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杜预

杜预 ——灭了吴国堪比诸葛亮、王阳明的牛人

杜预

杜预的资料

  中文名:杜预

  别 名:元凯,杜武库

  国 籍:西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京兆郡杜陵县

  出生日期:222年

  逝世日期:285年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学者 主

  要成就:参与晋灭吴之战 镇守襄阳,兴建水利工程

  注解晋律,修订历法 代表作品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

  官 职:司隶校尉、镇南大将军

  封 爵:丰乐亭侯(270-271失)→当阳县侯

  追 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谥 号:成侯

杜预的介绍

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杜预出身在曹魏政府的高级官僚家庭。祖父杜畿是三国曹魏的名臣,担任河东太守十六年,因为与荀彧、耿纪关系密切,因此不受曹操的信任,直到曹丕即位,才有爵位,担任了关内侯,进入朝廷担任了尚书。曹丕代汉称帝后,杜畿进封为亭侯,一百户。以尚书担任了代理司隶校尉,直到黄初三年,杜畿依然是尚书,《三国志》曹丕本纪记载“秋七月,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赈之。”可见曹丕对他也是不重用,早在黄初二年,与杜畿同样是荀彧荐举的司马懿就已经是尚书右仆射了。一直到公元222年(黄初三年)的十月,曹丕征吴,杜畿才升任尚书仆射,杜畿留守洛阳。四年九月曹丕再次去许昌时,让杜畿留守,并且受诏制造龙船,尚书仆射是百官师长做这种事本身就是不应该,结果杜畿在孟津试船时遇难,曹丕对他的遇难感到难过,追赠太仆。

父亲杜恕在曹丕统治时期长期在家,没担任官职。直到魏明帝曹叡即位才担任散骑常侍等职务,他为人忠义、正直,与朝廷中的权臣关系不合,太和三年因为弹劾大将军曹真的弟弟曹璠与曹氏集团矛盾,被外派任职,随后称病在宜阳的一泉坞隐居。魏明帝去世后,许多人为他上书,而且与当时的执政司马懿是姻亲关系,所以再次任职,担任他父亲长期治理的河东太守。曹爽执政期间,因为曹爽是曹璠的侄儿,因此利用杜恕与上司矛盾的机会陷害他,治他死罪。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黜了曹爽,杜恕也因此减死发配。杜预因为父亲长期与朝中皇亲国戚和权贵的矛盾而得不到任用。

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多通,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他特别爱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有关“杜预”的历史故事

  • 杜预和杜甫什么关系?(杜预是杜甫的几代祖先)

    杜预是西晋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也是破坏吴国统一战争的指挥者之一。杜宇是个很神奇的人。古代有文庙,武庙。孔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寺庙建筑。武祠是祭祀姜太公和历代大将军的地方。历史上很多人被称为"军民两用"但从死后能进文庙和武庙来看,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杜宇,一个是诸葛亮。而且,杜宇是明朝

  • 杜预终结了三国时代为何却连骑马都不会?(杜预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

    三国时期,蜀国灭亡后,吴国岌岌可危。孙权之后的吴国君主本身就不怎么样。蜀国覆灭,魏国的敌人只有吴国,天下一统的趋势不可逆转。杜预是金灭吴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可以说,杜预是结束三国时期的人之一,他为消灭吴国的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进了文庙还进了武庙,却连马都不会骑。究竟为什么

  • 杜预连连骑马都不会为什么还能成为灭吴功臣?(杜预为什么灭吴后没升官)

    说起杜迁义安,可能很多网友对这个人不太了解,但是这个人可以说是晋朝的核心人物。他为吴的灭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真的了解杜千嬅的人都知道这个人,都知道杜千嬅连马都不会骑,那为什么这样的人会是灭吴的英雄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揭秘一下!为什么吴国人这么讨厌他?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指挥的军队杀死或俘虏了

  • 杜预凭什么能配享文庙和武庙他有何过人之处呢?(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祖畿文言文翻译)

    说起杜宇,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他,但问题不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假设杜宇是三国末年的人,他似乎是唯一一个可以享受文庙和武庙的人。这太神奇了。所以有人要问了,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文庙是指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命22位圣贤儒者共祀孔子。武庙是指唐建中三

  • 杜预跻身古今一流名将之列竟不会骑马射箭?(东吴大将杜预)

    杜宇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比关羽和张飞更为人所知。他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却能进文庙和武庙,成为第一个真正的"军民两用"有些人,尤其是他的后代中,出现了傅、杜牧这样的人物,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看似与武将无关的人物,究竟为什么能成为与诸葛亮一样的两庙之主的存在?据晋书记载,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技术也很差。

  • 第四节 晋朝名臣杜预王祥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七月,司马昭委托苟勖、贾充、裴秀、郑冲等人改制礼仪、法律、官制,为上台作最后的准备。杜预时任守河南尹,受命参与法律的制定。这都法律即是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颁布的晋律,它上承汉律,下启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很大的影响。名义上主持修律的官员是贾充,而实际上杜预担负了最

  • 杜武库杜预事迹:制定律令推行教化,以计代战伐吴建功

    杜预(222~284),西晋名将。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由于他通晓兵法,长于谋略,博学善用,多所建树,故有“杜武库”之称。一、制定律令推行教化杜预的祖父杜畿,曾任魏国的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曾任幽州刺史。杜预学问广博,通晓古今兴废之理。杜预的父亲和司马懿有矛盾,

  • 杜预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

    杜预杜预,出身于世宦之家,是的女婿。他博学多才,对政治、经济、法律、兵法都深有研究,人称“杜武库”,形容他腹中无所不有。他虽然不善武功,不会骑射,自己不能冲锋陷阵,但他善于谋略,以、料敌制胜而著称于世。公元270年,杜预在协助安西将军石鉴出兵陇右(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退敌安边之时,就因为“明于筹略

  • 因势而下杜预平东吴:晋终于统一天下

    晋主一直就有灭吴之意,因朝议多不同意,因此。羊祜镇守襄阳时,因为陆抗反战被撤职,又见孙皓失德,认为有可乘之机,于是上表请伐吴,大臣贾充、荀勖等人力言不可,因此没被批准。羊祜病危,荐杜预以代,司马炎于是拜杜预为镇南大将都督荆州事务。这时吴国大将丁奉、陆逊已死,吴主孙皓暴虐,国政日坏,人心怨弃,杜预便上

  •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

  •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杜预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杜预(222年-285年初),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

  • 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那么杜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杜预又是怎么死的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杜预简介吧。杜预出身关中士族京兆杜氏,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

  • 杜预为什么能进文庙和武庙(同时入选文庙武庙的人是谁)

    在明成祖朱棣把诸葛亮请进文庙之前,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牛人。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杜预。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包括“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

  • 杜预连连骑马都不会,为什么还能成为灭吴功臣?

    说到杜预连可能很多网友都不太了解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可以说是晋朝的核心人物了,他为灭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了,但是如果真正了解杜预连这个人的人都是知道的,杜预连其实连骑马都不会的,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灭吴的功臣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吴国人为何那么痛恨他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指

  • 杜预跻身古今一流名将之列,竟不会骑马射箭?

    杜预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关羽、张飞更为人所熟知,他不会骑马,射箭也十分糟糕,却能够进入文庙和武庙,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文武双全”的人,尤其在他的后人中,还有像杜甫、杜牧这样的人物,于是让人不禁想问,这样一个看起来与武将沾不上边的人物,究竟为何能成为与诸葛亮同样进入文武两庙

  • 杜预凭什么能配享文庙和武庙,他有何过人之处呢?

    说道杜预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但是问题不大的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话说啊话说这个杜预是三国末期的人,而且他好像还是唯一的能配享文庙和武庙的人,这个就厉害了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文庙是指,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诏令

  • 杜预终结了三国时代,为何却连骑马都不会?

    在三国时期,蜀国灭亡之后,吴国也就岌岌可危了,吴国国君本身自孙权之后,也都是一些不怎么样的,而蜀国被灭掉,魏国的敌人也就只剩下了吴国,天下统一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在晋灭吴的过程中,杜预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了,可以说杜预是终结了三国时代的人之一,灭掉吴国的战争他有很大的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

  • 杜预和杜甫什么关系?

    杜预,是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同时还是灭吴统一之战的统帅之一。杜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古代有文庙和武庙,文庙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武庙是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的场所,历史上很多人都被称作是“文武双全”,然而如果以死后能够进入文庙和武庙来判断,那么历史上只有

  • 文才武略第一人:同时进入文庙武庙儒将杜预

    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将历代先贤先儒22人配享孔子,是为文庙。782年唐德宗李适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下诏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1123年宋徽宗赵佶依照唐代惯例,为前代72位名将设庙,是为武庙。按理说文是文,武是武,其中差别很大,想要跨“专业”做事业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世上无难事,有一个

  • 杜预为什么能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

    杜预为什么能配享文庙和武庙?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文庙是指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武庙是指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而杜预都在其中。在公元1123年,宋代依照唐朝为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