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祝英台情动天地

祝英台情动天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7 更新时间:2023/12/8 16:39:59

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37年。祝家也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闹中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地方,即今天江苏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传到祝英台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了。

祝家的上两代曾经数度为朝庭效力,追随祖逖陶侃桓温等大军北伐中原,并且收复了原来西晋的都城洛阳,一度进军陕南。祝英台的童年时期,经常听到长辈们叙述征战的故事,小小的心灵中便立下了志愿,要成为一个效命疆场的巾帼英雄。

383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以投鞭止流之势,动员百万人马,大举攻晋,东晋宰相谢安边下围棋边指挥晋军反击,区区八万之师,竟然在他的侄儿谢玄的巧妙运用下,把来犯之敌打得落花流水,也留下许多美好的故事,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祝英台当时正度过她多彩多姿的童年,巾帼英雄没有当成,却熟读经史,成为了遐迩皆知的才女。

祝英台不是属于那种云鬓花颜,娇婉柔丽的女子,相反地却是一位活泼爽朗而略带几分男性气慨的闺阁人物,为了满足她不能驰骋疆场的遗憾,遂降格以求地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负笈游学,这时她只不过是刚满十四岁而已。

正值阳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长。祝英台与服侍她的家人缓缓前行,在一处风光明媚,杂花生树的路旁小亭中,邂道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性兄弟,结伴同行,不日到了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诗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三年时间,弹指一挥,略嫌木讷而且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

三年时间不算短,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祝英台多次显示爱恋之意,又恐怕稍有一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一本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恰好祝英台的母亲生病,祝英台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不久,梁山伯便风闻到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便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人非草木,梁山伯迫不及待地赶到祝家,岂奈木已成舟、只有泪眼相向,凄然而别。真是相见莫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

三年的同窗,一同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嫠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温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的往事都化作刻骨的相思,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怪只怪祝英台没有把自己对梁山伯的情意,适时地告诉父母,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情况下,答应了门当户对的马家求婚。既然有了婚约,便不能随意更改,当时是士族之风盛行,重门第,讲阀阅。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以生死相许……。祝英台明白自己是深深爱着梁山伯的,她以为梁山伯并不爱她才答应马家求婚,现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肠,她可是肝肠寸断。人世事,几圆缺。婚约!婚约是不能废的,怎么办呢?痴情的女子用上了“拖延战术”,希望借时间来改变一切。主意既定,祝英台私下派人送信给梁山伯,希望他暂时隐忍一切,努力求取功名,以图借垣赫的声势来扭转一切,并表示对梁山伯海枯不烂,此情不渝。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祝英台已经是年近二十岁的人了,过去十四岁出嫁的闺女多的是,十七八岁更是公认的适婚年龄,虽然马家一再催促,父母也心急如焚,祝英台就是不肯点头答应,甚至不惜以死相胁,终于得到双方家庭的允许,婚事等到祝英台过了二十岁生日再说。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爱情这一伟大动力的驱使下,梁山伯终于获取了功名,又恰好被皇帝任命为贸城县令,贸城就是今日的浙江宁波。宁波在甬江与姚江汇流的地方,距海约四十里,江水清澈深泓,无滩险淤沙,便于舟船航行,到了唐代,这里成为日本人入贡和贸易的要道。东晋的时候虽然还没有与海外来往,然而商衢繁荣,舟揖辐辏,已经颇具大商埠的气势了。

梁山伯到任以后,忙着施政听讼,暂时还不便专注自己的私人事务,等到一切都就绪以后,衡情度理又不便贸然行事。贸城马家世代为官,宗族繁盛,梁山伯实在想不出什么充分的理由来横刀夺爱。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忧心如焚,闷闷不乐的梁山伯终至于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就象是晴天霹雳,祝英台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放声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怜,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无能。这边是愁云惨雾,了无生趣;那边是催婚使者不断。祝英台的父母用尽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劝,一面苦苦哀求,祝英台万念俱灰,而且也再没有理由加以搪塞,于是心思一横,答应了择吉出嫁马家。

梁山伯死后,他的亲友遵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贸城西郊邵家渡山麓,意思是要一睹祝英台出嫁时喜船路过的风彩。祝英台自然是为了情郎,非要在出嫁时经过邵家渡不可了。更提出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墓上去祭拜一番的要求。笃念旧谊,益见多情,双方家长自然也不便峻拒。

北方人结婚时,新郎骑马,新娘坐轿;南方人,特别在江南水乡,结婚时多乘舟船。祝英台的喜船经过邵家渡时,马家迎亲执事人等,原想顺风急驶,让船来不及靠岸就驶过邵家渡,如果要拜墓,等三朝过后与新郎双双前往也不为迟。谁料船至邵家渡时,忽然狂风大作,江面波涛汹涌,喜船连忙靠岸避风,祝英台也就从容上岸,前往梁山伯坟前祭拜。一声哀号,伤心欲绝,刹那间天摇地动,飞砂走石,白昼灰瞑,就在迎亲和送亲的执事人员大惊失色时,忽见坟前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隙缝,说时迟那时快,祝英台一跃而入,转瞬风停地平,一切恢复正常。

其实,祝英台在答应出嫁的时候,便抱定了以身殉情的决心,她想过投江,自缢,总觉得不及亲到梁山伯的坟前撞碑为佳,本来是打算祭拜以后,一头向墓碑上撞去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却天从人意,省去了许多周折。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天意,连朝廷都啧啧称奇,如果仔细探究起来,那天大约是龙卷风加上地震凑巧与祝英台拜墓的事凑在一块而已。

不管怎么说,这事是很感人,宰相谢安奏请孝武帝,敕封该地为“义妇坟”,并立庙祀奉。

晋安帝时,国家多难,梁山伯又屡显灵异为国效劳,为地方消灾,于是被敕封为“忠义王”。后来邵家渡的山坡上,时有大蝶双飞翩翩,据说黄色的蝴蝶就是祝英台,而褐色的蝴蝶就是梁山伯。

被人称之为:“三生慧业,不耐浮尘,寄思无端,抑郁不释,韵淡疑仙,思幽近鬼。”“骚情古调,侠肠隽骨,隐隐奕奕,流露子豪楮间。”着名的清代大词人,相国公子纳兰容若写了一首题为《蝶恋花》的情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钧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结语把永恒的爱情寄托在化蝶上,就是用祝英台与梁山伯的事迹来抒写胸中的块垒。

至今宁波城西十五里的高桥乡,倚山面水的山坡上,尚有一座构筑精致的庙宇,门题:“敕封忠义王庙”,庙内即供奉着官服的梁山伯和穿新娘子衣服的祝英台,庙前有一段雕着大荷花的石板路,尽头有一座精巧的石拱桥,叫“夫妻桥”。庙右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庙后有两人的寝殿,仿照卧室布置,宝帐绣榻,明镜香橱,榻前放有男女绣花拖鞋;橱中悬挂梁山伯的袍服冠带和祝英台的罗衣绣裙。庙前的楹联写着:“精忠不二昭千古,大义无双冠五洲。”

相传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是祝英台殉情的日子,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末年开始,直到现在,每年从八月初开始直到月底,四面八方的水陆香客,络绎不绝地前往忠义王庙进香,尤其是青年男女更是成群结队烧香许愿,并在墓地绕行一周。以符合长久以来的古老相传的一句俗谚:“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祝英台坟上绕一绕。”

宁波在宋代以后,成为对外通商的四大口岸之一,历代古迹甚多,如天童寺及霞屿寺等,而游人最多,名气最大的仍是忠义王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的故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陶渊明

    第一节青年时代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考由豪情壮志,却又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

  • 褚蒜子——康帝司马岳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

    褚蒜子康帝司马岳皇后身为女人,褚蒜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年轻时死了丈夫,人到中年又丧了儿子,寡居一生。可作为皇后、皇太后来讲,她又历经了三度垂帘,把持东晋朝政长达40年之久,与东晋历史上众多的着名人物如庚冰、何充、桓温、谢安等人或密切合作,或机智周旋,为稳定东晋司马氏家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褚蒜子河南

  • 皇帝摆驾京城大街 竟被强盗公然抢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京城

    如果能够预见到后来的命运,司马炽应该不会选择去当那个皇帝。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25个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按说皇位本没他的份,但司马皇族可能是感觉自家人太多,非要窝里斗,八个王爷互相砍来砍去,不但晋惠帝的太子被玩死,皇太孙也被灭掉,真真是断子绝孙。由于司马炽没怎么参与八王之乱,平日行事较为低

  • 审美压倒了伦理的年代:东晋最荒唐“副总理”企图当众强奸部长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晋

    周顗画像本文摘自《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作者:押沙龙出版社:鹭江出版社魏晋士人猛吃毒药,各种毒物郁结体内,兼之多半嗜酒如命(见《如何过日子是更重要的问题》一章),在药与酒的双重刺激下,做出了众多怪异之举,绝不是现在的新新人类所能比肩的。中国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朝代的上流阶层像魏晋时代的士人那样贴

  • 东晋名将谢玄事迹:自建劲旅屡败强敌,淝水之战留名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

    谢玄(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宰相谢安之侄。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

  • 揭秘刘禅流落汉中被卖为何陈寿三国志没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中

    刘禅,刘备之子,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禅在刘备死后登基,成为蜀汉第二位皇帝。笔者在故纸堆里寻觅到一则逸闻,刘禅年少时曾流落汉中,遭人所卖,还娶妻生子。裴松子在为陈寿的《三国志·后主传》作注,详细记载了刘禅流落汉中被卖之事。刘禅在公元223年即位,公元263年时投降曹魏,

  • 晋代葛洪的养生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代

    重视身心锻炼葛洪指出,世上有许多人一方面热衷于追求富贵荣华、声色犬马。一方面又想着怎样可以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致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的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学仙之道”是四个方法,即&ldq

  • 晋明帝遗鞭脱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元帝手下的大臣王敦起兵叛乱。第二年,晋明帝即位。明帝为了了解实情,决定亲自去王敦的军营探察。这天,晋明帝换上便装,暗中骑马到了王敦的军营外,探察之后走出营门。有人看出明帝举止、长相不平常,起了疑心,就将此情况报告了王敦。王敦听了手下人对明帝的长相的描述之后,确认他就是晋明帝,立即派

  • 永嘉之乱,西晋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永嘉

    刘渊去世后,太子刘和继位。不久,刘渊四子刘聪杀了刘和称帝。311年,刘聪派大军攻打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同时纵兵烧掠,杀王公百官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之后,西晋朝廷将都城迁到长安,维持了五年岌岌可危的统治。316年,汉军攻占了长安城,俘杀了晋愍帝司马邺,彻底灭亡了西

  • 第六节 奢靡成风 晋武帝人奶喂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奢靡

    当时,奢靡之风已经成风,个个显富。开国元老、太尉何曾,一天花在三顿饭上就得1万块。他的儿子散骑常侍何劭比他老子翻一番,要花2万块。尚书任恺比何劭还厉害,每顿饭就要1万块,一天要花3万块。这么多的钱简直可以买尽天下一切野生动物,即使这样,他的管家还经常被他责骂,说这么多菜没有一样能让他下筷的。这些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