对于纪律的遵守非常严格,哪怕是自己这种地位的人违法了一样要被惩罚。不过曹操割发代首也给对手留了个机会,因为在古代割头发代表不孝,所以一般不会轻易动自己的头发,一旦你对自己的头发做了什么那别人一般都会相信你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