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得不说的历史(长篇连载):谁说诸葛亮谨慎

不得不说的历史(长篇连载):谁说诸葛亮谨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4/1/8 20:02:08

不得不说的历史(长篇连载):谁说诸葛亮谨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草船借箭

――罗贯中设计《草船借箭》的真正意图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赤壁鏖兵期间非常神奇的一幕:诸葛亮借江上大雾弥漫,用载满草束和青布幔的“草船”,撩拨曹营,骗曹操放箭,从曹兵那里骗了将近十万支箭回来。

正史之中,草船借箭有两个原形,一个是“令船受箭”,一个是“草束借箭”。罗贯中将这两个典故加以整合,安在了诸葛亮身上。

“令船受箭”的故事来自《三国志?吴主传二》的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赤壁之战以后五年,213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大概位置在今巢湖入长江的一段通道)。两军对峙有日,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数里并且鼓乐齐鸣(《演义》中把这一镜头安置在周瑜初次与曹军对峙时,窥探其营寨的时候),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战,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孙权的轻舟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很快,箭均船平,孙权安然返航。这是孙权一种临战急智的表现。

孙权其人,有其父兄之风,在战场上极为锐躁,经常亲自杀入敌阵。这次危险,就是孙权自己找来的。作为其贴身护军大将的周泰,屡次救他脱险,浑身是伤,基本上没什么好地方了。

“草束借箭”故事的原形是唐朝“安史之乱”时,安史叛军长期围困唐军重要据点睢阳,久战之下,城中缺箭,守军想出一个办法:在月晦的夜间从城墙上向下缒很多草人,叛军以为是守军派出突围的别动队,于是乱箭齐射,箭射在草人上,就被带回城中。守军用这个办法,跟叛军“借”了不少箭。罗贯中是懂得军事的人,这个战例他一定也是掌握的。

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诸葛亮借箭的事情。因为当时刮北风,在江北的曹军不怕火攻,诸葛亮的草船却怕火攻,而且船是连在一起的,这边岸上有一支火箭射去,诸葛亮、鲁肃非变“烤鲁诸”不可。更兼诸葛亮是秘密行动,如果草船失火,逃回南岸,搞不好连周瑜的水寨都烧了。

所以,《演义》中诸葛亮的这种行险,相当于玩命,而且还不仅仅是玩自己的命。

回到《演义》之中,罗贯中为什么要让诸葛亮赌命,冒着被烧死的危险,去玩“草船借箭”呢?

罗贯中煞费苦心,编织了赤壁之战中的很多细节,正是要从这些地方为读者揭示出,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而刘备为什么能够实现割据一方的基业,诸葛亮后来又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以及孙权为什么没能实现打通上游的“长江战略”。罗贯中是把自己对这些历史人物因为性格而影响到事业的内因,铺开在我们面前。

“草船借箭”这一段,就要集中表现周瑜的意气用事,诸葛亮的耍小聪明和曹操的越级瞎指挥。

周瑜不仅这次要通过“军令状”除掉诸葛亮,前后还有多次想干掉他。之所以未遂,其实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孔明太狡猾,每次都能够识破周瑜的心思――这样的人将来成为对手,定为大患,所以周瑜一定要先下手为强――后来,《演义》中诸葛亮果然成了他的大患,直到把周瑜“气死”。周瑜少年得志,一直被孙吴阵营力捧,从来都是“头号种子选手”,三十多岁了,还被称为“周郎”,形成了“性格悬滞”,心理年龄保持在25岁左右,且情商很低。

这时候,天上掉下个诸葛亮。

在周瑜眼中,诸葛亮比他帅,比他年轻,比他聪明,他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程普比周瑜老,比周瑜丑,比周瑜笨,纵使一时无礼,周瑜也能包含他,因为跟程普比,周瑜有优越感。其实,周瑜带兵叱咤风云的年纪,诸葛亮还在家里研究“三个好玩的木头人”呢,只是周瑜的心态发生扭曲,已经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了。

但是,诸葛亮偏偏要刺激周瑜。

《演义》中,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到江东后舌战群儒、激怒孙权、刺激周瑜,连番表现,都是要出风头,表现自己的超人之处,甚至不惜靠耍小聪明来实现这个目的。结果,风头是出了,除了唬住“老实人”鲁肃,其实是把东吴上下全都得罪了一遍,给后来孙、刘翻脸埋下了隐患。

在“草船借箭”冒险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诸葛亮利用了很多侥幸因素。

其中最大的侥幸因素还不是曹兵有没有射火箭,而是曹操一时冲动,越级瞎指挥:“操此时因见水军未整,自到江边提调。”其实,曹操对水上实战是彻底的外行,所以,他嫌水军的四千弓弩手不够,又让张辽徐晃调来六千旱寨内的弓弩手助射。

即便如此,罗本《三国》中这一段也多次强调:诸葛亮这次冒险,一共得箭“九万余枝”,并不够应有之数。而毛本为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先删去了曹操越级指挥那一段,又每船给多算一千枝箭,这样总数轻松超过了十万枝。

如果曹操放手让手下众将随机应变,诸葛亮、鲁肃很可能已经轻松被擒。鲁肃在船中惊恐万状,就是想到这种可能。

曹操轻松拿下荆州,被大好形势冲昏头脑,放任了自己多疑自专的性格缺陷,这是他最终铩羽而归的最主要原因。曹操自己打败了自己。

诸葛亮戏剧性地获得了箭“九万余枝”(其实也确是戏剧性虚构),令周瑜、鲁肃“慨然而叹”甚至“拜服”。在多重刺激之下,周瑜也想不到军令状上“十万枝”的数目了(剩下的微不足道的几千枝箭,很容易从别处临时搞到,或者也很有可能在这三日的磨洋工中已经完成了)。鲁肃稀里糊涂经历了一场九死一生的险境,产生了“斯德哥尔摩”式心理症状,叹服诸葛亮是“神人”。周瑜也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及也!”诸葛亮得意之余,上课说:“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军情,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乃庸才也。”他埋汰周鲁是庸才,翻过来又说自己的神机妙算是“谲诈小术,何足为奇”,语气渐涉狂诞,至于那句“我命系于天”,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是罗贯中的刻意安排,让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充分暴露了出来。诸葛亮的谨慎,不过是假谨慎之外衣行冒进之事实而已。

罗本《三国》并不认可诸葛亮引以为豪的“小术”。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从不行险,甚至“奇谋为短”。罗贯中是以“戏说”的形式,来讲解做大事业成败的各种关键因素,而决不是《临江仙》里“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假超然。

对了,那首调寄《临江仙》是明朝人杨慎所作,是清代的毛氏父子给安在《演义》开头的,它并不能代表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本意。

标签: 谁说

更多文章

  • 解密:“布衣”诸葛亮追随刘备前的神秘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布衣

    解密:“布衣”诸葛亮追随刘备前的神秘身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代不少文人学者在他们撰写的有关诸葛亮的传说著作中,依据《三国志》中玄卒,亮躬耕陇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记载,认为他在叔父诸葛玄死后,孤苦无依、生活窘困,又不愿寄人篱下,便隐居隆中,过着自食其力、清贫素苦的生活,并且以此将诸葛亮

  • 三国最无法解释的迷案: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想做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想做

    三国最无法解释的迷案: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想做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的蜀国,是刘备一手创建起来的,刘备蜀汉依靠的就是刘关张三结义及赵云等人的兄弟伙核心集团,再加上所谓仁义布四海策略收买了人心,最终吸引到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该国的建立—–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

  • 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智慧

    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接触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故事为世人传诵。历史上的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东汉末年,他寓居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公元20

  • 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简介

    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用人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金玉良言:高贵的鸟总是选择宜己之树而栖,贤士总要选择明君而事。谋略故事董卓把持了朝政后,为巩固其刚刚取得的政治统治,采用网罗天下名士的策略以安民心。先后任用了杨彪为太尉,启用黄琬为司徒,又将受十常侍迫害削职为民的议郎蔡邕接入京都、官复原职,且一月之

  • 揭秘:赵云怀才不遇 为何终身不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怀才不遇

    揭秘:赵云怀才不遇为何终身不被重用的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中国有句老话管家三年,连狗都嫌“,赵云本来公孙瓒的部下,后投靠刘备的麾下,被刘备任命为主骑,作为刘备的大管家,保护刘备的安全。贴身管家刘备在青州因军功升至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辖军队,而赵云未见升赏。按说此时刘备

  • 刘备的儿子为何不如曹操的儿子?七大原因造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儿子

    刘备的儿子为何不如曹操的儿子?七大原因造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论官二代,刘备和曹操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

  • 蜀汉后期第一将领 魏延英明毁在小说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

    蜀汉后期第一将领魏延英明毁在小说手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现之前,尊刘贬曹的情况远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自从罗贯中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刘备成了全国人民的大救星,曹操则成了一代奸雄。但是这仅仅是文学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在很多人会把一系列文学作品作为历史剧去思

  • 曹操“割发代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千古流传,历来都认为,曹操作为军队统帅、权高位重的丞相,在自己的坐骑因受惊而践踏了农田里的麦子后,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割发代首,这是守规则、讲诚信的表现。正因为曹操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的部下才乐于拼命,最后曹操才成就了自己的霸

  • 三国第一剑圣王越30岁打遍天下无敌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打遍天下

    三国第一剑圣王越30岁打遍天下无敌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魏文帝曹丕说,我学过击剑,拜过很多老师,汉代灵帝、桓帝时有个人叫王越,剑术在洛阳举世无双。剑术鼎盛于春秋战国,由于汉高祖刘邦用剑力斩白蛇,因此汉代历朝官民都对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是日日练剑、家家藏剑,对剑总是爱不释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