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奴隶出身却重视文化教育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奴隶出身却重视文化教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62 更新时间:2023/12/28 17:49:45

公元318年七月,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发生分裂,十月,刘聪的侄儿刘曜即位,并于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大将石勒也不受刘曜节制,自称赵王。

石勒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居住并州。因并州闹饥荒,他与部落离散,沦为奴隶和佣人。石勒不堪折磨,就招集流亡农民,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队伍。307年石勒投奔刘渊为将。

石勒没有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任大将后,认为要成大业,不能只凭武力,要靠谋略。于是,他把汉族士人张宾请来为他出谋划策,并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寒士,组成“君子营”。

石勒骁勇善战,加上张宾等谋士的辅佐,势力迅速强大。公元328年,灭前赵,俘刘曜。330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为赵。史称“后赵”。

石勒对读书人十分重视。他当了皇帝后,命令部下,捉到读书人不许杀害,一定要送到襄国,由他亲自处置。在张宾的建议下,他设立了学校,让其将领子弟进学校读书;建立保举和考试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考核评定,都可以做官。

石勒喜欢书,因自己不识字,就找人给他读书。他在听书时,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时,他说:“唉!刘邦采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还能够坐稳天下吗?”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说,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才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就对啦。”

正是由于石勒如此重视文化教育,起用人才,施行开明政治,使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

标签: 汉书

更多文章

  • 西晋李特的“流民”军: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流民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氐(音dī)

  • 淝水岸边的“二五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岸边

    280年,西晋军队逼近东吴首都建业,末代皇帝孙皓学着刘禅的样子叫人把自己捆起来,然后带着棺材出城投降。西晋的将领替他松绑,然后一把火烧了空棺材,这一连串的古代行为艺术分别代表了失败者的恭顺和胜利者的宽容。晋武帝司马炎虽然资质平平但不算残暴,所以刘禅和孙皓这两个失败者都落得个混吃等死的较好结局。司马家

  • 胡威——《晋书》卷九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书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他父亲胡质在三国魏政权中以忠正清廉而着称,任官至征东将军、荆州(治今河南新野)刺史。胡威自小就廉洁谨慎,他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父亲时,没有车队仆从,只是单身骑驴而行。在归途中,当他发现沿途对他加以照顾的人是父亲帐下的都督时,就把父亲给的一匹绢偿还给都督

  • 第一节 抵御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晋武帝在位期间,明白要想国家繁荣,必须先让国家安宁,于是他重用大将,抵御入侵,降服四海,使国家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在西晋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使经济繁荣,国家强大,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的。可是东汉末年以来的频战和动乱,使当时全国的人口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耗。损耗的原因,主

  • 晋朝不装的两个另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

    晋朝“装”已经成了风气,成了社会主流评价标准,不这样做的人,要么被认为是俗人,要么被认为是傻子。罗友和王述,就是这样的两个傻子。罗友出身贫寒,曾在大将军桓温门下当宾客,后来因为有才,出任过广州刺史和益州刺史。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他穷时,曾到别人家乞食祭祀祖先用的

  • 宋武帝刘裕建立南朝第一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朝

    刘裕成了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面对的东晋是皇权屡受权臣摧残、四大家族相继衰落的局面。国家动乱不断,人民苦于连年征战。史称当时“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刘裕以崇高的威望和手握的实权,“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可见

  • 中国历史上鲜有的贤内助,但是自私起来却也是无比的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也是

    隋文帝杨坚,也算得上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了。他代周建隋,结束了中国自东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开皇之治,更是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据史书记载,杨坚性深沉。虽有文武大略,杀敌之勇。但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大人物一样,杨坚也是个惧内的人。杨坚的妻子是一位汉化的鲜卑族女子,名叫独孤伽罗。独孤伽罗

  • 和尚皇帝,萧衍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和尚皇帝”,他博学能文,长于诗赋,精通音律,还擅长书法。萧衍曾在齐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而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了帝位,建立了梁朝。后来,萧衍却沉迷于佛学,无心朝政,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最终使梁朝灭亡。■文武双全,博学多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

  • 隋朝名相苏威的人物简介,苏威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生平事迹

    苏威出身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苏氏,世家名门。苏威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成熟。他五岁丧父,悲哀如同成年人。北周太祖时,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很是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他。但是苏威见宇文护专权,恐怕灾祸连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却遭到叔父逼迫,还是不能免于为官。但苏威时常隐

  • 第八章 东晋桓温,『奸臣』的英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奸臣

    在现代许多电视剧,特别是言情剧里,某些反面角色,尤其是擅长搞阴谋诡计,大奸大恶,气得观众恨不得冲上去咬几口的奸角,往往都会有这样一句通用的台词:“大丈夫,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第一个说这句俗话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东晋时代着名的权臣桓温。如果不了解历史真相,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