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曹”与“三不朽”

“三曹”与“三不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5 3:31:24

“三曹”与“三不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这里,“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而“三不朽”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者。曹操三父子的故事,我们知之甚详。“三不朽”的故事则初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记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谓『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历来学者对三曹的评语甚多。而近代学者汪宏华把他们三父子与“三不朽”挂钩的理论,则颇为新鲜。且看他怎样说:

通常来说,『立德』是指道德操守,『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留于后世。此前坊间传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人做到了『三立』: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我则以为『三立』的最高境界在于三曹。为什么说曹操父子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而且是想到做到呢?因为他们最初的名字中就暗含了三立之意。曹操很清楚名与字对人一生的影响,不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还要名以咏志。且看他是如何安名取字的。

曹操名操,字孟德,二者结合起来看,操即为节操、操守;孟德为孟子之德。注意,是孟德而非孔德,孟德的精髓是仁政。盖棺定论,曹操尽管运用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家手段,但毕竟没有篡汉代刘,晚节保全,当孙权劝他进位时,他说:『此小儿欲置老夫于火炉也』;当群臣劝进时,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之所以能三推而不为所动,就是因为早有预谋,自己的任务是专意施仁立德,另由儿子去夺位立功。

曹丕名丕,字子桓。其中丕是指大;桓本义为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象征大功绩、高爵位。曹丕后来果然不辱使命,受汉禅位,登基做了曹魏开国皇帝–魏文帝,功业彪炳史册。

曹植名植,字子建。《礼记·檀弓》中有『四植谓之桓』,《周礼·大宗伯》中有『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按此说法,曹植之植应是指支橕桓的木柱。但结合子建之建,植也该解作动词扶植,意即扶植兄长建立霸业。不过,曹操是不会只要求曹植陪太子读书,做曹丕的附庸的,其建还应通谏-谏议、谏言。这样曹植在为臣的同时也具有了独立的立言的使命。现在的问题是,曹操既然早就为两个儿子做好了职业规划,缘何后来又要他们竞争世子之位呢?唯一的可能是,以成功鼓动曹丕专一从政,以失败倒逼曹植死心塌地从文。所以曹操后来适时中止争斗,帮助曹丕削去了曹植的羽翼杨修等人。曹操深知三立德为先,且难以三全齐美,他是一边隐忍以恪守臣子之操,孟子之德,一边精心培养接班人。联想刘备,也是打算自己立德(玄德),儿子受禅立功(刘禅),但筹划和执行都不及曹操到位。满招损,谦受益,曹操的克制终究获得了超值回报,儿子曹丕不但耐住火炉炙烤做了位极人臣的皇帝,在治国方面也表现出了父亲所不及的雄才,短短六年,新制迭出,国富民强。另外曹丕在文学上也卓有建树,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和第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典论》。书中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曹丕也像其父一样理智,始终以建功立业为己任,并不太在乎立言与立德。天将降大任于仨人,曹植失去了立功的机会,却收获了立言所需要的无限寂寞和忧郁,他出色完成了曹操和曹丕都热衷却没有精力顾及的不朽之文章。在三曹中,曹植的诗文无疑是上品,仅是一篇《洛神赋》就足以让后世高山仰止。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七步诗》还在立言中暗含了谏言,指出兄弟相争的背后是奸臣在挑拨离间,以图喝羹饮汁。曹丕立刻心领神会并赦免了曹植(参见汪宏华新证《七步诗》)(注:亦请参阅讲古集诗文篇的45.七步诗的新解读)。

以上可见,三立之间既有相互依存性,也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三曹之间亦然,根同生,叶各茂,其华烁烁。

今日的汪宏华把曹氏三父子的一生功过,提升到这样的层次,的确新鲜。曹操如果泉下有知,可以无憾矣!不过,你对他的看法,同意吗?

标签: 三不朽不朽范宣子

更多文章

  • 揭秘貂蝉之死,竟然是他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他

    根据《演义》,貂蝉在死后便不知所踪,后又有传闻说,貂蝉自杀,或被杀害,总之是死了。不过貂蝉之死怨不得也怨不得,真正把他推向死路的是董卓和。公元191年,是年董贼57岁,而按照演义的安排,貂禅十六岁。说实话,貂禅挺倒霉的,她只是院子里叹口气,或许是因为少女怀春,或许是因为新衣服弄脏了,,又或许是因为刚

  • 曹操唯才是举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唯才是举

    曹操唯才是举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世界上还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演义》,讲了这么多的权谋。而其中许多权谋,直至今天,还有其实用价值。当然,也没有一本书,像《三国演义》,讲了这么多的谋士。这种三国时的谋士,和现在理解的参谋、秘书、文职人员这些部属,还有所不同,也不完全是军师、顾问、参事

  • 三国中死不瞑目的十大将领 张飞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十大

    208年,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投降,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也派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鼎立局面。TOP10曹性其实,也不

  • 解密:三国演义中被鞭打的“督邮”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是个

    解密:三国演义中被鞭打的“督邮”是个什么官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督邮,这是个古代官职,在众多官名里头算不得显赫,也比较少见。今天之所以要说这个“督邮”,就是因为它像一条泥鳅,翻不起大浪,却能搅浑一池水,说不定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据史载,督邮这个官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为郡守属吏

  • 孙权“犯傻”借荆州给刘备真相:并非是借的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州

    孙权“犯傻”借荆州给刘备真相:并非是借的地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

  •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是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国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是诸葛亮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

  •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正:此人若在,蜀汉历史可能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正:此人若在,蜀汉历史可能改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

  •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祸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已经壮大起来,他们凭借其文化知识积极参与政治,到处游说。各国诸侯对之多加宾礼,或予以重用。有些士人出将入相,纵横捭阖,诸子百家,变法争鸣。所谓“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充分说明了士人在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汉

  •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道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历朝历代的特务机构,大家都会想起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内厂。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组织到朱棣的发扬光大,纵观276年的明朝统治史也是特务组织的最猖獗、社会最黑暗的发展史。然而,读过《三国志》的人,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经建立

  • 揭秘:历史上日本女王竟曾借助曹魏力量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日本

    导读: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国,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倭国距离东汉乐浪郡一万二千里,在韩国东南,是个岛屿之国。在东汉时期倭国有大小诸侯国百余个,大小诸侯均称王,最大的倭王居住在雅马台国。古代的倭国人个子矮小,喜欢黥面文身,文身以左右、大小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女人披发,衣着简单,用一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