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什么铁了心要北伐?北伐的意义何在

诸葛亮为什么铁了心要北伐?北伐的意义何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2 更新时间:2024/1/9 7:05:07

诸葛亮为什么铁了心要北伐?北伐的意义何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元221年秋7月,蜀汉章武元年,即位不久的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等大臣反对,发兵大举进攻东吴。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V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次年4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临死前将国事托付与丞相诸葛亮。后主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封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从此,诸葛亮成为蜀汉事实上的决策者。此时,诸葛亮42岁。当政之后,诸葛亮首先和吴国停战,再度交好,这样就解除了来自东面的威胁。“安居平五路”解决了燃眉之急。然后在国内致力发展生产,积蓄军粮。然后便开始了所谓的“连年征伐”。

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得蜀之后的计划:“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可以看到诸葛亮当政之后的作法是完全按部就班来的。不过其中的“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是不可行了,因为荆州此时已经在东吴手中了,此时便只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一途了。

“外结好孙权,内政理”之后,这样就该开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了。西羌由于马超的原因,一直都很支持蜀汉政权的,而南中的少数民族,就不是能“抚”平的。因此“三年春,亮率众南征”,七纵七擒,南中平。这样,解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有些人一直以为诸葛亮的北伐误国误民,使得蜀国民生凋敝,最终亡于晋。其实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北伐是必须的。

从表面看来,当时天下呈三分之势,相互牵制。但实际上,在刘备东征失利后,蜀汉的形势是最严峻的。V亭一战,大军死伤过半,本来就危险的蜀汉犹如雪上加霜;再看一下三国的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再看一下地理方面,要知道,在唐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广大的长江、珠江流域都是很贫瘠的,很少开发。至于蜀地,虽有天险,但是也是由于太多的山区,虽然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但是也不能和占据中原广大土地的曹魏相抗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无一不是以地为本,以人为本,地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力的强弱。面积大的国家,收成和生产力高,人口增长快,兵源和军饷充裕,在军事上就占到了决定性的优势。历代的兵家,均是寸土必争。而当时曹魏就是占据着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中原黄河流域地区以及北荆州。而东吴所处的江东即南荆州、交州以及扬州,蜀汉所处的益州、南中相比来说是很贫瘠的。

那么,有人就会认为了:既然蜀汉处于劣势,那么就应该全力发展内政为上,以逸待劳。但是曹魏政权会如宋襄公一样任你发展,等到你发展好了再和你开战?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放弃军事就是自取灭亡。在这种意义上讲,北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不仅如此。

此时荆州已失。蜀国经历大败,魏国却有渔人之利,此消彼长,力量更是悬殊。关中已经成为魏国的首号攻击目标。虽然再度和吴国联盟,但是两国关系亦不牢固。蜀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自力更生。但单纯的防御又不太可能给予足够保证。因此,蜀国只有先发制人,出兵伐魏。

而在当时的当时曹魏政权虽然已经完全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始休养生息。但是仍未完全巩固稳定,人心也完全归化。百姓们一旦过开了和平时代的生活,经济上有了起色,对现任统治者便不太会有极端的反感情绪。任由这样的局面延续下去,曹魏政权的统治便越来越有根基,对原来的东汉刘氏政权的忠诚度也就更淡了。长此以往,蜀汉仅存的“正统”有时势必丧失殆尽。因此,北伐也是不得不为之。

而第一次出征,“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之前降魏的孟达也打算再次归蜀,正是曹魏人心不稳的表现。具体到战略上,战争当中,防御方有个心理上的劣势。攻方如果失败,可以撤退。但防守的一方如果失败,就难有活路,甚至面临灭亡的危险。“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所以诸葛亮除了主动北伐,再没有其它选择。主动北伐,目的有三。最保守可以保国,保证蜀汉政权的正常运作。中可把战线推前,并控制陇右一带,扩张领土,进而增强国力。最理想的是能通过北伐完成先帝夙愿,一统天下。公元227年,蜀汉建兴五年,蜀汉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并向后主献上了名传后世的《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纵使时隔近两千年,每读出师表,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出武侯之情,“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之情,千古之情。蜀国内部,反对和阻挠北伐的派系一直存在。尤其是本土的川系,反对北伐是出于其地主集团的自身利益。这些集团在蜀地拥有土地家业。即使蜀国灭亡,投降魏国或西晋仍可安心做大官。而开战不光有危险,还损害其经济利益。

当然,北伐对蜀国的经济有一定副作用。史家并不讳言,在历时多年的北伐期间,一段时间内蜀国百姓“面有菜色”。但是,相对于不北伐的亡国亡土,流离失所要好的多。而且诸葛亮在北伐的同时,也很注意修养生息。“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这说明北伐对经济的影响并不严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济发展。倘若诸葛亮的北伐比纯粹发展内政更损害百姓利益,令百姓怨声载道,绝不会为其立祠至千百年后。

北伐当然不是轻易,而是充满风险。对于诸葛亮而言,在后方安安稳稳做太平丞相,把握大权,当然比风餐露宿,出生入死,决战沙场更符合其利益。然而诸葛亮却为自己选择了最崎岖的路。平生之愿?报先帝之恩遇?还是为了天下人。六出祁山历时七年,星殒五丈原。诚如杜工部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相满襟。渭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军中,年54岁。之后,姜维的北伐也被迫终止。于是西晋使邓艾钟会攻蜀。彼时,蜀国并非无兵无粮,成都亦是天下闻名的坚城,何况外头还有姜维守住各处关隘。但投降派却马上就劝阿斗弃械。蜀汉从此灭亡。

“天险可守,人心不可守。自古皆然。”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行进……“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标签: 意义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时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

  • 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什么不敢直接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无能

    刘禅这么无能,诸葛亮为什么不敢直接称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大权,然而蜀国的灭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不取而代之?为何不敢自己去称帝呢?在刘备去世之后,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

  • 三国的小神童曹冲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小神童

    三国的小神童曹冲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海秘闻历史秘闻]导读: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逝,年仅十三岁。曹操悲痛不已,哀叹道:如果华佗不死,仓舒就不会死。那么,这个名动三国的小神童曹冲怎么死的?曹冲怎么死的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

  • 揭秘神医华佗之死:曹操动杀机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佗

    面对如今通俗讲史戏说泛滥的局面,王立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他讲华佗将严格按照医史文献记载,并指出《三国演义》中对华佗之死的记述也纯属虚构,华佗要开颅为曹操治疗头风病只是罗贯中的戏说。开讲华佗坚决不戏说中医,不仅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在医学上的伟大成就,而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从5月

  • 孙权为何六十六岁高龄仍然亲临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龄

    孙权为何六十六岁高龄仍然亲临战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

  • 蜀汉名将黄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汉

    蜀汉名将黄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1]),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

  • 解秘:曹操提倡薄葬背后有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不可告人

    解秘:曹操提倡薄葬背后有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公元220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随后不久其世子曹丕代汉建魏,历时400余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王朝灭亡,中国进入长达360年的魏晋南北朝纷乱时代。《三国志・武帝纪》中

  • 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

    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本来以董承为首,已经聚集了六个人,完全可以动手了,可是马

  • 关羽水淹七军吓到曹操:孙权为对付他一再”装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装孙子

    关羽水淹七军吓到曹操:孙权为对付他一再装孙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19年,是建业作为东吴准都城的最后一年,也是孙权报仇雪恨的一年。先来看看对阵双方的形势。关羽战绩惊呆了曹、孙7月,关羽派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他自己率领主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经过:天降大雨,连绵十多天,汉水

  • 张飞一场战地姻缘让魏蜀吴几大豪门都成了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了

    张飞一场战地姻缘让魏蜀吴几大豪门都成了亲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件事还得从建安四年(199年)说起,这一年曹操杀了吕布,刘备率关羽、张飞等人随曹操来到许县。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刘备为左将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任命关羽、张飞为中郎将,相当于师长或旅长,表面上对他们挺客气,“出则同舆,坐则同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