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跋扈骄横的董卓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被王允、吕布诛杀了,但是,国家并没有因此安定,动乱仍在持续。这时的东汉皇帝有名无权,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而各地的州牧郡守、豪强大族纷纷拥兵自重,割据称雄,并相互征战,扩大势力范围。>>关中地区,自董卓死后,王允、吕布把持朝政。最初王允想赦免董卓的部属,吕布屡次劝阻王允,但王允还在犹豫这件事。他对吕布说:“这些人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现在如果认为他们有罪而不赦免他们,那正好使他们自己疑惑起来,这不是使他们安定不动的办法。”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同意。平日里,王允看不起吕布,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武将。而吕布认为自己有功,自吹自擂,好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产生了矛盾。>>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他开始时害怕董卓,拼命压抑着自己,等待时机。董卓被诛杀后,王允认为再没有什么患难了,在公共场合,总是一脸严肃,主持正道,不用权宜之计,因此部下群臣渐渐疏远他。>>董卓的将校及在职的多为凉州人,王允打算把原来董卓的部队撤销。有人对王允说:“凉州人一向怕袁氏而畏关东,如果现在遣散董卓的军队,关中必然人人自危。可以让皇甫义真为将军,带领这支部队入陕地,安抚他们,静观其变。”王允说:“不行,关东举义兵的都是我的人。如果现在驻兵陕地,虽可安抚凉州,但使关东发生疑心,这是不可取的。”>>这时,民间又盛传王允要杀死所有的凉州人,董卓的部下因此惶恐不安,部将李更是害怕。李,凉州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曾担任东汉大司马、开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性勇猛诡谲,有辩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将,阳人之战后,董卓曾派李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李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东汉名将朱交战,击破朱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李想遣散自己的部下,逃回家乡。讨武校尉贾诩劝他说:“如果你放弃军队,只身逃命,小小一个亭长就可以将你捉到。不如齐心合力,攻打长安,给董卓报仇。事情一旦成功,可拥戴皇帝匡正天下;若不成功,再逃也不迟。”李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率数千士兵向长安进发。一路上招兵买马,到达长安时,军队已达十余万。他与董卓的旧部郭汜、樊稠、李蒙等会合,向长安发动进攻。>>李、郭汜是董卓麾下最重要的两名青年将领,虽然当时地位还在牛辅、段煨、董越三中郎将之下,只是担任校尉,但其能力已被认为西凉军数一数二。据《九州春秋》等书记载,当时董卓军中将领以职位论则董越、牛辅、段煨较高,按名气说则李、郭汜较大,时人(侍中刘艾)有“(孙)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郭汜”之说,其次则胡轸、杨定——“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在孙坚击败胡轸、吕布,斩杀华雄之后,董卓感慨说关东诸侯不堪一击,但孙坚很不好对付,而侍中刘艾却不以为意。他说:“孙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郭汜。”>>此时,两人联起手来围攻长安,吕布一人又怎能招架得住?后来,在攻城到第八天时,吕布的部下叛变,打开城门引李军入城,吕布抵挡不住,带领数百名骑兵突围逃走。王允被抓住并杀害,李等人控制了汉献帝。李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任后将军,樊稠任右将军。贾诩也因功被李提升为左冯翊。没多久,李又要封贾诩为侯,被贾诩拒绝:“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事实上,贾诩明白进攻长安于理不合,加官晋爵无疑会加重自己的罪孽,如今政局不稳,世事多变,还是低调为人,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为好。因此,当李又想让贾诩出任尚书仆射时,贾诩再次婉拒,最后只做了个尚书,负责起草诏书、人事调动之类的事情。>>李、郭汜等人都和三公一样开设幕府,设置僚属。他们三人与原先的三公合称六府,都参与官吏的推荐和选举。李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争相提拔自己的亲信做官,一遇有不顺心之事,就大发雷霆。朝廷只好按照李第一、郭汜次之、樊稠再次的顺序任用他们推荐的人选,三公所推荐的不予任用。李、郭汜、樊稠之间互相猜忌,各怀异志,都想独揽大权。他们之间曾几次差点发生武力冲突,经别人劝阻,才平息下来,但最终矛盾还是爆发了。>>兴平二年(195年)春,李借与樊稠商议军情之机,暗中派人杀死樊稠。李除去樊稠后,又想除掉郭汜,他时常请郭汜吃饭,郭汜夜里还经常留宿在李家里。郭汜的妻子担心郭汜上当,也怕他与李家的侍女有染,便想了一个离间他和李关系的办法。一次,李派人给郭汜送来一些食物,郭汜的妻子说:“外面来的东西,恐怕有问题,我先看看。”说着从食物中挑出些豆豉,对郭汜说:“这些东西是毒药,不能吃!”她又说:“一群鸡中容不得两只公鸡,我实在不明白您为什么对李这样放心。”听了妻子的话,郭汜恍然大悟,对李开始有所提防。一天,李又请郭汜吃饭,郭汜喝得大醉,他怀疑酒中有毒,急忙喝粪汁将酒饭呕吐出来。从此,李、郭汜闹翻,派兵相互攻击。尽管献帝派侍中、尚书从中调和,但无济于事。三月,李派兵包围皇宫,劫持献帝到自己军营中;郭汜则扣压朝廷大臣。在以后数月当中,双方不停地攻打,死伤无数。>>六月,部将杨奉想找机会除掉李,不料计划泄露,杨奉便率部下背叛李。李的势力被分化,逐渐衰落。不久,镇东将军张济从陕县来到长安,调解李与郭汜之间的矛盾,并迎献帝前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经过多次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并互相交换女儿做人质。于是封张济为骠骑将军,郭汜为车骑将军。>>经董卓之乱和李、郭汜的火并,关中地区遭到很大的破坏。董卓刚死时,三辅地区的百姓还有数十万户,由于战乱和饥荒,身体强壮者四处逃命,老幼病弱者无法生活,有的自相残杀,靠吃人肉度日。两三年间,关中地区人迹断绝,四野荒芜。>>在李、郭汜互相攻击的时候,东方的局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文章
马超与赵云谁更厉害?马超和赵云的武力哪个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更厉害
马超与赵云谁更厉害?马超和赵云的武力哪个更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马超与赵云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两人终其一生未曾交手,所以很难判断谁更胜一筹。不过根据史书记载来看:马超更胜于领兵打仗,而赵云更胜于冲锋陷阵。因为据史书记载,马超的西凉军与中原的军队做战方式迥异,他是采用古罗马的做战方式,持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汉
蜀汉灭亡后,有一位武将突破重重困难逃到西亚,建立起国家三国时期,讲究主公与贤臣双向选择,只要不卖主求荣,文臣武将转投其它阵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高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曹操,就不止一次挖过刘备的墙角,大战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关羽,以及让曹操割袍断须的
三国时期诸葛亮各种火计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诸葛亮各种火计为什么那么喜欢玩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焚。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反之,则是野蛮的破坏。若是用于战场杀伐,成为逞强斗狠的工具,那就必定是人类的灾难了。从来天命不可违,古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唐朝黄豆是怎么进到曹操的墓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是怎么
唐朝黄豆是怎么进到曹操的墓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曹操墓”真伪的争论,风波再起。9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先生称,他在研究安阳方面公布的西高穴大墓出土石牌证据时,无意中发现,有块石牌上刻着“黄豆二升”的字样,还有块石牌上刻着“竹簪五千枚”。“黄豆这一称
不得不说的历史(长篇连载):谁说诸葛亮谨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说
不得不说的历史(长篇连载):谁说诸葛亮谨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草船借箭――罗贯中设计《草船借箭》的真正意图《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赤壁鏖兵期间非常神奇的一幕:诸葛亮借江上大雾弥漫,用载满草束和青布幔的“草船”,撩拨曹营,骗曹操放箭,从曹兵那里骗了将近十万支箭回来。正史之中,草船借箭有两个原
解密:“布衣”诸葛亮追随刘备前的神秘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布衣
解密:“布衣”诸葛亮追随刘备前的神秘身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代不少文人学者在他们撰写的有关诸葛亮的传说著作中,依据《三国志》中玄卒,亮躬耕陇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记载,认为他在叔父诸葛玄死后,孤苦无依、生活窘困,又不愿寄人篱下,便隐居隆中,过着自食其力、清贫素苦的生活,并且以此将诸葛亮
三国最无法解释的迷案: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想做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想做
三国最无法解释的迷案: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想做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的蜀国,是刘备一手创建起来的,刘备蜀汉依靠的就是刘关张三结义及赵云等人的兄弟伙核心集团,再加上所谓仁义布四海策略收买了人心,最终吸引到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该国的建立—–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
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智慧
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解密!诸葛亮真的那么有智慧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接触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故事为世人传诵。历史上的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人。东汉末年,他寓居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公元20
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简介
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瑾字是什么?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简介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用人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金玉良言:高贵的鸟总是选择宜己之树而栖,贤士总要选择明君而事。谋略故事董卓把持了朝政后,为巩固其刚刚取得的政治统治,采用网罗天下名士的策略以安民心。先后任用了杨彪为太尉,启用黄琬为司徒,又将受十常侍迫害削职为民的议郎蔡邕接入京都、官复原职,且一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