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南下,江东告急>>铲除袁绍的势力后,曹操平定了北方,接着又计划举兵南下,除掉占据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一统天下。>>208年,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曹军大举向南进发。>>此时,驻守在新野、樊城地区的刘备正加紧演练兵马,准备抗击曹操大军。不料,荆州牧刘表却因病去世,他的次子刘琮在其后母蔡氏家族的操纵下继承父位。刘琮年幼,害怕曹操大军,加上蔡氏家族的操控、怂恿,便不战而降,将荆州拱手相让。刘备腹背受敌,只能向江陵撤退,曹操亲自率领轻骑兵昼夜追击刘备。由于刘备大军携带辎重兵器撤退,其后还有跟随而来的数十万民众,所以一日最多能走十多里路。没多久,曹操就在当阳长坂坡赶上了刘备大军。在曹军的冲击下,刘军大乱,幸亏有张飞、赵云的拼死厮杀,刘备、诸葛亮才得以逃离困境。可赶往江陵的道路却被曹军切断了,他们只得从汉津撤退到夏口,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带领的江夏兵马会师,暂时稳定下来。>>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曹操与孙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曹操在占据江陵后获得大批战船,坚定了他下江东的决心,此时谋士贾诩说:“主公新定河北,天下震动,现在应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对南方施加压力,那么孙权可以不战而定。”接到这封信后,江东群臣分为了两派,首先是占大多数的主降派,其次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正在孙权内部意见不一时,从夏口来的诸葛亮用一番说辞打动了孙权,在《战争论》中,最后一招是:“当你无路可走时,就投靠你的盟友。”刘备就是这种情况,但诸葛亮把这种“投靠”通过巧妙演说,变成了双方平等的同盟关系,所以这次外交诸葛亮是成功的。>>而真正使孙权下决心的还是周瑜的态度,孙权看到周瑜的态度等于看到了军界的坚持抗战,于是他心里有了点底。>>当时孙权当时仅仅二十六岁,他接手江东虽然有了八个年头,但论影响和威望,他需要仰仗周瑜。他自信地对周瑜说:“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但从孙权日后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我们都知道,如果周瑜真的“不如意”而“还就”他,那曹操就要哈哈大笑了。>>大臣张昭、顾雍等文官想要投降,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界抗击曹操的坚决态度,孙权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鲁肃起身说道:“荆州地势险要,百姓富裕,现在刘表刚刚去世,刘备就在附近,要是能让刘备和我们一起抗击曹操,就有胜算了。我们应该立即找他商量。”孙权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并命鲁肃去夏口。到了夏口,鲁肃诚恳地讲明了此行的目的,正中诸葛亮下怀,因此刘备命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去柴桑,面见孙权。>>当周瑜和程普率领意志坚定、水战能力冠绝天下的东吴水军精锐三万人逆江而上时,曹操却十分不顺利。>>赤壁之战前虽然曹军没有大规模瘟疫发生,但军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对于军心的影响不能小看。曹军在意志上输给了东吴,其水战工具也未必比吴军精良,此次作战,曹军很难占到便宜。>>曹操的一位谋士说诸葛亮舌战群儒>>曹操为了除去心头之患,灭掉刘备,率领大军直奔荆州。>>有谋士说:“刘备的军队与曹操相比,相差悬殊。刘备被包围在曹军之中,幸亏直逼江夏,水陆两军齐头并进,威逼孙权投降。只要孙权一投降,刘备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我们便可以乘胜追击,消灭大耳贼刘备。即使孙权不投降,我们有百万雄师也可以击败孙权,杀杀他们的锐气。”>>曹操觉得此话有理,立即率领80万大军向东吴地区行进。>>孙权得知曹操正率大军前来攻打自己,十分惊慌,他知道自己的兵力很难和曹操对抗,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正在这时,诸葛亮求见孙权。鲁肃于是引孔明到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逸,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不知是何主见?”孔明暗自想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趁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更多文章
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简介 董允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汉
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简介董允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蒋琬、费t和董允被当时的蜀国人合称为四相。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本文要讲的就是这四相之一的董允。董允简介董允,是三国时候蜀汉的官员董和的儿子。他的字是休昭,是泸县嘉明镇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董允的
曹植写《洛神赋》只是怀念嫂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洛神赋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从
人大代表:韩媒称张三丰是济州岛人 三国欲争抢太极拳申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极拳
去年,瑜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的跤拳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武术项目。但的太极拳为何无法赢得类似的国际认可?太极是一种有数百年的武术,把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与深呼吸、冥想结合在了一起。从事推动太极拳“申遗”的严双军表示,通过太极,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从医学到文学,从哲学
在军阀割据的大环境下: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军阀
在军阀割据的大环境下: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代大将颜良是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军阀连年征战,百姓饱受战火荼毒。在各地方诸侯之中,河北军阀袁绍人强马壮,麾下猛将如云,是当时一股迅速崛起的地方军事势力。在袁绍阵营的诸多将领中,颜良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相
三国演义里的单刀赴会是真的吗 单刀赴会的真正主角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单刀赴会
很多人都知道演义里的单刀赴会,都说是是主角,但是一个上的真相却不是,那又是谁呢?单刀赴会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一曲《单刀赴会》,
定军山之战黄忠大战夏侯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侯
定军山之战(三国时期著名战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正月,刘备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夏侯渊率军相争。刘备率精锐万余人,分十部夜袭张郃,张郃率亲卫奋战反击,刘备不能克,夏侯渊派张郃守备鹿角东部,自率精锐守备鹿角南部,刘备于是全力猛攻张郃,张郃不敌,夏侯渊遂分军一半往救张郃,于是刘备又在走
诸葛均有后代吗诸葛均后人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
诸葛均有后代吗?诸葛均后人详细介绍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父亲诸葛圭早逝,其兄诸葛亮与诸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诸葛玄之职,幸好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知情,便带诸葛亮与诸葛均同往依附,与兄长诸
曹髦作潜龙诗取祸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潜龙
【金玉良言】欲成大事者必须胸怀宽广,能屈能伸,在形势不利于自己时,只有沉得住气,积蓄力量,方能在时机来临时发得了力,一举克敌,获取胜利。【谋略故事】魏帝曹髦自从司马师废黜曹芳被扶上帝位后,一直充当着傀儡的角色。朝中大权皆由司马氏兄弟掌握。曹髦因惧其势,只好采取忍让之策,伺机而动。一天,人们传说有两只
“三曹”与“三不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不朽,不朽,范宣子
“三曹”与“三不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这里,“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而“三不朽”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曹操三父子的故事,我们知之甚详。“三不朽”的故事则初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记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谓『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
揭秘貂蝉之死,竟然是他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他
根据《演义》,貂蝉在死后便不知所踪,后又有传闻说,貂蝉自杀,或被杀害,总之是死了。不过貂蝉之死怨不得也怨不得,真正把他推向死路的是董卓和。公元191年,是年董贼57岁,而按照演义的安排,貂禅十六岁。说实话,貂禅挺倒霉的,她只是院子里叹口气,或许是因为少女怀春,或许是因为新衣服弄脏了,,又或许是因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