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名人语录>>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志·陆逊传》>>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和丞相。他因知兵善谋,指挥若定,为吴国屡建战功而声名远扬。>>【名人历史】>>陆逊(183年-245年),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袁术割据淮南,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吴县,其子陆绩尚幼,刚刚12岁的陆逊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却把陆逊推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凭借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孙策死后,继领其众,“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陆逊21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稍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县政。海昌境内连年大旱,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在海昌任职期间,采取了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扩大军队的措施。在孙权的支持下,他招募吴、会稽、丹阳三郡的依附民为兵,进讨会稽豪强大帅潘临。他率领军队深入重山险谷,终于消灭了这支为害多年的豪强武装,他的兵士也因此扩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兴兵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剿灭尤突的豪强武装。事定之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孙权很赏识陆逊的才干,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政见,陆逊献策说:“如今英雄对峙,豺狼觊觎。若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达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旧势力,仍然占据深山险阻,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谈不上大展宏图。因此,是扫平山寇,取其精锐,来扩充我们的军队。”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提拔他担任帐下右都督之职。这时,恰巧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豪强费栈接受曹操封号,煽动武装叛乱,充当曹军内应。陆逊奉命讨伐费栈,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了这场叛乱。接着,陆逊检括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公元228年),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税。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公元237年),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招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63岁。
更多文章
貂蝉的身世之谜: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貂蝉
貂蝉的身世之谜: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原型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不过最美丽最勾人最能让很多英雄豪杰神魂颠倒的要数貂蝉,相传貂蝉出生以后,当地的桃树、杏树连续三年花开即可凋谢;貂蝉午夜拜月,连嫦娥都自愧不如,这才有闭月羞花的美誉。貂蝉长得漂亮,所以才
陆逊简介 陆逊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陆逊
陆逊简介陆逊都有哪些功绩?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大将军,也是东吴政权的中坚力量,而且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战役夷陵之战的指挥者,那么陆逊简介陆逊都有哪些功绩,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
谁是三国时爱穿伪娘装 发明毒品“五石散”的高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干
谁是三国时爱穿伪娘装发明毒品“五石散”的高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物简介姓名:何晏,字平叔,外号假子。家庭出身:权贵名门籍贯:河南南阳生卒:公元190249年社会关系: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女婿,曹丕、曹叡讨厌的人,曹爽的发小社会身份:玄学宗师、国学大家、药鬼、高干子弟、官员容貌:美
名将马超竟有三个墓?蜀汉名将马超的墓究竟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
名将马超竟有三个墓?蜀汉名将马超的墓究竟在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马超墓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马超的墓地,已知的有三处,分别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四川新都;甘肃成县。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被曹操在潼关击败后,投靠刘备。刘备称帝,
诸葛亮与李严的“弹劾”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战
诸葛亮与李严的“弹劾”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临终托孤有两位大臣,一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丞相诸葛亮,另一位是尚书令李严(又名李平)。当时刘禅是十七岁,诸葛亮与李严托孤辅政,丞相诸葛亮在成都执政,而尚书令李严加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却留在永安镇守。李严受遗诏统内外军事,刘备让他和诸葛亮分掌政治
曹操心往已久的三国第一美女 却被人先下手为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先下手为强
曹操心往已久的三国第一美女却被人先下手为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代最知名的美丽女子,除了那位虚构的美人貂蝉,以及被演义增色的“孙尚香”之外,最真实也最可悲的,大概就是这位姑娘。江湖传言,曹植曾倾心于她。名篇《洛神赋》中的“洛神”,名为女神,其实就是她――当时已经成为嫂嫂的甄氏。甚至有人说
刘备为何将位置关键的荆州交给义弟关羽来镇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荆州
刘备为何将位置关键的荆州交给义弟关羽来镇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为什么要用关羽镇守荆州?站在今天的角度和已知历史的情境下,刘备下的这步棋无疑是个昏招。毕竟历史在那里摆着,关羽不仅丢了他大哥的荆州,还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但问题是,从刘备当时的人才储备来看,刘备用关羽镇守荆州,似乎别无选择。
一打败仗就扔老婆摔孩子:刘备是不是敦厚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败仗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尔。曹操雄才大略,自然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备从一个织席卖履之徒,崛起田陌之间,终成帝业,也算得上人杰。刘备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以往的历史资料,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正统的很正面的正人君子的形象,特别是桃园结义,被大力渲染,广为传诵,成为后世忠臣义士的千古楷模。然而历史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三国、水浒害人不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害人不浅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三国、水浒害人不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虚拟史书,罗贯中以写史的态度写小说,故此有时看到他所写的虚构战例,从古代军事学角度,还真挺科学的。单挑,也就是武将个人之间的对战,这种场面在《三国演义》里面俯拾皆是,但实际历史中,这样的战例是否存在,一直
关羽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呢?对此有什么历史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有什么
关羽的脸为什么是红的呢?对此有什么历史传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寿《三国志・关羽传》第一句话,“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姓、名、字都有了。《三国志》从头至尾,以及其他的史料中,我们找不到只言片语说关羽是红脸的记载。因此,这张红脸我们可以说是后人赋予给他的第一个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