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这三人?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这三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4/1/18 6:08:02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这三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第一宗谋杀

看过电影《赤壁》的都知道,一开场,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

孔融在朝堂上点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让梨”,4岁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子让给别人,客人笑称他为神童。

是够神的,保不齐大个儿的梨子有虫,所以让给你。

孔融吃过亏吗?他吃亏大了。也是因为有才,爱显摆。

这一点从他写文章以议论为主可以看出来。

孔融文章的内容大多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

可是,在曹操手下当差,显摆才华的下场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个,杨修算一个,祢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见到祢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脸本人了。

瞧人家徐庶多机灵,一言不发,透着沉默是金。

实际上,孔融也是个义士。怎么呢?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

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

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二、迁怒杨彪和禁酒令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

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

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书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

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

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

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

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

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

一开始,孔融和荀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

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筋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

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尔不群。

讽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

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非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

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

标签: 枭雄

更多文章

  • 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茅庐

    曹操也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有何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顾茅庐”典故说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争夺天下的故事,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然而,最近翻阅一些资料,却意外的发现,“三顾茅庐”并非是刘备的专利,而一代枭雄曹操也曾“三顾

  • 诸葛恪是谁?诸葛亮之侄、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

    诸葛恪是谁?诸葛亮之侄、东吴权臣诸葛恪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

  • 曹植作品《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是哪个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洛神赋

    曹植作品《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是哪个女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字子建,10岁的时候便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曹操曾经认定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几次都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最终曹植还是在同长兄的争斗中失败。曹植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

  • 黄盖墓位于现今的哪里?三国名将黄盖墓葬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盖

    黄盖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原黄墓镇),墓围十余米,碑曰丹阳都尉偏将军黄盖墓。黄盖墓重修于清康熙年间(1721年),文革惨遭劫难,亭子被毁,墓碑遗失,旧年逢清明冬至年节,有众多村民前来祭扫。俗习有以桃枝作弓,丝线作弦挂于碑角,祈佑子孙神勇忠达。黄盖墓具体位置不可考,一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 携民渡江的刘备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

    有一句专门针对《演义》的民谚,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意思是说,年轻人火气壮,爱抗争,好犯上,喜动武,看了梁山泊英雄的造反行径以后,对于本来就有的逆反心理,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同样,《三国演义》是一本讲计谋的书,是一本动心眼,玩权术的书,会使经历了人事沧桑的老年人,心术变得更坏,

  • 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曹操不杀他,酿成千古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死了

    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曹操不杀他,酿成千古遗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短命的时代。你看看,无论是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都没有活过七十岁。孙权好一点,刚好活了七十一。司马懿更好一点,活了七十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当然都称不上长寿。与这些风云人物比起

  • 揭秘: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重签和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吴

    揭秘: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重签和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兵败吴国之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也谨遵先帝遗愿辅佐刘禅。按理说,关羽、刘备之死都和东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对吴国应该怀有深仇大恨才对,然而不久之后,诸葛亮为何又同吴国签订和约?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

  •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诸葛亮为何杀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谡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诸葛亮为何杀马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

  • 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卧龙

    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

  • 谁是关羽之后三国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是

    谁是关羽之后三国第一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为了保护家小,被迫“约三事”,以“降汉不降曹”作为投降的条件,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关羽的忠诚义气,也反映出曹操的肚量。其实这并非史实,包括之后的“过五关斩六将”均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关羽在曹营时,“除张辽外,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