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汉末军阀董卓的身边为什么少有“追随者”?

解密:汉末军阀董卓的身边为什么少有“追随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3/12/13 7:29:39

解密:汉末军阀董卓的身边为什么少有“追随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个地地道道的暴发户。

早年因累有边功,才做到了河东太守的位置上。想那西凉边陲,冰河铁马,寒江冷月,日子过得肯定不是很舒服。无奈,朝廷有令,不宣诏不得进京,因此董卓只能默默地过着他的土财主生活,坐等事变。直到后来黄巾起义爆发,这个大军阀才被召回京城做了一名京官。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穷人乍富,挺胸叠肚。从边陲大漠进入繁华都市,董卓的确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但尽管如此,因手握重兵,董卓的势力是一天比一天壮大,很快就借助手中力量窃取了朝廷的最高权力。按说,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最容易成事。但事实恰恰相反,时隔不久,这个尚未坐稳屁股的窃国大盗就在一片喊打声中结束了其悲惨而又龌龊的一生。来势之猛,去势之快,如昙花一现。那么,董卓最终不能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以余愚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识英雄。或许就是在西凉边陲呆得久了的缘故,董卓除了养成了一副傲慢残暴的性情之外,对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审视。而以其一贯的脾气秉性,他当然不会明白,要取天下首要的是结纳人心、招揽人才。反观董卓,既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也没有顺应历史潮流的相应举措,有的只是骨子里的暴富心理以及对天下人的不屑一顾。因此当被黄巾军杀败,又被刘备兄弟三人救下来的时候,董卓不是先表示谢意,而是先问见居何职,当听刘备说尚是白身的时候,马上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轻慢和蔑视,不仅没有半句感谢的话,反而不与赏赐。想董卓从西凉至京城,也并非全然为勤王而来,心中的小九九定然也是有的。但今日面对百万军中将自己救出来的大英雄,不仅不施以恩德,笼络感情,反而不以为然,举止傲慢,最终与英雄失之交臂。这要换成曹操和刘备,见一个爱一个,无论如何都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纵观董卓一生,身边除了李儒、李肃和一个反水的吕布之外,竟然没有一个忠诚之士、可用之人,可见董卓在识人用人上是何等失败。

二是不得人心。按照一般的道理,初到京城,不摸底细,就应该低调处事,暗结人心,至少也应表面上规规矩矩的,以免给人留下谋反的口实,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但董卓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也没有这样的涵养。自入京城以来,是趾高气扬,骄横跋扈,以至于惹得丁原袁绍等一班旧臣是一再反目。明着有人抗争,暗着有人算计,这样的局面要多危险有多危险。尽管此时董卓羽翼已丰,掌握实权,别人一时半会也奈何不了他。但种种迹象表明,事情的发展正一步步向着董卓不力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自吕布反水、刺杀丁原之后,董卓更是有恃无恐,不顾众大臣的极力反对,废汉少帝,立陈留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更为可恶的是,董卓在窃取大权之后,是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禁庭公主,尽皆淫之。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引军围住,尽皆杀之,这种视皇族和百姓如草芥的暴徒作风哪里有一点救世主的样子。自古天怒难犯,民心难欺。不久,就惹得曹操冒险行刺。尽管没有成功,但由此而来的连锁反应却像是一根导火索,引得天下诸侯纷纷为之讨伐。董卓也因此将自己置于了火炉之上,灭亡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三是鼠目寸光。自古以来,大凡胸怀天下之人,必将放眼四海,容纳万物。而董卓面对十八路诸侯的讨伐,仅靠一吕布左右抵挡。眼看京师不保,却盲信蛊惑之言,先烧长乐宫,继之迁都长安,并强迫居民数百万随迁,导致洛阳二百里内荒芜凋敝,无复人烟。到了此时已人心尽失,董卓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等各路诸侯相继散去,董卓认为天下已定,再没有了后顾之忧,不仅以尚父自居,而且出入僭天子之仪仗。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似乎也只有董卓能办得出来,想曹操那是何等之人,尚且没有取代汉献帝的勇气。更为可笑的是,董卓还差军士为自己修建了仓库,囤积二十年粮食,并选民间美貌女子二十以下、十五以上者八百人,充为婢妾,说什么吾事成,当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养老,头脑之简单可见一斑。若事成何须如此,事不成这些又岂能保住?如此的眼光决定了,董卓是无论如何都是成不了气候的。果然不久,王允暗中施以美人计,调拨其与吕布的关系,最终被吕布刺杀。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三国演义》中,如董卓这样粗鄙不堪、头脑简单的人不少,但真要像董卓如此愚蠢行径的却并不多。想来一夜暴富或是官位来的容易的人,智商大致如此。

不作死就不会死。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应是颠扑不破的。

标签: 追随者

更多文章

  • 曹操七十二疑冢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七十二疑冢

    曹操七十二疑冢解密曹操陵寝至今仍是考古界的一大谜案。在新近推出的《中外重大历史之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徐作生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史料考证,对这一谜案提出了诸多颇有新意的见地,内容涉及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甄后朝阳陵、漳河河底之谜等。在《遗令》中设下机关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于无意中

  • 三国千里走单骑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主要讲述、下邳失散,陷身曹营。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戏文当中又叫古城会。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关羽传》上记载:“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

  • 刘备为何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刘备为何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甚至还听从诸葛亮的将令。那时候,他从来就没

  • 奸雄曹操是如何对属下进行督察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奸雄

    曹操的督察,除了在丞相府中设专门的椽属负责之外,他还亲自或派亲信随机进行,加上与之相应的严刑峻法,几乎成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保证政令军令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才使曹操的属下不得不格外谨慎小心,当然更不敢心怀有贰。这恐怕也是一些人称曹操为奸雄的主要依据之一。曹操的督察除了公开例行的巡视之外,主

  • 历史解密:三国中战斗力最猛的五支王牌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牌

    历史解密:三国中战斗力最猛的五支王牌军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在当时的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纷争、乱世之时。当时群雄争霸,各自占地为王,各地的势力、形势及地势都十分复杂,更别说军队了,自然是数不胜数。但是,在众多的军队之中,能打出名气却少之又少,今天,小编就来说一

  • 审时度势,孙刘联合抗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审时度势

    曹操南下,江东告急铲除袁绍的势力后,曹操平定了北方,接着又计划举兵南下,除掉占据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一统天下。208年,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曹军大举向南进发。此时,驻守在新野、樊城地区的刘备正加紧演练兵马,准备抗击曹操大军。不料,荆州牧刘表却因病去世,他的次子刘琮在其后母蔡氏家族的操纵下继承父位。

  • 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简介 董允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

    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简介董允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蒋琬、费t和董允被当时的蜀国人合称为四相。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本文要讲的就是这四相之一的董允。董允简介董允,是三国时候蜀汉的官员董和的儿子。他的字是休昭,是泸县嘉明镇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董允的

  • 曹植写《洛神赋》只是怀念嫂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洛神赋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从

  • 人大代表:韩媒称张三丰是济州岛人 三国欲争抢太极拳申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极拳

    去年,瑜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的跤拳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武术项目。但的太极拳为何无法赢得类似的国际认可?太极是一种有数百年的武术,把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与深呼吸、冥想结合在了一起。从事推动太极拳“申遗”的严双军表示,通过太极,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从医学到文学,从哲学

  • 在军阀割据的大环境下: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军阀

    在军阀割据的大环境下: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代大将颜良是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军阀连年征战,百姓饱受战火荼毒。在各地方诸侯之中,河北军阀袁绍人强马壮,麾下猛将如云,是当时一股迅速崛起的地方军事势力。在袁绍阵营的诸多将领中,颜良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