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不走大路而取道阴平,为灭蜀奠定了基础。这启示我们:越是难行的路越畅通,越是通达的路越难走,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一、邓艾偷渡阴平>>魏军伐蜀,蜀辅国大将军董厥守剑阁,剑阁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他对此很有信心,但真正忧虑的是成都,他对姜维说:“此关虽然可守,争奈成都无人;倘为敌人所袭,大势瓦解矣。”姜维说:“成都山险地峻,非可易取,不必忧也。”>>>其时魏将钟会取了汉中,邓艾来钟会营中商量下一步的策略,钟会问他有何妙策,邓艾说:“可引一军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用奇兵径取成都,姜维必撤兵来救,将军乘虚就取剑阁,可获全功。”会大喜曰:“将军此计甚妙!可即引兵去。吾在此专候捷音!”>>邓艾走后,钟会对诸将说:“人皆谓邓艾有能。今日观之,乃庸才耳!”众问其故。会曰:“阴平小路,皆高山峻岭,若蜀以百余人守其险要,断其归路,则邓艾之兵皆饿死矣。吾只以正道而行,何愁蜀地不破乎!”遂置云梯炮架,只打剑阁关。>>邓艾对钟会的心思心知肚明,他对诸将说:“钟会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乃下令尽拔寨望阴平小路进兵,离剑阁七百里下寨,有人报钟会说:“邓艾要去取成都了。”钟会笑邓艾不智。>>邓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邓艾灭蜀邓艾偷渡阴平,兵马突然出现蜀国在中心,刘禅疑魏兵从天而降,君臣出城十里而降。>>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艾令先将军器撺将下去。艾取毡自裹其身,先滚下去。副将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方才整顿衣甲器械而行。>>邓艾暗度阴平,引兵行时,又见一个大空寨。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艾嗟呀不已,乃谓众人曰:“吾等有来路而无归路矣!前江油城中,粮食足备:汝等前进可活,后退即死,须并力攻之。”众皆应曰:“愿死战!”于是邓艾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却说江油城守将马邈,闻东川已失,虽为准备,只是提防大路;又仗着前面有人守住剑阁关,遂将军情不以为重。邓艾突然出兵江油,马邈大惊,慌出纳降。>>邓艾取了江油,便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魏军从天而降,尽皆投降。然后得绵竹。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魏兵大至。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出北门十里而降。>>二、跳出惯常的思维模式>>邓艾灭蜀,全仗魏兵取道阴平,这是敌我双方都不曾料到的。姜维不曾料到,邓艾对钟会说这一策略时,连钟会也不相信,欺他弱智。原因在于从阴平入川并非用兵之路,准确地说这里没有路,一个人行尚且艰难,何况大军,这是一条无路之路,有谁相信大军能翻过摩天岭,就象蒋介石不相信红军能翻过大雪山一样。>>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畅通。>>越是难行的路越畅通,越是通达的路越难走,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邓艾军如果走大道,必然遭遇蜀军的顽强抵抗,姜维领大军在剑阁严阵以待,这是钟会一军没有多大的进展的原因。军事上,从来流血最多的乃是大道,是那些兵家必争之地,他们在狭路上相逢并狠命争夺,而更广阔的地方却是鸟语花香,空寂异常。而在阴平道上,魏军路过一个空寨,这个空寨在诸葛亮时期曾经派兵把守,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心细而谨慎的人,而在刘禅时期已经废弃不用。魏军过此畅通无阻,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来说,情形就相当于在入蜀的大道关隘上敌人已经出降。而钟会一军在大道上不会有这样的好事。>>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蜀军边关密不透风,而魏军却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蜀国的土地上,谁也不曾料到。江油、涪城、绵竹三城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丢失的,取成都也就水到渠成。孙子兵法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双方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垒将是一场恶战,哪怕斩敌一千也会自损八百,唯有在出乎对方的意料之外打他个措手不及,才能既增加胜算,又能减少自身能量的损耗,这是兵法上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栽倒于暗箭之下的原因。陈胜是怎么死的,是他在睡觉时被车夫暗杀的。张飞是怎么死的,是在喝醉时被部将杀的。吕布那么骁勇,谁能将他捆绑?但他的确是被捆绑起来送到曹操面前的,因为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的两个部将用绳子捆了他。韩信带了一千军,纵横于北方,走一国灭一国,在齐国的时候,拥兵达数十万,威势冲天,但刘邦只带了一个人,就把他的兵权夺过来了,他是怎么做的?他一大早就闯入韩信的营寨,那时韩信还在睡觉,刘邦就从他帐壁上取走了兵符,一符在手就可号令众兵,刘邦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将领全部换掉时,韩信仍然鼾声如雷,等他醒来时一切都变了样。>>只要对方不曾料及,不作准备,再高强的对手都不足为惧。>>这一招的核心在于出奇致胜,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河。”出奇在于出人意料,出人意料源于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摆脱陈旧的思维模式就意味着的创新,意味着你将富有创造性,具有创造性使你整个人具有灵性,它使你在各种的复杂的环境中出现奇思妙想,意味着好的策略将层出不穷。>>陈旧的思维模式是一个人最终的陷井,他人一旦了解你的过去,也就掌握着你的将来。>>列子曾说过歧路亡羊的故事,讲的是羊丢了,许多人去找却找不到,因为岔路太多,人们只在路上寻找,但羊不受人类思维的影响,不会被人类的道路所困,他只走在自己的路上。而人们在人的路上寻找一条羊的轨迹,怎么可能呢?羊不会有人类这种困境,尽管人类比羊更高级。人类在获得思维的同时就在编织着思维的困境,很多人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街头,迷茫又徘徊,预料着任何一条路上都有危机而感到无所适从,但他们从来没想到去开辟道路,他们有这个能力,但没有这个意识,因为他们从来都是走别人开创的路。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创造力,原因尽在于此。>>鲁迅先生说得很好:“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有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有敢于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孤寂,你才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是整部《三国演义》谋略的精髓之一,是战术选择的总则。其基本方法是:在对手失去戒备的情况下,以对手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方式,实施突然打击,以期在短时间里取得大效果。>>路是走出来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心理学依据是:实施突然打击,使对方在心理慌乱中作出错误判断,采取不周全的或错误的行动,使形势不利于他自身而有利于我方,然后我方顺势出击,致使对方连连失败。一旦有个失败的开端,对方要扭转危局就得付出重大代价,因为他的信心将受挫,就我们的生活而言,我们某天要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必然希望早晨会有个好兆头,我们相信好的开局会给我们带来一天的好运,我不是从迷信的角度来讨论它,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好的开局会使整个事情变得顺利,并充满朝阳一般的美好感觉。在足球赛场上,人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在开场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进球的概率很高,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开局阶段,攻破对方的球门就是对对方信心的一种摧毁,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一支队伍一旦丧失了信心,必败无疑,败给谁?败给了自己,没有谁能摧毁你,除非你自己放弃。>>同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也包含着另外一种战略战术: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锋芒,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尤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可以指导人们攻击对手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从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曹操破袁绍就是这样的,周瑜赤壁破曹操也是这样的。>>孙子提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之后,历代兵家都把它视为珍宝,推祟备至。其核心在“奇”字,料人之所料,想人之未想,别出心裁。利用对方惯性思维的弱点,捕捉对方的思想空隙,突破人们思维的常规、常法和常识,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更多文章
蜀汉第一大案费t遇刺案:谁到底是此案幕后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
蜀汉第一大案费t遇刺案:谁到底是此案幕后真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延熙十六年元旦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怎么呢?这一天,费t在汉寿大宴蜀国群臣,凡是驻留在汉寿这地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被费t请来喝酒。费t是谁?这个人大伙儿不会陌生。《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曾两处提到此人――“侍中、侍郎郭攸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大将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将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大将魏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身份么,也就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家里财产分配不均,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么。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打起来了,还打成了一锅粥(这种事
三国甄宓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简介
三国甄宓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甄宓简介甄宓是中山国无极人,生于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她的家世显赫,是东汉时二千石显官甄邯的后人。她是家中三男五女八个孩子中最小的,在她三岁的时候,父亲上蔡县令甄逸就去世了。历史上的甄宓据说,甄宓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
三国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即曹魏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的是
三国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即曹魏开国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曹丕是曹操的长子。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即高祖文皇帝。是三国时代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曹丕自幼是个喜好文学之人,能文能武,仅八岁,他就能提笔为文了。他也喜好骑射,在诗歌、文学方面也有所
解读: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在隆中到底唱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的是
解读: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在隆中到底唱的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孔明早年隐居在隆中,自己种地,闲来睡睡觉、看看书,兴致来了还唱唱歌。他最喜欢唱的歌是《梁父吟》,据说歌词是这样的: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
孙权死后谁继位?孙权哪个儿子继位当皇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
孙权死后谁继位?孙权哪个儿子继位当皇帝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男,是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他是吴国的君主。孙权此人,可是不简单。陈寿如此评价道: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
太史慈本来是谁的部将?历史上的太史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太史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
阿斗是不是刘禅?刘禅为什么叫阿斗?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斗
阿斗是不是刘禅阿斗是刘禅的小名,因为刘禅在诸葛亮、姜维等一众能臣武将的辅佐下,还是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后人觉得刘禅特别没用,所以就将阿斗作为形容词,形容那些庸碌无能的人。通常我们所说的扶不起的阿斗,指的就是刘禅。阿斗阿斗的名字是有来由的,并不是随意叫的,也不是后人凭空捏造的。刘婵的母亲甘夫人曾经在晚上
揭秘三国时期发生的一起第三类接触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第三类
揭秘三国时期发生的一起第三类接触事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没有雾霾的晚上,我总爱仰望星空,思索一个问题。在浩茫的宇宙中,除了人类之外,还存在不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呢?虽然是学物理出身,但是,大鹏已经没有了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观测宇宙的机会,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古籍中寻找。你别说,这一找
诸葛亮最大的对手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是他
诸葛亮最大的对手竟是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谓“还于旧都”,就是要干掉曹魏,回到洛阳重建大汉江山。如此,坐镇洛阳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对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死,常使人叹息感慨。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当年的三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