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惊!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他是谁?

惊!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他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3 更新时间:2024/1/18 1:46:44

惊!三国时期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他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诸葛亮,在三国时代是笑傲群英的奇才,能让诸葛亮高看的是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却不在此列,诸葛亮不但对其非常的看重,还费尽心思将其拉龙至刘备麾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让诸葛亮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人就是就是刘巴

影视作品中刘巴

刘巴,字子初,荆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刘祥,曾任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早慧聪颖,很有才干,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个性。虽然同姓刘,但他一直瞧不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出身,因此从骨子里藐视刘备。

八岁时,刘巴就在荆州担任郡署户曹吏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

博学多才的刘巴当时已经很有名气,刘备叫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拼命推辞掉了,说:我那点学问真算不了什么,你让你外甥拜我为师,就好比摧毁了鸾凤之艳丽,一头扎进燕雀的小天地,这怎能让他变得更聪明呢?搞得刘备灰头土脸很没面子。

在决定三国鼎立命运的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与曹操大战于长坂坡,结果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宅心仁厚的刘备带领广大老百姓开始逃难,荆州有头有脸的的士族们也都跟着刘备走,加入了逃难的大军,只有刘巴一个人往北上,去找曹操。

可见他确实反感刘备,宁从明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也不愿意跟着打着皇室后裔金字招牌的刘备。

曹操对名士刘巴的前来投奔自然是喜出望外,任命他做掾(助理),后来曹操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非常重用。想不到,刘巴的运气真的很糟,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刘备夺得长沙、零陵等郡。

刘备入主零陵后,听说刘巴也在这里,爱才之心又油然而生。求贤若渴的刘备不计前嫌地去拜访刘巴,才发现刘巴逃走了,而且逃得很远,逃到交趾(今天的越南)。

原来,由于招抚长沙、零陵等地的图谋失败了,刘巴无法回去向曹操交差,只能一逃了之。在其出逃之前,诸葛亮曾情真意切地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却回复: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使先主深以为恨。

刘巴逃到越南还不够,怕刘备通过渠道找到他,改姓为张。《零陵先贤传》记载:巴入交趾,更姓为张。与交趾太守士G计议不合,乃由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亲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

刘璋本来是亲曹派,派张松去对曹操表明态度。不料因为张松其貌不扬,曹操对他冷冷淡淡,憋了一肚子气回来的张松便劝刘璋和刘备合起来对付曹操。刘璋没什么主见,也就同意了。

入幕刘璋的刘巴给了刘璋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不要接纳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见《零陵先贤传》)

在政治上极为幼稚的刘璋没听刘巴的逆耳忠言,张松暗通刘备的事情败露后,刘璋才明白刘巴当初的意见是正确的。

但此时大势已去,益州果然很快被刘备收入囊中。刘备围攻益州时,曾号令三军:谁敢加害刘巴,就灭他三族。后来,士兵们拿住了无法逃身的刘巴,刘备大喜。

刘备再次盛情相邀,诸葛亮也写信对刘巴苦言相劝,走投无路的刘巴只好谢罪归附,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此时的主要官职是左将军,西曹掾主管府内官吏的任用)。

诸葛亮对此也十分高兴,因为自从刘巴上任以后,诸葛亮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很多。刘备称汉中王后,以刘巴为尚书;法正去世后,又将刘巴晋升为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由于刘巴总是不搭理张飞,张飞为此很愤懑,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诸葛亮曾劝刘巴对这位皇弟客气些,但刘巴不买账。

很重桃园结义之情的刘备对刘巴的这一点很反感,他对诸葛亮说:刘巴这个人才智超人,如果无人替代,那么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么就不必用他了。

诸葛亮回答: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刘备闻毕才打消了放弃刘巴的念头。

关于刘巴冷落张飞这件事,东吴智囊之首张昭也站在刘备一边,认为刘巴这个人太过分。但吴主孙权却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让刘巴随波逐流,取悦于刘备,他又怎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刘巴为人节俭,不愿与人交往,只重公事。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刘巴之笔。刘继兴考证,其时有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共造蜀科之说: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可见刘巴的能耐确实很大。

刘巴最牛的贡献是在归附刘备后不久。史载,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桩,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刘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即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巴病逝,时年只有三十九岁,可谓天妒英才,壮岁早逝。

标签: 的人

更多文章

  • 成于聪明败于自负的诸葛恪: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

    成于聪明败于自负的诸葛恪:诸葛恪是什么样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恪(公元203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南),三国时期吴臣,蜀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恪为左辅都尉,是东宫幕僚的领袖。陆逊病故,恪领其兵,

  • 曹操嗜色14名后妃生25子还打儿媳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妃

    曹操嗜色14名后妃生25子还打儿媳主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安阳“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这位的追忆。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然而

  • 三国将领麋芳个人资料,麋芳为何要背叛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州

    三国将领麋芳个人资料,麋芳为何要背叛荆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将领麋芳个人资料麋芳,字子方,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后与其兄糜竺拒绝曹操任命,一同投奔刘备。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后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在孙权的引诱下与将军傅士仁一同投降吴

  • 火上浇油:孙尚香斥追兵,刘备终逃出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吴

    火上浇油:孙尚香斥追兵,刘备终逃出东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却说与夫人以江边祭祖为名,骗得吴国太同意,慌忙离开南徐。刚奔到柴桑界面,孰料恐刘备逃走,早派徐盛、丁奉在此拦住去路。忙将第三个锦囊拆开,献与刘备。刘备作急状,来车前哭泣着对孙夫人说:“昔日吴侯与周瑜同谋,将夫人招刘备,实非为夫人计,其

  • 三国中让曹操父子三人反目成仇的绝世美少妇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国中

    三国中让曹操父子三人反目成仇的绝世美少妇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世说新语》中载:太祖(曹操)下邺,文帝(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使人揽发,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甄曰:“不复死矣!”遂见纳。从曹丕在袁尚府内“使人揽发,以巾

  • 汉末轰动天下的奢华陪嫁改变了刘备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陪嫁

    汉末轰动天下的奢华陪嫁改变了刘备命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此人命硬,早先的几位女人都先他而去,历史上毫无踪影。第一位容重登场的女人是东海糜竺的妹妹糜夫人。那时的刘备,怎一个惨字了得。刘备以平原相的身份救助陶谦,陶谦临终遗命,徐州文官领袖糜竺领衔,北海相孔融、下邳人陈登附议,拥立刘备为徐州

  • 三国历史上东吴名将朱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

    三国历史上东吴名将朱然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提到三国英雄,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刘关张。不过在那个乱世争霸、群雄逐鹿的年代,有一个人虽然不是十分张扬,但也是一个富有传奇的名人。他,曾受到吴主孙权的赏识,有平定山贼的战绩;他,曾跟随吕蒙讨伐关羽并捉拿关羽父子;他,曾被吕蒙临终前推荐为继承其东吴大

  • 刘备的谋略 刘备和曹操的谋略谁更出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谋略

    刘备的谋略刘备和曹操的谋略谁更出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从一个卖鞋的草根到三分天下的霸主,刘备如何完成人生的蜕变?在窝囊爱哭的刘皇叔形象背后,又隐藏着他哪些不为人知的大智慧?刘备的谋略刘备,出身寒微,却三分天下,称雄一方;他,知人善任,善于借势,有过人的领导才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 三国最惨武将“马超”,唯一的愿望竟是希望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将

    三国最惨武将“马超”,唯一的愿望竟是希望留下血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贵为蜀国五虎将的锦马超表面风光无限,杀的曹操割须弃袍,阵前单挑不尝败绩,实则渡过了凄惨的一生。且不说父亲兄弟早早被曹操杀害,后来亲自和仇人交锋,非但没有报仇雪恨,还为此死掉了更多的亲人。渭南一战,曹操打得马超毫无招架之力,只

  •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不是真心?诸葛亮哪来的胆量去东吴吊孝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吴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不是真心?诸葛亮哪来的胆量去东吴吊孝周瑜?孔明过江吊丧活动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不是为了吊唁周瑜。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