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晋朝名臣杜预王祥

第四节 晋朝名臣杜预王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56 更新时间:2023/12/17 1:41:58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七月,司马昭委托苟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为上台作最后的准备。杜预时任守河南尹,受命参与法律的制定。这都法律即是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颁布的晋律,它上承汉律,下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名义上主持修律的官员是贾充,而实际上杜预担负了最繁重的劳动,全部晋律的注解都是由他完成的。杜预在《律序》中指出:“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这是我国法律史上明确区分律(刑法制度)、令(规章制度)最早的定义,晋律的制定正是依据的这一原则,它使晋律较之汉魏旧律的界限更加分明、体系更加完备。杜预还提出,法律是官吏量刑的标准,不是讲道理的书,所以法律应该条目省减、文字简明通俗,以便使老百姓容易理解,不敢触犯。晋律以前的汉律,特点是刑罚苛碎、条目繁密,计七百七十余万字,二万六千余条,内容重复,不好记忆,为官吏提供了上下其手,从中舞弊的机会。曹魏政府虽对此作过改革,但变动有限。晋律依据杜预的主张,对汉魏旧律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裁,只有二千九百余条,十二万六千余字,所以唐人称赞它“实日轻平,称为简易”。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对其政权支柱世家大族实行放纵的政策。因此社会上异常黑暗腐败,各级官吏蝇营狗苟,公相塞过,互相包庇。泰始四年(公元268年),杜预针对这种情况,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然后区别对待,或迁或黜。但是杜预的建议没有为朝廷接受。

泰始六年(从元270年)年初,杜预因得罪司隶校尉石鉴,被解除守河南尹的职务。六月,晋武帝启用他出镇边关,先为安西军司,后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杜预刚刚在秦州就任,他的对头石鉴也到达了这里。石鉴以安西将军的职务都督秦州诸军事,是杜预的顶头上司。当时,杜预所在的陇右地区很不安定,鲜卑人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势力很大,晋武帝派去镇压的将领,不是战败,就是被杀。石鉴官报私仇,命令只有三百士兵,百匹坐骑的杜预出击。杜预识破石鉴的阴谋,不肯去送死。他顶撞石鉴说,草盛马肥的六月根本不适合同鲜卑人作战,另外政府军队的兵源给养问题也必须集中力量预先解决,所以交战的时间只能定在第二年的春天。杜预把他的意见归纳为“五不可,四不须”。杜预拒绝出兵,激怒了石鉴。石鉴找个罪名,将杜预逮捕送交给廷尉治罪。多亏杜预与皇室有婚姻关系,在“八议”的赦免范围,才保住性命,但仍丢掉了爵位。不久,石鉴在一次战斗中,被秃发树机能打得惨败,事实证明杜预的意见是正确的。

泰始七年(从元271年)十一月,居住在山西地区的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由于杜预明于筹略,善于规划,朝廷重新使用他参谋军国大谋。很快,他被任命为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事宜。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杜预一共担任七年的度支尚书。其间,因为石鉴的报复,他一度被免职,但为时很短。在任上,杜预共向晋武帝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此外,他还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进行科学发明。杜预制造成功人排新器,并复制出久已失传的欹器。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乎津大桥。在建桥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杜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制度,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错,修订出仁元乾度历。此历经过验证,终于取代时历,通行于世。

咸宁四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晋武帝下诏求计。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陈述救灾计划。这两篇收在《晋书·食货志》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由于杜预对当时灾情作过调查研究,所以他对灾情原因的分析和所提出的救灾办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他指出,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竭)年久失修是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本原因。“陂塌岁决,良田变生蒲苇,人居沮泽之际。水陆失宜,放牧绝种,树木立枯,皆陂之害也。陂多则土薄水浅,潦不下润。故每有水雨,辄复横流,延及陆田。”杜预认为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坏陂宣泻。“以常理言之,无为多积无用之水,况于今者水涝瓮溢,大为灾害。臣以为与其失当,宁泻之不蓄。”那些建造比较合理的“汉氏旧陂旧竭及山谷私家小陂,皆当修缮以积水”。对“魏氏以来所造立及诸因雨决溢蒲苇、马肠陂之类,皆决沥之”。“宜大坏兖豫东界诸陂,随其所归而宣导之。”至于灾民,除靠政府救济官谷外,还可以让他们借助水产作眼下日给。坏陂的计划如果能实现,“水去之后,填淤之田,亩收数钟。至春大种五谷,五谷必丰,此又明年益也”。杜预还建议把典牧不供耕驾的种牛租借给灾民。在上书中,杜预对西晋政府的办事效率表示忧虑。他谴责某些部门、个别官吏只从自身利害出发,彼此纷争,互相扯皮,使一些地区的救灾工作不能继续下去。

太康五年闰十二月(公元285年1月),杜预被征调到中央政府任司隶校尉,途中行至邓县,突然病故,终年63岁。

杜预生前的着述很多。他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他的文集十八卷。

王祥字休徵,琅玡临沂(属山东)人,是汉代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祖父王仁,官拜青州刺史。父亲王融,公府举荐他都不去应召。

王祥非常孝顺。母亲早死,继母朱氏不慈,多次说他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常常让他去打扫牛粪,王祥却更加恭敬谨慎。父母亲有病,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都先亲口尝过。母亲曾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衣将要去破冰捉鱼,冰忽然自行破裂,两条鲤鱼从中跃出,王祥捉鱼回家。母亲又想吃炙黄雀,就有几十只黄雀飞到他幕帐中,供他母亲食用。同乡的人都惊叹,认为这是孝心感应。他家有丹李树,结果实时,母亲命他看守,每次风雨来时,王祥就抱树大哭。他就是这样忠厚孝顺。

标签: 晋朝

更多文章

  • 王浚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王浚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名将

    王浚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博览群书,“恢廓有大志”,并自视甚高。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六月,益州牙门将张弘阴谋作乱,刺死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升任益州刺史,出兵平定了叛乱,以功封关内侯。他在益州任内,非常重视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所以边疆各少数民族多来归附。王浚任益州刺史政绩显着

  • 陈王掌权,偏安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江南

    侯景之乱祸害了江南百姓,同时也为雄心勃勃的武将陈霸先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良机。陈霸先先是平定了侯景之乱,之后又顺应民心讨伐王僧辩,在抵抗北齐的两次进犯时又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加封为陈公,后又被封为陈王。此后,他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557年,陈霸先登基称帝,开创了南朝的最后一朝陈。■谋略有加,志向高远陈

  • 晋惠帝司马衷的家庭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

    说完司马衷本人,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家庭。除了第一个皇后贾南风,司马衷还有第二任羊皇后和子女多人。“惠羊皇后,讳献容,泰山南城人。”羊献容作为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出身于西晋贵族羊家。祖父羊瑾,父羊玄之。在历史上,羊献容可能是唯一一个成为两个王朝皇后的女人。她不仅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

  • 西晋着名史学家陈寿简介 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晋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战争频仍之际,还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即已投入到军旅之中,后来逐渐做到了高级统兵将领马谡的参军。因街亭之战其父便退出了行伍,回到安汉老家。陈寿自幼

  • 杜武库杜预事迹:制定律令推行教化,以计代战伐吴建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律令

    杜预(222~284),西晋名将。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由于他通晓兵法,长于谋略,博学善用,多所建树,故有“杜武库”之称。一、制定律令推行教化杜预的祖父杜畿,曾任魏国的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曾任幽州刺史。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古今兴废之理。杜预的父亲和司马懿有矛盾,

  • 石勒逆天,奴隶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318年,刘曜建立前赵政权。大将石勒在灭西晋及平定反叛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刘曜封为赵王。石勒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羯族人,但却十分有心计。在刘曜被胜利冲昏头脑、开始麻痹起来时,他却在积极地扩充自己的实力,最终打败了刘曜,灭了前赵,建立了后赵。■卖身为奴,趁乱而起石勒本名匐勒,字世龙,羯族人,先辈是

  • 史上最屈辱的大一统王朝,空前绝无,比清朝、宋朝还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朝

    两晋看上去是我国在历史上1个不值一提的时期,许多人乃至不清楚两晋指的是啥,甚至有,竟然说两晋是南晋和北晋,确实是笑死人了。事实上,两晋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和民族融合期。所谓的五胡乱华就发生在那个时代,起因是什么呢?那就不得不从西晋时的内忧外患说起了。我们对于三国历史都比较感兴趣,其实三国之后

  • 第四节 首富石崇 什么才是挥金如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挥金如土

    上梁不正下梁歪,晋武帝那样奢侈,下面的官员们也是争着把斗富当成了风气,唯利是图、挥金如土,在自以为成功且上流的人生中,为自己挖掘着坟墓。石崇就是一位这样的人士,石崇的父亲是开国元老、司徒石苞。石苞临死前分配遗产,分文不给小儿子石崇,说他自有生财之道。果然,石崇充分利用老爹的官场资源,很快就走上了官场

  • 天下一统:说说太康之治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康

    卷一·司马崛起权倾天下序言第一节蛰伏河内第二节不得而为第三节屡出奇策第四节兄弟相残第五节初露锋芒第六节风雨之年第七节最后北伐第八节辅政大臣第九节事起高平卷二·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第一节子元秉政第二节曹髦之死第三节淮南三叛第四节册立新君第五节讨伐蜀国第六节政归武帝卷三&midd

  • 第二节 曹髦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第二节

    嘉平六年,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李丰在中书两年,魏少帝常常召见他。司马师问李丰皇帝同他说了些什么,李丰不以实告。于是司马师怒,以刀镊打杀李丰。杀夏侯玄则是因为他与曹爽是姑表兄弟,张缉则是魏少帝皇后的父亲。三人都与曹魏的关系密切。同年,司马师逼皇太后废了魏少帝,另立高贵乡公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