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生死相托的好朋友为何会背叛他?

曹操生死相托的好朋友为何会背叛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23 更新时间:2024/1/18 6:36:15

曹操生死相托的好朋友为何会背叛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早年间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名字叫张邈。曹操第一次征讨徐州的陶谦,临行时告诉家里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了,你们就去投奔张邈。回来后,又见到张邈,两人相对流泪,可谓是生死之交,这在曹操所交往的人中,还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就在曹操再次东征陶谦时,这个好朋友却背叛了曹操,几乎使曹操失去了赖以成就事业的根基。曹操生死相托的好朋友为什么会背叛呢?

事情的起因源于袁绍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年轻的时候就有侠义的名声,曹操和袁绍都是他的好朋友。汉朝廷征召他做官,他因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骑都尉,不久就升任陈留太守。董卓作乱的时候,张邈和曹操一起首先兴起义军,讨伐董卓。汴水之战(战场在今河南荥阳西南一带),诸侯的关东军畏惧董卓,曹操独自出战,只有张邈派遣部将卫兹率领军队跟从曹操。由于力量悬殊,曹军失败,卫兹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次讨伐董卓,诸侯公推袁绍为义军盟主。袁绍神情间颇有些骄傲自得,遭到了张邈义正词严的责备。袁绍恼羞成怒,让曹操杀掉张邈。曹操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责备袁绍说:“孟卓是你我的好朋友,好坏都应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未定,不应该自相残杀呀!”张邈听说了这件事,更加敬重曹操。出征陶谦前,曹操给家中人留话说:“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奔孟卓。”这次战斗,曹操夺取了陶谦十余座城池,人也于兴平元年(公元194)春天平安归来。回来后见到张邈,两人相对垂泪。

两人的关系就是这般亲密。可是,两人之间还有一个袁绍。吕布被董卓的部将打败后,打算投奔袁术,袁术厌恶董卓反复无常,根本就不愿接纳他。吕布只好北上投奔袁绍,袁绍便和吕布一道攻打常山的张燕。吕布作战勇敢,常常冲锋陷阵在先,终于打败了张燕。得胜后的吕布要求扩充自己的队伍,再加上吕布的队伍军纪很差,这引起了袁绍的担忧。吕布对此也有觉察,便请求袁绍放自己离去。袁绍害怕吕布以后回过头来危害自己,就表面答应下来,背地里安排武士想趁夜杀掉吕布。事情败露,吕布打算逃亡河内,和张扬合兵一处。在投奔张扬的途中,吕布特别登门拜访了张邈,两人想谈甚欢,还执手发誓。袁绍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更加痛恨张邈。

陈宫的挑拨离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了前面讨董卓时的嫌隙,再加上这次吕布的过往,张邈更加担心,总害怕曹操会为了袁绍而攻击自己。说起来这种事情也不算多余,毕竟,政治家讲的是利益,在利益面前,友情是次要的。问题是作为张邈来说,应该对事物和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做出一个正确的应对预案。这时候的袁绍和曹操,两人抢夺的地盘还不相重叠。也就是说,袁绍和曹操还没有到了直接刀兵相见的时候,你张邈这时候还没有成为利益交换的砝码,曹操不会为了袁绍和这个朋友反目。袁绍这时候还有张杨公孙瓒等强敌,还没有能力来进攻张邈,否则,他也不会假借曹操之手。张邈所在的地域,倒是和曹操的利益相关,但这时候曹操有徐州等更大的利益索求,不可能为了袁绍一句话而和好朋友反目。可惜张邈没有这个头脑,看不清这种大势。更严重的是,张邈碰到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这就让张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个居心叵测的人是陈宫。

陈宫是曹操的部属,这时候曹操再次东征徐州的陶谦,留下陈宫守卫东郡。而陈宫这时候正在和张邈的弟弟张超一起,谋划着背叛曹操。陈宫对张邈说:“当今豪杰四起,天下分崩,您拥有那么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占据着四方必争之地,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太没有出息了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开拔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壮士,善于打仗,勇往无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管辖兖州,静观天下形势的变化,相机行事,这也是纵横四海的大好良机啊。”张邈听从了陈宫的话,陈宫率领着曹操留给他的人马,把吕布迎接过来,吕布自任兖州刺史,并占据了濮阳。

这话应该不错,但在鼎立之势尚未形成之前,天下还是一个乱纷纷的形势,可以说是诸侯林立,任何人要想成就大业,就不能过多的树敌,而是要更多的结交一些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有些人虽然将来也会成为敌人,但要分清主次,只能是确定一个主要敌人,逐次进行。更主要的是,要想自立,首先要自强,否则,你又凭什么不被人所制?另外,像吕布这种人,跟随谁就坑谁,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结合?所以,张邈错就错在,他舍弃了多年相知的生死相托的朋友,而选择了一个天下诸侯都看清楚了的具有狼子野心的吕布!更要命的是,张邈没有看清陈宫的真面目。

陈宫是曹操的部属,曹操留给他兵马他才有了资本,这样的背主之人,你凭什么要相信他?这时候的吕布,像是一个丧家之犬,应该是找人容留他,要接纳吕布,也应该是你张邈为主,为什么倒成了“迎接”吕布来当主子?让他来当这个“兖州刺史”?假如还是要依附于人,找一个主子,为什么不选择地域内的“长官”,真正的兖州刺史曹操当这个主子?所以说,陈宫是在拿着张邈的钱,谋自己的利。而张邈是被陈宫利用,人家把他卖了,他还在帮着人家数钱!对于陈宫来说,吕布能战,但没有谋略,他需要的是一个谋士,而陈宫正好可以填补这样一个空缺。曹操身边谋士众多,比他陈宫才高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陈宫想在曹操阵营中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谈何容易。而拥戴吕布,能立刻一步登天,成为像后来司马懿、诸葛亮一样的人。

从这方面看来,张邈的确不具备成就大事的基本素质。陈宫和吕布应该说是一路货色,都是背主求荣之徒,但张邈看不清楚,他甚至都不如一个女人。吕布在巨野被曹操打败后,东逃前往依附刘备,刘备收留了他,吕布却趁机夺取了徐州的都城下邳,并自称徐州刺史。曹操亲征徐州,攻到下邳城下,劝吕布投降。吕布有所动摇,想投降,被陈宫想方设法阻拦下来。吕布想求救于袁术,可是袁术恨他悔婚,不来。这时候的陈宫对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是不能坚持多久的。如果将军你率领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城外,我率领其余的人闭门守卫在城内,如果曹操攻打你,我就率兵攻打他的背后,如果他来攻城,你就从后面救援我。这样不过十天八天,曹操军队的粮食用尽了,我们一击就可打败他。”吕布认为有道理。吕布的妻子说:“以前曹操对待陈宫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还是背叛了来到你这儿。你现在对待陈宫不如曹操对待他更好,却要把全城交给他,舍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孤军远出,假如说一旦出现意外,我还能成为你的妻子吗?”吕布这才放弃了出城的打算。

后来陈宫和吕布都被曹操捉住,两人都被杀,根本原因就是两人都是反复无常之人,城破被俘,又失去了讨价还价的本钱。假如按照陈宫的计划行事,雄才大略的曹操,肯定不会看不透这么简单的计策,这样一来,首先失败的肯定是吕布。因为攻城本来就是最难打的仗,谁会把放在城外的劲敌不管去攻一座坚城?假如吕布先失败,还有一座城池的陈宫,会不会依此为筹码和曹操交易?

回头再说张邈吧,他和吕布在巨野被曹操打败。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张邈也成了丧家之犬,只好跟随着吕布东逃。张邈留下弟弟张超带着家眷驻扎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曹操围攻了好几个月,城破之后实行了血洗,诛杀了张超及其全家。张邈想到袁术那儿请求救兵,还没有到达,就被自己的部属杀死。张邈为什么会背叛生死相托的朋友?可以说,他是被陈宫给卖了。

标签: 好朋友

更多文章

  • 勇猛无双的名将马超,为何无法得到刘备重用?揭开他五大黑历史事件簿,造就悲剧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大

    名列蜀汉“五虎将”的马超,也是三国的超级人气明星。他是东汉名将马援之后,爸爸马腾是西凉军阀,还被封了高官。但年轻时的马超意气风发起兵反曹,甚至一度将曹操逼入险境,但最后却以失败收场,后来辗转投入刘备帐下却无用武之地,最后中年失意、抑郁而终。究竟像马超这样的猛将,为何得不到有“爱才”之称的刘备信任及重

  • 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太史慈为何不追随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史

    三国猛男太史慈为何归吴?太史慈为何不追随刘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太史慈,想必很多人都记得他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汉末建安年间,虽然时局混乱,生灵涂炭,可是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慷慨赴难,前仆后继,太史慈正是诸多豪杰中的一位。相比太史慈,关

  • 三国姜维引蜀国灭亡 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国

    三国姜维引蜀国灭亡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姜维引蜀国灭亡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上总有那么一些时期,是妇孺皆知的,不讲知道多少,也至少是听说过吧。今天我们要聊的,便是其中一个时期——,准确的说,是聊聊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在一本历史地图集中找到了一组数

  • 庞统和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庞统和诸葛亮文/谈歌庞统在三国演义里,应该是风云人物,他曾经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先生”。民间的广告传得更邪乎,得一人可以安天下。跟现在某些药品广告差不多:用一粒即可康复。可是,等庞统出场时,却成了一个陪衬人物,他要陪衬诸葛亮。按照艺术观点,这叫绿叶配红花(好像是三突出的创

  • 徐庶在曹营真的一言不发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不发

    徐庶在曹营真的一言不发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演义》中,徐庶是以“佯狂于市”的形象出现的。他投靠之后立下的第一功就是大败曹军于博望,因为这次战役系以少胜多,遂使他的名声大振,消息传到洛阳,大为震惊,为了将徐庶罗致于自己的麾下,他派人去骗了徐的老母,然后,又命人伪造徐母的书信诱徐庶去洛阳,

  • 荀彧为什么会选择跟曹操分道扬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分道扬镳

    荀彧(163-212年),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

  • 三国中的周瑜不仅少年成名被称奇才,还是官三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奇才

    三国中的周瑜不仅少年成名被称奇才,还是官三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相声段子里有这么一句: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祭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 夏侯怎么读?三国曹魏名将夏侯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

    夏侯怎么读三国时曹魏名将夏侯常常与一位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夏侯淳想混淆,因为他们两的名字太相似了,稍不留心便容易弄错。夏侯(dun),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他拔矢啖睛的故事让他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大发光彩。动漫上的夏侯夏侯也是《三国演义》小说后期一位十分出彩的人物,跟关羽、吕布等人都有过精彩的交锋,

  • 曹操为何煮酒论英雄?曹操是为了试探刘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曹操不管做什么都是深含意义的,甚至随便的一句话都有含义,比如杨修就是因鸡肋而死的。那么《三国演义》里面煮酒论英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呢?曹操煮酒论英雄也叫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出自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这则故事发生在白门

  • 曹丕简介:曹丕的文才武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略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卞氏所生的长子。曹操去世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立魏国。曹丕是在东汉末年的战火中长大的。他从小随父亲转战南北,文治武功诸方面,都得到父亲曹操的着意指点。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丕18岁时,曹操攻克了的大本营邺城,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