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为何在陕西病故的马超,墓地却在新都城?

解密:为何在陕西病故的马超,墓地却在新都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98 更新时间:2024/1/9 7:15:44

解密:为何在陕西病故的马超,墓地却在新都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将马超出场的次数不算太多,但却以勇武果敢的形象深受大众喜欢。据说,现在的年轻人玩三国角色扮演游戏,选马超的人最多。有趣的是中国现有两个马超墓,一个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一个在陕西勉县。马超是病卒于任上而就地安葬的,所以真正的马超墓是在勉县,为什么新都会有个墓?成了疑案。

三国英雄数马超

马超字孟超,东汉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父马腾东汉末为征西将军,马超即领腾部,称征西将军。公元211年,马超与韩遂、成宜、李堪等十部在关中起兵反对曹操,与操激战潼关,在黄河与渭水之间曾多次击败曹操,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在曹魏将领中,仅许褚可与之匹敌,故有三国英雄数马超之说。

后来,曹操采用贾诩之谋,离间韩、马,迫使马超退守陇西一带。扬阜说他:甚得羌、胡心。公元214年,败于扬阜,奔汉中依张鲁,转事刘备。刘备围成都数十日不得下,马超兵到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马超等上表立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封马超为左将军,位与关羽、张飞并列。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迁马超为骠骑将军(三品),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今勉县老城),公元222年病卒于任上,就地安葬,时年47岁,谥威侯。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曹魏,经马超墓,令其弟马岱挂孝,亮亲诣墓致祭,激励三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刘备称赞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照,诸葛亮评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成都人为病逝勉县的马超修了个墓

马超是病卒于任上而就地安葬的,所以真正的马超墓是在勉县,但在新都,成都人也为他建了个马超墓,位于新都区城南三里处桂林乡马超村,是县文物保护点。因资料缺乏,建墓的时间和原因已然成谜。

新都是古代从成都市北出必经的第一个驿站,地当要冲,被誉为成都的北门钥匙。据记载,原在城南的马超墓宏大,坐北朝南,封土高约6米,直径约12米,墓后有环状土丘,古柏森森。墓室宽约3米,深约10米,内有石门,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

位于新都的马超墓,历代均受到重视。明代四川按察使杨赡、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官员,因墓年代久远,原貌已不复睹,为使马超墓不致湮没,均曾于马超墓前立碑,又于道旁立华表。清代雍正、道光年间,当地知县亦保持修缮墓地的习惯。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陈铭在马超墓四周立界石,严禁在界内樵采、耕种、侵葬。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张奉书又重新丈量墓地,共三亩一分七百四毫。墓周栽植柏树,砌筑围墙,招佃看守,春秋祭扫,并在道旁重立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标志碑,以壮观瞻。

清代保护马超墓最著者,当推四川提督马维祺,马曾在法越之战和川边平叛中屡立军功。宣统元年(1909),马维祺到川北巡视军务,见马超墓园倾圯、碑字漫灭,感触神伤,乃慷慨捐资,在墓前重修了献殿三间,亲自书写英风常振匾额,撰书《马公墓志》刻石以存,使马超墓再具规模。马维祺对马超墓如此重视,不仅因为他们都姓马、都有少数民族血统、都是历史上四川统兵的骁将,最根本的原因正如马维祺所说,是为了崇先贤而励后来也。

马超显灵的传说

《四库全书》子部收录明中期著名笔记小说《耳谈》记了这么一个故事:

明朝四川新都县人杨廷仪,是宰辅杨廷和的三弟,为官参议。父亲去世后,杨廷仪为他买了墓地,挖土后,发现有块高大的墓碑写着:汉左将军马超之墓。杨廷仪认为这块风水宝地有了验证,于是就在那里安葬了父亲。

不久,杨廷仪朦胧中梦见一人,锦袍玉带,对他说:我是汉将军,不要侵占我的墓地。杨廷仪醒后,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又梦见马超戎装弯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左眼,接着又一箭,射中了他的右眼。杨廷仪两眼先后失明,然而,他认定卜葬之地是风水宝地,因而毫不妥协,意志更坚决了。

后来,又梦见马超_目大怒说:我定能给你带来灾祸。不久之后,杨家有人与商人同路,却垂涎钱财而把他们全部杀死。事情败露后,被判凌迟重罪,杨廷仪因此而被连坐,处以弃市(死刑的一种)。

桂湖碑林还残存两块有关马超的碑石

新都马超墓在各个时期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今祠毁碑存,碑文也不全了。

民国时期,曾在成都武侯祠写下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名联的尤俊,因马超死后追谥威侯而在新都留下将莫遇马威侯的联语,抒发了对马超墓被盗掘的感伤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办起了马超村小学。文革期间,马超墓遭到彻底破坏,墓石全被取空,仅存墓后环状土丘及碑刻两通。

现在,在原马超墓位置上已经盖起了高楼大厦,马超墓所处的路被命名为马超路,原来的遗址上的小区被命名为马超小区,区里有个幼儿园(前身是马超小学),正是原来的马超墓遗址。

1985年,新都县人民政府将马超墓列为县内重要文物遗址,立碑保护。1987年,全县文物普查,将两块碑石迁到升庵桂湖,现立于桂湖碑林。一碑高194厘米,宽88厘米,楷书,共10行,行24字,载马超事略,字大多漫患,撰书者失考。另一碑为马维祺撰书《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嫠乡侯谥威侯马公墓志》,高170厘米,宽88厘米,颜体,共31行,每行13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都城

更多文章

  • 由刘关张的出身看三人的武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出身

    刘备和张飞可以说都是生意人,一个编草鞋卖的,一个卖酒屠猪,至于关羽,个人认为也还是手工业者和生意人的可能性较大,他投军时还推着辆车,又经司马老师考证,得出他曾经是一名枣贩,所以可基本得出三人有着相似的阶级背景,桃园结义颇有点臭味相投的意思。三人结义的排位虽说是按年纪,但其实也可以说是按心计。刘大编草

  • 顾命大臣曹爽 “淫乱”丝毫不逊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不逊

    顾命大臣曹爽“淫乱”丝毫不逊董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明帝曹彼篮螅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绷僦涨敖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曹爽本是宗亲贵胄,当然不愿意看到司马懿来分享

  • 三国时期君主为什么爱以貌取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以貌取人

    ,古今都曾重复这种错误。因为人总是喜美嫌丑的,容貌美很易给人好感,容貌丑就易使人反感。但如用貌的美丑来取人,就会犯错误。因为外美和内美没有必然等同的关系,外美未必内美,外丑未必内丑。话虽这么说,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貌取人。就是那位孔圣人也是如此。在《显学》一文里就谈及此事。他说:“澹台子羽,君子

  • 曹丕心腹吴质简介,曹魏四友之一的吴质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心腹

    曹丕心腹吴质简介,曹魏四友之一的吴质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

  • 解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精锐军团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精锐

    解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精锐军团都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的八大精锐军团:1.陷阵营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

  • 诸葛亮与刘禅因何结缘?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因何

    诸葛亮与刘禅因何结缘?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好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刘禅诸葛亮最初与刘禅结缘应该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刘备率兵伐吴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是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据三国志里所说,其实并不是像演义里那样,如果刘禅不才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其实刘备是这样对诸葛亮

  • 三国名人之曹魏名将江夏太守文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守

    三国名人之曹魏名将江夏太守文聘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镇守荆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当时曹操起兵南征荆州,刘琮与众官商议,决定举荆州之地投降曹操,又唤文聘一起归降,文聘说:“聘不能

  •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短命

    东汉之后天下三分,曹魏囊括中原和华北以及西域,孙吴割据扬州和荆州大部,刘汉则偏安一隅,躲到了益州的群山之中。公元220年,曹操死了,就在他死后不久,曹操的儿子曹丕、刘备和刘权先后称帝。曹丕短命,称帝七年后就死了,儿子曹叡继位,然后再下传曹芳、曹髦、曹奂。刘备也是福薄,称帝后3年就死了,传位刘禅。孙权

  • 为何说貂蝉是古代四大美人中的“第一艳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人中

    艳女貂蝉貂蝉其人关于貂蝉的身份,《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上说的都是侍女,《三国演义》中貂蝉一开始的身份也不是王允的养女,而是歌伎,与侍婢无异,日后董卓、吕布娶她,也是妾室而已。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了古代贵族官宦或者说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的婚姻问题。我们都知道,古代是一夫多妻制,通常说三妻四妾,皇帝则说

  • 三国时期这位皇帝荒淫好色,把祖宗留下的基业全部败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荒淫

    三国时期这位皇帝荒淫好色,把祖宗留下的基业全部败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可谓是人才济济,但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却生性专横残暴,荒淫无度,最后败掉了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导致亡国,他就是三国时期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浩。孙浩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的孙子,孙休的侄子。孙休当了国君后封孙浩为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