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3/12/24 17:55:06

太康后期,随着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统治集团奢靡成风,再也无法控制,不单石崇王恺这样的大臣竞相斗富,就连司马炎自己也改了当初勤俭的习惯,日子越过越荒唐。

西晋政权是世家大族的政权,在这一时期,门阀制度进一步确立起来了。

所谓门阀,就是阀阅门第。我国古代贵族官僚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常常用来张贴本户的功状。阀阅成为达官贵人家的一种标志,因此,后来那些世代做官的人家,又称为门阀。门阀制度就是按门户等级严格区别士族与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以维护高门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门阀制度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西汉武帝以后,出现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一是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二是儒家被定于一尊。儒家经籍如《尚书》、《春秋》等成为世代研讨的家学。一些大地主与儒学相结合,就可以世世代代做官。他们被称为“士族”或“世族”。“士族”是指他们掌握儒学及文化知识,“世族”是指他们世代做官。东汉以后,“选士而论姓族阀阅”,一批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开始形成。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是连续四代都有人担任“三公”的大官。魏晋以后,地主阶级中高门士族与寒门庶族的等级区别进一步确立。那时的政治,通常称为“门阀政治”。

在门阀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曹丕建立魏国时推行的九品中正制起了重要作:“九品”即士人分为九等,“中正”是评定士人的官,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因此,九品中正制成为土族地主巩固其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当时,家世是定“品”的唯一标准,所谓“计资定品”,就是以门资(门第的高卑)、官资(父祖的政治地位)作为决定品弟的依据。世家大族利用这一制度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

门阀士族除了政治上世代为官这一主要特权外,还有二种特权:一是经济上可以按官品占田和本人及家属、衣食客、佃客等免除赋役的特权,二是逍遥法外权。西晋王朝对士族犯罪每从宽惠,不论定罪和量刑都另立标准。士族犯罪,按照“八议”,即按照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可以减刑或免刑,或者用金钱来赎罪。所以后来东晋的熊远说:“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门阀制度形成以后,高门土族被认为是最高贵的特殊等级,他们被称为“着姓”、“名族”(因历世着名)、“望族”(负有名望)、“冠族”、“衣冠族”家世衣冠)、“高门”、“盛门”、“士流”(先世有官位)、“郡望”、“郡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右姓”(古代以右为上),等等。另外一些没有特权的人便被称为“庶族”、“次门”、“役门”、“后门”等。士、庶之间社会地位和身份完全不同,有不同户籍,不能通婚,不同席而坐。

放荡奢侈的生活,必须花费大量的钱财。世家大族们个个都不择手段地弄钱,从皇帝开始,就卖官鬻爵。有一天,晋武帝问大臣刘毅:“卿看我可以比得上汉朝的什么皇帝?”刘毅是个敢说敢讲的直臣,答谱,“可比桓、灵。”桓帝、灵帝是东汉来年有名的昏庸皇帝。晋武帝很不高兴,说:“不至于这样吧。我平定东吴,统一全国,勤恳治理国家,怎么去同桓帝、灵帝相比?”刘毅并不让步,说:“桓帝、灵帝卖官,钱入公库,陛下卖官,钱人私库,这样看来,你恐怕还不如桓、灵。”晋武帝虽然听了不痛快,但刘毅讲的确是事实,没法抵赖。他还是够聪明的,随即哈哈大笑说:“桓、灵在世,没有人敢这么说话,我的朝廷里有你这样的直臣,说明我还是比他们高明。”这话一讲,就体面地下了台。在一旁被刘毅的话吓得一身冷汗的大臣们,赶紧齐声颂扬,又把晋武帝捧得晕头转向。

门阀贵族们的爱钱如命,针对这廙特点,一个南阳人鲁褒写了一篇讽刺诗《钱神论》,其中说道:“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铜钱中有一方孔)。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人紫闼(皇帝的宫廷),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打官司),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升迁);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闻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王公贵人),当涂之士(朝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门阀贵族对金钱的崇拜和亲热,被描绘得何等惟妙惟肖!这使人想起了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也有类似的一段: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正当西晋的门阀贵族们纵情声色、纸醉金迷的时候,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大臣傅咸已看到了问题的严重。他在上给皇帝的奏疏中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是的,天灾是有限度的,奢侈风气造成的危害却是无止境的。权贵们无限制地压榨人民的血汗,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反抗。

标签: 门阀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能够篡夺皇位,建立隋朝呢?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隋文帝杨坚,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即便隋朝只存在三十多年便亡了国,但隋朝统一南北朝百年乱世,为盛唐打下基础,这些成就是已经成为定论的,并不会因为隋朝的短命而被否定。隋朝是伟大的,而我们讨论隋朝,就必须从他的建立说起,那么,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怎么建立的隋朝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隋文帝

  • 晋惠帝司马衷临终追悔不迭不该只装糊涂却没有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

    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千里黄河已经封冻,洛阳宫殿里却有人给晋惠帝司马衷送来了热面饼。也许因为连年饥荒之我吧,司马衷别看是皇帝,可一见热面饼还像个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抓过来便吃。吃了两个,才压下强烈的食欲。一只小猫在身旁劈建叫,惠帝随手扔了一块给它。猫贪婪地吃了,可一会儿就医疆建直,呜呼

  • 祖逖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祖逖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名将

    祖逖年轻时,与好友刘琨一同在洛阳当司州主簿。刘琨同祖逖一样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所以,他们非常要好,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每次谈到国家兴衰、百姓安危,他们双双陷入惆怅;说到个人抱负志向,他们二人又心情激荡。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每天清晨,祖逖听到鸡鸣,便叫醒刘琨,一起舞剑练武。“闻

  • 第一节 武帝占田兴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晋武帝即位后,常年的征战,造成国库空虚,经济衰退。太康元年,司马炎在平吴之后,颁布占田课田制,并且对既存律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去其繁苛,存其清约。终使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国泰民安。太康元年(从元280年)司马炎在平吴之后,颁布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是从曹魏的屯田制演化而来的。曹魏的屯田,有用士兵的兵

  • 聪明绝顶的隋文帝,为何被杨广蒙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绝顶

    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皇位,儿子杀老子,老子杀儿子的事情层出不穷。老皇帝在位的时候,儿子钩心斗角、互相陷害的事情也不少。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老皇帝这里,那么聪明绝顶的隋文帝如何被杨广蒙蔽了呢?我们看电视剧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子杨勇是一个无能之人,但是实际上是否如此呢?恐怕未必。杨勇大概很大的精力用在孝顺上了

  • 第七节 贾后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病逝,太子司马衷登基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之初,朝廷大权掌握在后戚杨氏手中,太后的父亲、太傅杨骏身任多职,军国大事全权握在手中。他看出皇后贾南风绝非善类,因此任命外甥段广为司马衷的贴身侍卫,同时任命亲信张邵为宫廷禁卫军首领

  •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人工印刷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北朝

    很多年前,CCTV6播放的某部电视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个仰慕中国“四大发明”的美国女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不慎拜了一个半瓶子醋的“砖家”为师。相处期间,女孩很天真无邪地把所有关于中国“四大发明”的事情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 司马炽有多少兄弟姐妹 司马炽的兄弟姐妹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

  • 陶侃运砖励志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陶侃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失败,自己病死了。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康。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

  • 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贻害无穷的低智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贻害无穷

    对于贾南风的所作所为,司马衷无动于衷,这都是他的低智商害的。前文提到,在司马衷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晋武帝提出司马衷的能力问题,怀疑他不能治理政事。果不其然,司马衷即位后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最先摆布他的就是贾南风。《晋书》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