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威——《晋书》卷九〇

胡威——《晋书》卷九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84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1:23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他父亲胡质三国魏政权中以忠正清廉而着称,任官至征东将军、荆州(治今河南新野)刺史。胡威自小就廉洁谨慎,他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父亲时,没有车队仆从,只是单身骑驴而行。在归途中,当他发现沿途对他加以照顾的人是父亲帐下的都督时,就把父亲给的一匹绢偿还给都督,并与都督分手。胡威在魏、晋之际历任侍御史、徐州刺史、豫州刺史、尚书、青州刺史等职,仍以清慎着称。曾劝谏晋武帝不可对高官贵戚过于宽纵,但未被采纳,死于青州刺史任上。

胡威,字伯武,他又名胡貔,是淮南寿春人。他父亲胡质,以忠正清廉着称,年轻时与同乡人蒋济朱绩在长江、淮南之间都很有名气,出仕三国魏政权,官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胡威自小就砥砺自己的志。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自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以及僮仆,只是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每到一个客站,胡威就自己放驴、取柴作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起上道。到达荆州后,胡威拜见父亲,在驿站中停留了十余天,然后向父亲告辞,父亲赐他一匹绢以供路途上使用。胡威说:“您为人清高,不知是在何处得到此绢的?”胡质说:“这是我俸禄的结余,以作为你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告辞返京。胡质帐下的都督在胡威未出发前,就请假还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一起行走数百里后,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以得知实情,既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以后,胡威在其他信中将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胡威以后出任侍御史,历任南乡侯,安丰太守,迁任徐州刺史。他勤于处理政事,治理得法,当地风化大行。

以后胡威奉召入朝,晋武帝司马炎与他谈论过去的事情,于是感叹他父亲胡质的清廉作风,对胡威说:“你与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父亲在哪方面比你强呢?”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惟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惟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远不及父亲。”晋武帝认为胡威的回答直率而且婉转,谦合而又恭顺。胡威又迁任监豫州清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以后,他又奉召入朝担任尚书,加奉车都尉。

胡威曾批评晋武帝对臣下过于宽纵,晋武帝说:“对于尚书郎以下的官吏,我从不加以宽兔。”胡威说:“我所指的,并不在于丞、郎、令史等中下级官吏,正是说的象我这样的人也不可宽纵,才可以肃清风化,严明法纪。”他又被任命为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因功被封为平春侯,太康元年,他死于任上,朝廷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清军事、镇东将军,其余如故,又赐给谥号称烈。他儿子胡奕承袭他的爵位。

胡奕字次孙,出仕西晋,官至平东将军。胡威的弟弟胡罴,字季象,也有才干,官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原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着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着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直而婉,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余如故,谥曰烈。子奕嗣。

奕字次孙,仕至平东将军。威弟罴,字季象,亦有干用,仕至益州刺史、安东将军。

标签: 晋书

更多文章

  • 第一节 抵御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晋武帝在位期间,明白要想国家繁荣,必须先让国家安宁,于是他重用大将,抵御入侵,降服四海,使国家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在西晋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使经济繁荣,国家强大,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的。可是东汉末年以来的频战和动乱,使当时全国的人口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耗。损耗的原因,主

  • 晋朝不装的两个另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

    晋朝“装”已经成了风气,成了社会主流评价标准,不这样做的人,要么被认为是俗人,要么被认为是傻子。罗友和王述,就是这样的两个傻子。罗友出身贫寒,曾在大将军桓温门下当宾客,后来因为有才,出任过广州刺史和益州刺史。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他穷时,曾到别人家乞食祭祀祖先用的

  • 宋武帝刘裕建立南朝第一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朝

    刘裕成了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面对的东晋是皇权屡受权臣摧残、四大家族相继衰落的局面。国家动乱不断,人民苦于连年征战。史称当时“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刘裕以崇高的威望和手握的实权,“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可见

  • 中国历史上鲜有的贤内助,但是自私起来却也是无比的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也是

    隋文帝杨坚,也算得上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了。他代周建隋,结束了中国自东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分崩离析的局面。开皇之治,更是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据史书记载,杨坚性深沉。虽有文武大略,杀敌之勇。但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大人物一样,杨坚也是个惧内的人。杨坚的妻子是一位汉化的鲜卑族女子,名叫独孤伽罗。独孤伽罗

  • 和尚皇帝,萧衍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和尚皇帝”,他博学能文,长于诗赋,精通音律,还擅长书法。萧衍曾在齐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而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了帝位,建立了梁朝。后来,萧衍却沉迷于佛学,无心朝政,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最终使梁朝灭亡。■文武双全,博学多才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

  • 隋朝名相苏威的人物简介,苏威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生平事迹

    苏威出身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苏氏,世家名门。苏威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成熟。他五岁丧父,悲哀如同成年人。北周太祖时,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很是礼遇,把自己的女儿新兴主嫁给他。但是苏威见宇文护专权,恐怕灾祸连累自己,逃到深山中,却遭到叔父逼迫,还是不能免于为官。但苏威时常隐

  • 第八章 东晋桓温,『奸臣』的英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奸臣

    在现代许多电视剧,特别是言情剧里,某些反面角色,尤其是擅长搞阴谋诡计,大奸大恶,气得观众恨不得冲上去咬几口的奸角,往往都会有这样一句通用的台词:“大丈夫,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第一个说这句俗话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就是东晋时代着名的权臣桓温。如果不了解历史真相,把这

  • 石崇是怎样的人?谱“明君之歌”,教“忘忧之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的人

    绿珠,姓梁。聪颖伶俐,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西晋太康年间,石崇以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时值赵王司马伦专权,伦之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向石崇索要绿珠不遂,极愤,领兵围金谷园,绿珠坠楼自尽。唐代诗人杜牧咏《金谷园》诗曰:“繁华事散遂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

  • 揭秘:陈寿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陈寿出生在哪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代表作品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其师谯周对他给予这样的评价:卿必以才

  • 统一北方,社会安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后来,又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引领下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中原长达一百多年的混战局面,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环境。■正式称帝,整治国家拓跋珪于平城正式称帝后,为了稳固新建的国家,在国内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他大量吸纳汉族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