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4/1/4 8:26:41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起历朝历代的特务机构,大家都会想起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内厂。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组织到朱棣的发扬光大,纵观276年的明朝统治史也是特务组织的最猖獗、社会最黑暗的发展史。然而,读过《三国志》的人,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成熟的特务政治体系了。

三国时期是个乱世,群雄揭竿而起,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会秩序、道德秩序,有武器就是草头王。当时在曹操的阵营里,人才来自各个方面,有投降过去的,也有各种背景的社会势力的代表,可谓是龙蛇混杂。再者,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

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阵营里各路人马的力量,同时又能对他们进行有力的约束呢?又能让曹操用起来放心呢?“校事”就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一个类似于明朝锦衣卫、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也就是曹操建立起一套独特的监察制度,以特务政治的方式达到全面控制局面的目的。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有记载:“时置校事卢洪、赵达等,使察群下。”说明卢洪是中国特务第一人。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在古籍中的记录实属不多。但古籍中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

在军事上,曹操为了确保每次出征的将领能够万无一失,以照顾为名,实则对将领和官兵的家属实施人质般的扣押,同时派出身边的近臣侍从随军进行监督。在民政方面,除了既有的体制传统之外,曹操还暗中建立了一套秘密的检查体系,把人事权和考察权集中在自己手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这种监察体制延续到曹丕称帝的时候还一直存在,俨然成为皇帝进行统治的日常手段。就在曹丕登上皇位的几年内,通过这种秘密监察系统查办的案件就多达上万件。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可以确定的有几个方面:一是校事有秘密监视和接受检举的权力,可不具体执行法律程序。也就是说,他们不对罪犯进行审判和定罪执行。二是他们只向皇帝做秘密报告,然后由皇帝转给相关官员进行系统审判和执行惩罚。三是这帮秘密机构的成员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全国军民,不管是谁,要是想告密,都知道去哪里找他们。说白了,这就是一帮只对皇帝负责的秘密机构,跟正常的官僚体系没有交叉关系。

高柔,曹操时期的最高大法官。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制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曹操却回答:“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事无大小皆能侦悉),使贤人君之为之,则不能也。”

曹操说得很坦然,如果将全部精力用在“刺举”上,贤人君子能做得到吗?一般出身名门的人,都希望自己光明正大的在正常的官僚体系里当官,没人愿意进入到这种不能见光的系统里去当秘密警察。所以当时担任这些秘密官员的,都是些出身不咋地的人。虽说是出身不好和人品不咋地不能画上等号,可是你想啊,这些人,平时那些名门望族都不拿他们当回事,一下子有了最高统治者直接赋予的权力,还没有任何监督。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做的事,还不能在阳光下进行。不管是谁,进了这种系统,想不为所欲为都难。事实上,这些人也确实是做了很多坏事。比如说过去被谁拿白眼看过,这时候随便找个罪名,就把这人给办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组织,也就很好的能够防止正常的官僚体系里的官员只报喜不报忧。

这些校事是在曹操的默许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没拿他们当人看,最起码没把他们跟贤人君子同等对待,这也是曹操对待“特务”的态度跟大明王朝统治者宠信特务的最大区别。毕竟,曹操是个做大事的人,他想的是重建国家和社会。不管什么时候,这样的抱负,都少不了士大夫也就是君子们的合作。曹操用这些小人,其实也是给这些精英们一个警告:我干大事少不了你们,可是你们也要明白,我也能治得了你们。否则像高柔那样的正直法官也会遭特务暗算。

曹操明知道那些校事都是小人的情况下,还对他们加以重用,只不过是为了在当时的局势下保持系统的平衡,以便可以达到全面控制。待到曹操把江山事业做的越来越大的时候,为了网罗天下士人君子,就会把几个别恶名最大的校事给杀掉。

你看,只对皇权负责的秘密机构虽然从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并形成制度的,还是曹操,而且也是在曹操之后,才逐渐形成了一种政治套路:在局势混乱尤其是格局还不成熟的时候,任用小人组成秘密机构、充当政治打手的角色,等到局势稳定和格局形成之后,再把这些小人杀掉,来平定人心。由此看来,曹操不愧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之道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日本女王竟曾借助曹魏力量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日本

    导读: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国,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倭国距离东汉乐浪郡一万二千里,在韩国东南,是个岛屿之国。在东汉时期倭国有大小诸侯国百余个,大小诸侯均称王,最大的倭王居住在雅马台国。古代的倭国人个子矮小,喜欢黥面文身,文身以左右、大小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女人披发,衣着简单,用一块布

  • 蜀汉大将魏延究竟有没有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蜀汉大将魏延究竟有没有叛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延是蜀汉国刘禅时期少有的大将,无论是资历、军衔、爵位还是能力,都是诸葛亮、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之后其他的人难以相比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蜀汉国正需要军事将领的时候,随着诸葛亮的死去而被杀。而他死后,其家被灭三族,这无疑是一种谋逆叛乱的罪

  •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将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论资历和地位,应是“独眼将”夏侯。夏侯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在曹营诸将中,他出道最早。“太祖初起,常为裨将,从征伐。(《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未标注者同)”裨将者,副将也。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太祖兵少,乃与夏侯等谐扬州募兵”(

  • 自古红颜多薄命:大小二乔难逃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大小二乔难逃宿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在周瑜的协助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有位乔公,有两位号称国色天香的女儿,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乔公看到这两位将军少年了得,战功赫赫,便把自己的这对姊妹花嫁给二人。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

  • 屏风后的蔡夫人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屏风

    屏风后的蔡夫人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夫人左右一切,对丈夫,可能是好事,也可能并非好事。尤其丈夫拥有权力,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夫人起到好的作用,也许并不显着,但一旦起不好作用的话,则必然要酿成悲剧。在家庭范围内,怕老婆,顶多名声不雅。但朝廷可不是家庭,后妃要插手朝政,影响所及,后果严重

  • 诸葛亮老婆黄氏为何被后人说成丑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丑女

    诸葛亮老婆黄氏为何被后人说成丑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是丑女,这一观点流传已久,估计论名气,黄氏可以排名中国古代十大丑女之列。为何人们会认为黄氏相貌丑陋呢?还是由于罗贯中的贡献:“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手下战斗力爆棚的“死亡骑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枭雄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手下战斗力爆棚的“死亡骑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在位是并没有自封为帝,但是却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

  • 解密曹魏名臣荀之死:居然跟杨修有莫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之死

    解密曹魏名臣荀之死:居然跟杨修有莫大关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曹操赤壁兵败后,意志消沉,茶饭不思。他给汉献帝告了个病假,从此,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当然,曹操也没闲着,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开始潜心撰写他的《孟德新书》。据主簿杨修讲,他拜读过其中的一些章节,很精彩,这确实是一本凝聚了曹丞相一

  •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最成功的忍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忍者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最成功的忍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说,忍耐是远离灾祸的法宝。而集儒家的深邃和道家的机敏于一身的曾国藩则认为: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惟一法门。东汉末年的三国:曹魏、蜀汉、孙吴,战火纷飞,英豪迭起,无数英雄叱咤风

  • 三国武圣关羽人生最大的污点:差点死于张飞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污点

    三国武圣关羽人生最大的污点:差点死于张飞刀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投降曹操这个污点,和关羽成为神灵的不朽形象,这是一个令文学家难以为之圆其说的矛盾。有一出京剧,叫《古城会》,就表演的这段故事。在芒砀山落草的张飞,因为关羽降过曹操,不信任他,一时间产生出要杀掉他的念头。他也为无法辩白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