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齐王司马攸之死

第二节 齐王司马攸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23 更新时间:2023/12/20 8:09:06

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晋朝后,封司马攸为齐王,对他还算尊崇,让他掌握部分军权,参与议定国家大事,官职由卫将军迁骠骑将军,又转镇军大将军,后由武官转为文官,任太子太傅、司空等职。但到了武帝晚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武帝共有二十六子,其中皇后杨艳所生仅三人,并且长子司马轨夭折后,次子司马衷遂以年长被册立为太子。然而,司马衷智力低下,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料理,将来继承皇位、治理国家就更成问题了。朝中许多大臣对此忧心忡忡,屡劝武帝另择贤明。武帝一度产生了动摇,曾与皇后杨艳商量是否另选太子。杨皇后坚决不同意,她说:“依照礼制,选择太子的标准是,看他是不是嫡长子,而不必考虑他是否贤明。这一规定绝对不可破坏。”武帝自此不再提废黜太子之事,也不愿听别人议论太子不聪明,千方百计地为太子树立威严。谁敬奉太子,武帝就大加任用;谁说太子不堪入承大统,武帝就与之疏远甚至将其贬黜。于是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向武帝谄媚的人极言太子聪慧超群,忧国忧民的大臣则认为太子愚黯,于国不利。

与有争议的司马衷相反,齐王司马攸则名望甚高。他自幼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时人非常赞赏他的才思。加之他承嗣司马师,本来就几乎继司马昭之后执掌朝政,因没竞争过司马炎而屈居郡王之位。他如果继武帝之后即皇位,不仅名正言顺,而且他的突出才干与司马衷的愚蠢形成了鲜明对照,凡是真心为朝廷未来的振兴着想的人,无不对他推崇备至,期待着他来取代司马衷的位置。

司空卫瑾知道太子根本没有理政能力,屡欲进言而未敢说。有一次,晋武帝在陵云台举行宴会,卫瑾假装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来到武帝座前跪下,对武帝说:“臣有话要讲。”武帝问:“你想说什么?”卫瑾一再装出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摸着武帝的座位,叹息说:“此座可惜!”武帝明白卫瑾说这话的用意,便故意打岔说:“你真是喝醉了吧?”叫人将他扶了下去。卫瑾见武帝不听劝告,自此不再提太子之事。

太尉贾充是个很惯于见风使舵的人。他原来追随司马昭,在篡魏的阴谋中起过较大作用,所以司马昭临终前,特意对司马炎说:“知你者莫过于贾充,你一定要重用他。”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贾充果然成为他身边的重臣。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贾充极尽谄媚取容之能事,想方设法迎合司马炎的旨意,还把女儿贾荃嫁给当时官职甚高、参与朝政的齐王司马攸,使自己成了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人比较刚直,他们看不惯贾充在朝中搬弄权势,便趁关中鲜卑人叛乱不息的时候,向武帝进言,让贾充离京赴关中,任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平息叛乱。武帝正为关中不安定而忧虑,正在考虑出镇关中的人选,经任恺等人一说,立即表示赞同。

贾充为自己被忽然调离朝廷,不能再在朝中弄权而沮丧。在将要程之际,他的僚属皆来到城外的夕阳亭为他饯行,中书监荀勖也在其中。荀勖是个颇有文采而人品较差的人,他与左卫将军冯紞长期巴结贾充,逢迎武帝所好,颇受武帝信任。贾充一旦离京,荀勖和冯紞会感到势力太单薄,很难继续专权。因此,荀勖在为贾充饯行的宴席间,悄悄对贾充说:“贾公身为国家宰辅,却被一两个小人物给算计了,真是莫大的耻辱。现在要推辞诏命不去关中是困难的。如果能将女儿嫁给皇太子,那么,留在京师就不成问题了。”贾充大喜,赶紧派人贿赂皇后杨艳,让她劝武帝为太子纳贾充之女贾南风为妃,还让太尉、太傅苟凯为此事帮忙。荀勖、冯紞也在武帝面前盛称“贾充之女才貌双全,若入东宫,一定能辅佐太子”。武帝也正想为痴呆的太子找一个有才干的女子为妃,遂同意了这桩婚事。这样,贾充得以借此机会留京,仍居本职,不复西行。当时舆论普遍对他们的这种勾当不满,视贾充、荀勖等人为奸佞之人。

朝中许多大臣在议论谁当太子合适的问题。武帝希望主要大臣中有更多的人支持他选定司马衷,曾问张华:“在我身后谁继承皇位合适?”而张华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苟合取安,他说:“要论既有德才,又是亲骨肉,我认为齐王司马攸最合适。”武帝听了很不高兴,贾充等人趁机进谗言,排斥张华。武帝遂在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正月改任张华为都督幽州诸军事,离京前往幽州今河北北部、京、津及辽宁大部分地区)。

齐王司马攸向来厌恶荀勖、冯紞等人的奸佞行径,荀勖、冯紞也知道如果司马攸将来登基,将对他们不利。因此,他们在扬太子、抑齐王的过程中,为达到个人的目的而不择手段。苟勖眼见齐王的声望日高,颇感焦虑,便向武帝进言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继承不了皇位。”武帝很惊讶,忙问原因,荀勖说:“朝廷内外的人都倾心于齐王,认为他贤明,太子到那时能继位吗?陛下如果下一道诏令,命令齐王离京回封国,满朝大臣准会争相出来阻止的。陛下若不信,可以试试。”冯紞也说:“陛下早就打算让所有藩王回自己的封地去,而他们总是留恋京城不肯离去,现在应该从最亲近的藩王做起,而最亲近的藩王莫过于齐王。”

武帝相信了这两个人的话,于太康三年下了一道诏令,命齐王为都督青州诸军事,返回他的封国。诏令一下,果然引起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之子)、征东大将军王浑、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及两个驸马王济、甄德等,都站出来进行阻止。王浑在奏疏中直言不讳地指出:“陛下让齐王回封国,带个都督青州的虚号,没有镇守一方的军队可指挥,远离朝廷,不再参政,未免太不重兄弟手足之情了,有违文帝(指司马昭)临终前对陛下的嘱托。”武帝最怕别人说他不重兄弟之情,碍于面子,他不便对老臣王浑发作,而年轻一些的人进行劝阻,就难免使他发怒了。

王济、甄德这两个人不仅自己泣请武帝留齐王在朝,还一再让他们的夫人常山公主和长广公主到武帝面前说情,惹得武帝怒吼道:“朕让弟弟司马攸回封国,是朕家中之事,关你们什么事!甄德、王济故意鼓动妇人来哭啼,是向活人哭丧还是别的意思?”王济因此被降职为国子祭酒。

皇后杨芷的叔父杨珧与苟勖来往密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太尉贾充死后,苟勖推荐杨珧为太子太傅,辅佐东宫,使他们的小帮派不因贾充死去而势力削弱。杨珧在排斥齐王司马攸的过程中非常卖力。中护军羊琇与北军中侯成粲一向为齐王所信用。他们恨杨珧与荀勖等结成帮派,曾密谋用刀捅死他。杨珧得知这一消息后,吓得不敢迈出家门,便派人告发羊琇图谋刺杀大臣,为齐王司马攸出力。羊琇自幼与武帝一起长大,曾为武帝即位发挥过很大作用,平时深受武帝信任,任典掌禁军的中护军达十三年之久,但他在齐王的问题上栽了个跟头。武帝得到杨珧的告状后,不顾多年的情谊,将他降职为太仆。羊琇为此而愤恨不已,不久竟一病不起,死在家中。

标签: 司马

更多文章

  • 隋文帝最喜欢的宫女被老婆打死为什么话也不敢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也不

    “妻管严”是用来形容怕老婆的男人,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就算是身处于这样的地位,也依然有一些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隋文帝。皇帝怕老婆,着实是一件让许多人觉得稀罕的事。隋文帝是非常出色,功绩显赫的一位皇帝,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隋朝的历史很短,但是

  • 独孤加罗是隋文帝的挚爱,却因一个错误导致隋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

    热播电视剧《独孤天下》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讲述独孤家的三个女儿因“独孤天下”的预言走向王的女人的故事。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独孤伽罗,随着电视剧《独孤天下》的热播,独孤伽罗由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色,变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的独孤伽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她又犯了一个什么样的

  • 晋朝的八王之乱:晋武帝司马炎封了27个同姓王埋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27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八王之乱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以后,外戚

  • 东晋诗人陶渊明:诗歌里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晋

    陶渊明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

  • 隋文帝为何要冷落后宫佳丽三千?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隐情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独孤家族对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都有恩惠,所以,杨家基本是从属于独孤家族的。杨坚本来就对妻子有所畏惧,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在参政过程中,更让杨坚佩服,敬畏之心更浓了。文帝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这在历

  • 刘渊起兵,反晋建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西晋后期,八王混战之时,少数民族开始趁机扩展势力。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去世后,晋怀帝司马炽登基,改年号为永嘉。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首先在北方创立了自己的匈奴汉国。自此,中原一带逐步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混战。■精通汉学,文武双全匈奴人刘渊,字元海

  • 诸葛亮为何没能打败司马懿 陈寿找出了三个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出了

    陈寿在“表”里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他不仅荣膺刘备的三顾,也深受孙权的“敬重”。到了刘备死后,后主继位。诸葛亮综揽军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办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这几句“论

  • 洛阳纸贵的典故故事:左思和他的《三都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他的

    洛阳纸贵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在西晋太康年间,以一篇辞赋而轰动文坛,成为西晋文学中一颗璀璨夺目、光艳照人的瑰宝,这就是左思和他的《三都赋》。左思(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左思出身低微,从小就长得比较丑,人也不聪明。左思读书,非常刻苦,从来不一知半解就了事。经过长时间的

  • 第五节 地理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奇才

    有史以来,祖孙三代分别在三个朝代做同一职务的大官极为罕见,裴家正是如此。尚书令裴秀,他的祖父做过东汉的尚书令,他的父亲做过魏国的尚书令,他自己做了晋初的尚书令。在东汉,尚书令直接对皇帝负责,是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官员,相当于如今的首相或者总理。裴秀家学渊源,为人忠厚,但官场倾轧,晋武帝最终把他调为官位

  • 隋文帝很爱独孤皇后吗?为何他坚持一夫一妻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独孤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人有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而女人则如同附属品,传宗接代的工具,根本无权要求丈夫对自己忠贞。偏偏有一个女人不信这个邪,坚决维护一夫一妻制,即便她要面对的阻力大得离谱。独孤皇后十四岁嫁给隋文帝杨坚,婚后两人生活幸福,彼此相爱,也许下了很多海枯石烂的美好誓言。因此,虽然周围情敌环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