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传:三国历史上荀的一生为何处处是悲剧

荀传:三国历史上荀的一生为何处处是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4/1/14 0:50:43

荀传:三国历史上荀的一生为何处处是悲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荀(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干,所以南阳何J不禁盛赞他乃王佐才也。他后来成为曹操麾下第一谋士,为曹操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劝说曹操要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到力主迎天子都许;从官渡之战中激励曹操斗志,使曹操明白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到战后劝曹操乘胜追击,扫荡河北;从出谋划策,主持政务,到荐举人才等等,均有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不世之功。此乃曹操之所以能战胜群雄,统一北方的重大原因之一,重大推力之一。但也正是这样一位屡立奇功,被曹操视为吾之子房的人物,最终却仅仅因为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一事,而被后者所逼,最终以忧薨,年仅五十。我们不能不说荀的结局甚为悲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荡的时局决定了荀对政治集团的依附性

东汉末年,王朝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一方面是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生活,纷纷揭竿而起,爆发起义;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勾心斗角和权力争夺,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民不聊生,而且像荀这样的世族名士的政治、经济利益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他们生活已被打乱,急迫地希望尽快结束这种动荡的局面,找到一条能谋求生存、施展才华的出路。但无奈的是,他们手中没有军队,也没有权势,既不能像军阀一样割据一方,也不能像贵族那样擅权一时,更不可能参加到其对立面的农民阶级的斗争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成大业的人,在为之效力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我们要认识到,此时名士所选之人必为割据一方且有实力的军阀。因为此特求贤之急时。这些军阀固然欢迎名士的到来,希望这些才能之士能为其献计献策,压倒异己;但他们并未把名士真正敬为师尊,而是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凌驾其上。如果名士有令其不满者,就很可能遭到责罚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如袁绍在向南方进军时,谋士田丰为其献策,而袁绍不从,反而以为沮众,机系之,将田丰囚禁起来。后来袁绍战败,又自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反而将田丰处死。可见,当时的名士也只是某一割据政权的附属。他们没有自主权,生杀权柄都掌握在控制他们的军阀手中。

当然,荀也不能例外,只能选择依附于曹操。虽然曹操在诸多方面都听取了荀的建议,并赞美荀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但他并非将荀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在曹操心目中,不管荀如何智慧超群,劳苦功高,仍旧是自己的下属,其生死决定权依然在自己手中。因此,荀这种隶属性使他根本没有自主权,就连自己的生死也无法做主。如果自己能顺应上级的意思,那么他还可以保性命之期,否则就只能听凭发落。荀是有个性、有主见的人,他显然属于后者。因此,这种动荡的时代和名士这一特殊的身份,决定了荀只能依附于某一政治集团,没有自主权,并最终造成其人生悲剧。

二、荀根深蒂固的忠汉思想是其人生悲剧的最大症结

荀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人,所以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当然,这里的君自然是指汉朝皇帝,史称荀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希望重新振兴汉室的想法,所以荀最终选择了弃绍从操。虽然袁绍待以上宾之礼,但荀以为绍不以汉廷为意,多有僭逆之举,并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故弃而不顾。曹操却在反董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决心,让荀颇为赞许;加上荀认为曹有雄略,有拯救汉室之力,所以他最终作出投靠曹操这一重要决择。历史大全网

在跟随曹操以后,荀更是尽忠尽责,为操出谋献策,推荐人才。在他的心目中,助操打败群雄,获得胜利,就是为汉天子扫除乱军,平定天下。也就是说,助操乃是忠汉。但他这一想法错了。曹操最初在讨伐董之时是有匡佑汉室的想法,但随着他对汉廷现状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其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他的政治野心也就进一步膨胀,并不满足于仅为人臣,而是希望自己也能称王天下。可是荀的想法却从未改变过。他认为操兴义兵是为匡朝宁国,理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所以当董昭等人说曹操应进升爵位为国公,赐予他象征朝廷威仪的九锡时,这位忠实的汉臣便立即说出了不宜如此的话。曹操由是心不能平,二人从此失和。曹操此时已充分地认识到他的这位子房与他并不是同道中人。他绝不能让这样一个一心为汉室的人留在自己的身边。可见,荀被曹操逼上绝路,正是由于其忠汉思想为曹操所不能容而铸成的悲惨结局。

三、荀率直的性格特点也促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荀是一个待人率直、讲求原则的人。这一性格,从《三国志·荀传》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性格使得荀能伸展才华,为曹操所重。每当曹操有何疑难之处询求荀的意见,或荀自己认为有何不妥时,荀都直言不讳地向曹操进言。在反对曹操进爵国公之前,荀所进之言多未触怒曹操。他也因此排除阻碍,将正确的谋略进达曹操;而曹操也倚重荀,屡建奇功,终成霸业。

然而,这样的性格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荀在曹操进爵国公、加九锡之事上,仍表现出直率与坚持原则的一面,以不宜如此直接回绝董昭,自然招致曹操的嫉恨。如果他能隐忍不发,而像董昭那样与世沉浮、像贾诩那样权以济事,明哲保身,一味地迎合曹操,兴许还不至于遭此劫难。试想,像荀这样聪明的人会不知道曹操的想法吗?肯定不会,况且他还亲眼目睹了曹操是如何对待祢衡孔融等名士的。但是他那种坚定的信仰和坦诚率直、讲求原则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像董昭、贾诩之流,随波逐流,而是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导致了他被曹操所逼,未能善终。因此,荀的这一性格特点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四、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事观直接导致荀的人生

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处事观早在他起兵以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孙盛《杂记》记载道:曹操在逃奔途中,因误认为吕伯奢家人图害己,因此杀死吕氏一家。但当他后来知道自己错杀以后,竟然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在此之后,他这种荒诞的处事观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所加强。比如他诛杀孔融、处死华佗、赐死崔琰、罢免毛d等,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的这种处事态度。而荀之死,也与他的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紧密相关。本文来自历史大全网

荀作为曹操手下的一号谋士,行义休整而有智谋,又好推贤进士,其功劳是时人有目共睹的,曹操对此也感受颇深。但对这样一位在当时曹营中德高望重、立功无数的谋臣,当触犯到自己切身利益时,曹操照样不会有丝毫手软。当得知荀反对自己进爵魏公时,曹操认为荀有负于己:他给了荀身份、地位、名望,自己的好事却遭到荀的阻挠;既然你荀对我不义,就别怪我曹操对你不仁了。从事实来看,曹操最后干脆地表请劳军于谯,因辄留,并给荀送去一空食品盒,示意一场空,使荀忧惧自杀而死。可见,曹操最后对待荀的态度仍然是其一贯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处事观使然。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荀的人生悲剧,既与东汉末年特殊的历史大背景和名士这一阶层的特殊性有关,也与荀的个人因素及其上司曹操的处事态度有关。荀的不幸是多种原因合力的结果,倘若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他的人生命运或许就会有所改变。

标签: 悲剧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曹操为何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瞎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自己的

    三国历史上曹操为何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瞎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官职也大,文学水平也高,对书法也颇有研究。曹操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可是手不释卷的爱好却始终没改变。能够入曹操法眼的人一般的都是俊杰之士,或者武功高强功勋卓著,或者文质彬彬风流倜傥,或者下笔千言一

  • 玩笑三国故事 张飞要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国故

    玩笑三国故事张飞要读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张飞自从结义后,由于自己的知识较少,有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这个老大粗决定去读书,学习知识。做一个学富五车的人。这一天张大粗来到一间书院,抬头一看四个大字:环绘读书堂。张飞吞吞吐吐地念起来了:“不会读书堂”?怎么这么怪啊?算啦算啦,这是别人的事

  • 刘备的儿子 揭秘刘备之子刘禅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

    刘备的儿子揭秘刘备之子刘禅的命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的儿子:昭烈皇帝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国开国皇帝,与兄弟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三结义后,从此开始了一生颠沛流离的复国之路,因知人待士,百折不挠而终成帝业建立了蜀汉国。接下来就由小编来揭秘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shàn)(207271

  • 解读“张飞脸”所呈现出的文化审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呈现出

    解读“张飞脸”所呈现出的文化审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元明时期,人们通常把美男子形容为“张飞脸”,方方正正的,还比较黑;如今呢,人们提到“张飞脸”,依然会联想到高原反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这人脸黑得跟张飞似的”。那么,真实的“张飞脸”是个神马样子?是“燕颔虎须”的黑脸,还是文质彬彬的美男?

  • 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老婆是谁?崔氏、谢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学家

    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老婆是谁?崔氏、谢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生前为陈王,去世后,谥号为思,所以称为陈思王。历史上曹植有两个老婆,一个是崔氏,另一个是谢氏。崔氏崔氏,是曹植之妻,姓名不详,是崔琰兄长的女儿。据说在一次观礼中,崔氏的衣着穿得过

  • 揭秘三国史上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的一生!貂蝉都自惭形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洛神

    说到第一美女,很多人都会想到古代四大美人,但是有一位美人可以把这四大美女比下去!她就是洛神甄宓,这位美人到底有多美呢?让都觉得不如她!据说在她的母亲怀她时,总会梦到一位,这位仙人手手持玉如意,每天都在妇人边上守护她。待到临产之时,这个又将一件玉衣盖在妇人身上。随即,甄宓就出生了。而甄宓的一生,就像她

  • 揭秘:哪个女人让曹操临死前仍念念不忘亲自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念念不忘

    揭秘:哪个女人让曹操临死前仍念念不忘亲自安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他对曹丕说:“死而有灵,子修询问为父其母安在,为父将何辞以答?”不仅仅是丁夫人,曹操临终前吩咐让所有的妻妾都另行改嫁:“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曹操一个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一般说来,遗言当然都是

  • 官二代害惨老子的典型案例――吴三桂侄子嘲笑康熙朝“活吕布”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侄子

    官二代害惨老子的典型案例――吴三桂侄子嘲笑康熙朝“活吕布”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本文要提的这位官二代并不是吴三桂的亲儿子吴应熊,而是他的亲侄子吴应麒。那位王辅臣则是清康熙朝的平凉提督,以军功起家于明末清初风云动荡之际,时人称呼为“活吕布”。不过,王辅臣最初得吕布之名,并非因为反复多变,而是冲

  • 所谓蜀汉自诸葛亮死后不设相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

    所谓蜀汉自诸葛亮死后不设相位的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七年春,大将军费t北御魏敌,留忠成都,平尚书事。大司马琬以病,让州职于费t、董允。于是t加领益州刺史。允守尚书令。董允(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t副贰。很明显可以看出来,蒋琬因为身体不好,同时自己认识到自

  • 三国人均寿命只有26岁,司马懿却活到72岁,他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他的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三国,大多数人只能活到20多岁,有的人一生下来就夭折了,有的人被饿死,有的人因战乱而死,还有的人得了某种疾病,甚至没钱去看病,最后只能不治而终。可是在这个时期,司马懿活到了70多岁的高龄,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难道他是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其实并不是,他只是做了一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