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对刘备和关羽秘密实施反向利用,收到奇效。曹操先通过“青梅煮酒”摸清刘备的战略和胆识,后又用“过五关斩六将”等手段暗中骄关羽之心,并让他欠下一笔血债。曹操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就放他们远走高飞了……汪宏华的原文如下。>>一、曹操刻意用青梅解刘备之馋,以金银衬关羽之义《三国演义》中有两个很有趣的情节:第21回曹操以几颗青涩的梅子宴请堂堂皇叔刘备,席间还一惊一乍地“煮酒论英雄”——吝啬、暴烈;第25回曹操以金银、美女、赤兔马款待凄凄降将关羽,十几年如一日——慷慨、殷勤。态度如此天壤之别,为什么?>>先不要急于弄清其中的原委,因为曹操实在太老谋深算,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会儿像潜龙藏形,一会儿像神龙飞天。不妨转而看看两位客人的表现:尽管只有青梅下酒,刘备还是像当年“望梅止渴”的曹兵一样,馋得津液直流,毫不客气地与曹操“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关羽则在临走之前“挂印封金”,除了赤兔马之外,所有礼物都原封不动还给了曹操(之前早已谢绝了美女)。>>大概可以看出如下几点:其一,曹操非常了解刘、关的性情,因人制宜给馋者解馋,给义者以拒贿成义的机会。其二,曹操在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他虽对关羽重金相授,但由于料想到关羽会物返原主,最终的支出还是很小。其三,曹操很注重自我形象的宣传,以青梅引出自己“望梅止渴”的辉煌往事,又以“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向世人展现自己宽容大度的全新姿态。>>需要解释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义”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层面的,即礼尚往来,以物偿物;第二层是半物质半精神的,包括出于惜才而馈赠(如曹操对关公)、出于守义而拒收财贿(如关公对曹操);第三层是纯精神的,即知恩报德,真诚赏识、帮助。>>那么,既然曹操很清楚刘备和关羽的个性,为什么不投其所好,满足他们最高境界的义、利需求呢?比如,曹操若以金银、酒宴和美女款待贪图享乐的刘备,刘备定然会“乐不思蜀”,心甘情愿待在献帝和曹操身边做“左将军”。反过来,曹操若将重义轻利的关羽视为知己,说:“今天下英雄,惟‘关公’与操耳!”关羽也定然会“士为知己者死”,一心一意归顺曹操。但曹操没有这样做,这又是为何呢?>>二、曹操从“闻雷失箸”看透刘备的胆怯无能原因就在于,曹操并不想长期挽留这两位客人,还谋划着要反向利用他们。具体分析如下:>>1.曹操清楚地知道刘备、关羽都不是凡夫俗子,刘备有天下无敌之仁,关羽有天下无敌之义、勇(此时第一勇将吕布已死)。当初曹操就是依靠在十八路诸侯面前举荐刘关张而声名大振。对于这样的人才,曹操是不会将他们关在笼子里的,必须放他们出去,继续为我所用。所以,曹操就故意让他们讨厌自己,继而想着离开自己。>>2.曹操策划的反向利用之计非常精密,他要刘关在大处讨厌自己,在小处又认可自己。曹操知道刘备只是将物质享乐放在了第一位,心中仍存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义(第二位),所以就将他抬举成了与自己并列的大英雄。他相信经过此番惺惺相惜,刘备必不会马上背信弃义,反戈自己。曹操这才将五万兵马交给了刘备兄弟,要求他们去徐州截击袁术。此时袁术正准备与兄弟袁绍会聚,这对曹操来说是个坏消息。刘备果然不忘知遇之恩,帮助曹操消灭了袁术。>>3.曹操通过提问“谁是英雄”,得知了刘备的战略。刘备当时回答的顺序是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孙策。很明显,这就是刘备希望从弱到强,依次消灭的顺序,曹操是他最后最强的对手,所以始终没有说出来,不想打草惊蛇。此意当然瞒不过曹操,只是他不仅不生气,反而以“英雄”勉励刘备。他看到了刘备与他有很多共同的敌人。——这正是反向利用的先决条件。由此也可见,刘备截击袁术不完全是帮曹操,也是他自己的战略步骤。>>4.曹操发现刘备是个假英雄,空有英雄之志,没有英雄之胆,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他。——这又是实施反向利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很多读者听信刘备一面之词,认为他用“圣人迅雷风烈必变”成功掩饰了自己“失箸”的窘态。假如曹操是一介勇夫,我们也就不必探究了,问题是曹操文韬武略,饱读圣贤诗书,远在刘备之上。他必然懂得《论语》中“迅雷风烈必变”的本意。其本意是要求人们像圣人一样对迅雷和烈风保持敬畏,闻之则正襟危坐,态度变得严肃,绝不是像刘备一样变得惊慌失措,以至于将筷子掉落在地。即便刘备不是怕雷,是怕被曹操识破、重视,也足见其胆怯无能。一个经不起抬举的人,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一个遇事六神无主的人,无论如何都成不了大英雄。而事后欲盖弥彰的拙劣遮掩,更显得浅薄无知。对此,曹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有戳穿刘备的假把式,让他继续自作聪明、沾沾自喜。>>可见,曹操在许都放走刘备兄弟并非是草率之举,他在事前已对刘备做了认真的研究和考察。正因为胸有成竹,曹操才对谋士们的劝阻不理不睬,放任刘关张远去。此时的曹操确实比身边任何一位谋士都更有战略眼光。>>三、曹操从“土城约三事”看出关羽喜好虚名虚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从“青梅煮酒”只是验证了刘备的低能,没想到他还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兄弟关羽。就在刘备打败袁术,曹操准备派车胄暗中除掉他们兄弟三人时,关羽心生一计,假扮曹军大将张文远骗开城门,割下了守城将车胄的首级。这让曹操大感意外。>>从此,曹操开始惦记关羽。很快,他就在土山收降了关羽。就像通过“青梅煮酒”重新认识了刘备一样,曹操也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彻底摸清了关羽的脾性(法家之曹操相信实证):>>1.关公虽重义,却又不完全轻利,他只是将利放在了第二位,尤其是名份、头衔和行头(如宝马、征袍)。起初在土山与曹操“约三事”(如“降汉不降曹”),争的也是名份。曹操便有的放矢,送给了关羽“美髯公”的称号和赤兔马。既然接受了馈赠,就要报答(第一层次的“义”),关公只得违心地帮助曹操斩颜良。此间,曹操为鼓励关公继续诛文丑,又加封他为“汉寿亭侯”。白马之围得以彻解。
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百三十九章 曹操为何用薄酒待刘备,重金收关羽?
更多文章
“战神”关羽一生最怕的三个人,闻其声就要仓皇而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个人
“战神”关羽一生最怕的三个人,闻其声就要仓皇而逃三国的名将关羽,受到影视作品和文学小说的影响,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名望之大,堪称三国时期“战神”级人物,关羽不仅仅是武艺高强,其对“忠义之理”的坚持,更是令后人感到由衷钦佩。关羽跟随
孔明智在吾先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闲话
孔明智在吾先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由于的主要对手是,而且,人们心目中的贤相,是败在或者死在他的手下,凡《演义》的读者,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司马懿怀好感者不多。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不同之处,是他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敌手,更多一些。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
是谁首先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赤壁之战的缔造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缔造者
是谁首先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赤壁之战的缔造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也
揭秘:在三国演义中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要给
揭秘:在三国演义中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先是继承了魏王,继而让汉献帝禅位,正式结束了汉王朝。按理说,这天下都应该是他曹家的了,无论是蜀汉国的刘备还是东吴的孙权,都应该是成为了乱臣贼子,是必须剿灭的对象,就像后世赵匡胤所
三国是公元 多少年?三国有哪些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多少年
三国时期曾出现不少文武将吏,比如,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名将,而赤壁之战后更是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形。相信世人差不多都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那个朝代的事迹。那么三国是公元多少年?三国距今有多少年了?下面就跟随历史我那个一起去了解下吧!三国是公元多少年?三国有哪些大事件?三国(220年-280年),曹丕篡汉
曹操为什么无法收降刘备的部将?刘备如何得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曹操为什么无法收降刘备的部将?刘备如何得人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为何无法收降?其一,刘备他们有理想。刘备虽然人马少,但是有理想。自从和关羽张飞在一起闹革命,就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当成自己的目标。有了诸葛亮以后,更把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因此刘备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尽管有时溃不成军,常
曹操身世与后世:基因之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后世
曹操身世与后世:基因之外的故事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在引发轰动的同时,有关曹墓真伪的辩论也是甚嚣尘上,热闹一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上海,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一项关于曹操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
魏灭燕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战
魏灭燕之战,为景初二年(238年),三国时期曹魏讨伐公孙渊的一场战役。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魏国,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南的吴国政权勾结。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238年),
三国历史上曹操的特种部队竟曾打得刘备丢盔弃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丢盔弃甲
三国历史上曹操的特种部队竟曾打得刘备丢盔弃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特种部队”了。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
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有三大疑团 正史和演绎都不能自圆其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疑团
常胜将军赵子龙,平生几乎未逢一败,但是在姜维那里却没占到什么便宜,这主要是因为赵云年老而姜维年轻,而且姜维还很不厚道地埋伏了马遵、梁虔帮忙,三个打一个,赵云这才冲开条路跑掉了。但是能跟赵云打个旗鼓相当,可见姜维的武功也是相当高强的。而且一向很少夸奖别人的赵云难得地当着诸葛亮夸奖姜维枪法——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