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奇特的风景:谁都想称帝谁都不敢称帝

三国奇特的风景:谁都想称帝谁都不敢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4/1/17 0:25:03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不足为奇的例子。

当时,那些军阀心里都明白,什么事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皇帝。势力强大如曹操者,而且已经挟天子从洛阳到了许都以令诸侯,汉献帝成了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也不敢生这个替而代之的念头。孙权有一次上表,建议他干脆称帝算了。他说,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呢!所以他一生未曾染指帝座。直到他儿子曹丕,才把献帝废掉。

蠢货袁术,因为得了孙坚质押的玉玺,就如俗话讲的,开始头脑膨胀,发起高烧来了,蠢人之所以蠢,就在于他不觉得自己蠢。于是,糊涂加上野心的驱使,就在淮南建立袁记小朝廷了。称帝建号,立子封妃,龙车凤辇,祀南北郊,那些拙劣的表演,令人作呕,也招天下人恨。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称帝号,但他一心想当皇帝,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已经失去最后一点自知之明。这也是名人很容易犯的自负悲剧,脑细胞退化,对新鲜事物失敏,可自我感觉仍然可怕地良好,加之不甘寂寞,便有种种失态的举止,发霉的语言,横生事端,倒行逆施,终于不可逆转地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你当什么不好,偏要当皇帝,俗话叫“作死”或者“找死”者,即是此意了。

如果说,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存有非分之想的话,叫做野心,那么无妨认为这种野心是人皆有之的了。拿破仑有句名言,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若是每个人都规规矩矩,只想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而不想其他,像工蚁工蜂那样,捧着多大的碗,吃多少的饭,在这样毫无竞争,没有比赛,不求长短,无所角逐的世界里,还有什么进步可言?任何不安于分的想法、做法,在自己是追求,是理想,是奋斗目标,而在别的利害相关的人眼里,很可能被视作野心的。

所以,野心不可怕,而是在于实现野心的过程中,不择手段,狂妄愚蠢,便只有失败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了。若是像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一样,愈陷愈深而不能自拔,如同失控的汽车,在下坡路上滑行,最后除车毁人亡一途,焉有他哉?懂得节制,掌握分寸,步步为营,进退有度,那就是谁也莫奈你何的另外一回事了。曹操未必不想当皇帝,刘备亦如此,孙策、孙权,概不例外。他们的野心比袁术更甚,只不过能够通达识时,知己知彼,不轻举妄动罢了。

因为汉献帝是一张牌,谁抓在手里,就可以利用他的剩余价值。但谁要自己称帝,就等于竖一个靶子,让众人当目标瞄准射击了。所以,袁术的下场,并不比乃兄袁绍更好些,这一对四世三公的子弟,是《三国演义》这部书最早退出历史舞台的丑角。袁术一出场,是以断孙文台的粮草开始,最后,他没想到,自己也死于断粮断水之中。

这自然是活该的报应了。

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在这场成则为王败则寇的争霸战中,不堪一击的袁术,第一,输得很快;第二,输得很惨。看起来,名门之后,只是牌子响亮,不动正格的话,端起个架子,还可以唬一唬人,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要大出洋相了。后将军南阳太守袁公路,在各路诸侯的争斗中,表现得最为草包。要是在京剧舞台上,他的鼻子大概应该抹一块白粉的。

袁术据寿春时,户口数百万,本可以干一番事业。可他“奢淫肆欲,征敛无度,百姓苦之”。与其兄袁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其兄弟携贰,舍近交远如此”。僭号称帝以后,“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罗,余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闲空尽,人民相食”(陈寿:《三国志》)。

《资治通鉴》说:“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对这两兄弟,尤其是后一位,对于百姓的摧残,是不以为然的。

每个时代,在其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之际,总有一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野心家、失意政客、无耻文人,和一些压根儿就是低能儿、白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的痞子之类,因缘际会,于潮流中被推到了峰顶,居然人模狗样地也神气起来。所谓“沐猴而冠”,就指的是这些一下子站在舞台脚灯前的新贵们。

这大概就叫历史的误会了。

有的人连句整话也说不好,智商甚低,可唯辟作威,唯辟作福。有的人做一名衙役,鸣锣开道,也许称职,却位居三司,封疆一方,吆五喝六。还有的,灾荒之年,让没粮吃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居然做了皇帝。因此,在这些昏庸之辈的统治下,可想而知,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好日子了。

标签: 奇特

更多文章

  • 吴国灭亡,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国

    诸葛恪辅政及征魏吴太元元年(251年),孙权得了风疾,太子孙亮年仅九岁,需要物色一个精干而可靠的辅政大臣。当时以大将军诸葛恪的声望最高,官为侍中的宗室孙峻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孙权“嫌恪刚愎自用”,但又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召诸葛恪从武昌回朝。诸葛恪动身前,和他共同镇守武昌的上大将军吕岱告诫说:“世

  • 三国时期的大将对阵时真的会大战二百余回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将

    《演义》中经常有用“回合”的交战用语,如第65回,写与白天大战两百多个回合,晚上又接着交战,又是数十个回合。三国时期将帅之间的交战用的都是“回合”一词。“回合”本是指古代交战时的一来一往。合就是交、交战的意思,最开始“回”与“合”指的是车战中的一次交战。到西汉初期都是以车战为主的,车战开始的时候,交

  • 微观三国: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羽扇

    微观三国: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装束。裴启《语材》曾记述这样一件事,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之滨对阵时

  • 关羽无法真心归顺曹操的原因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

    关羽无法真心归顺曹操的原因都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的政治信念是与刘备一起“灭贼兴汉”。所谓“贼”者,泛指东汉末年拥兵作乱的各路实力人物,确指有实力控制皇室,扰乱朝纲,一手摭天的权臣董卓、曹操等超级军阀。公元200年前,刘备被曹操打败,落荒而逃,生死不明。负责镇守刘备老巢徐州所属的下

  •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帝城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后人对刘备白帝城托孤事件的认识就是以这两段记载为基础的。它为读者营造出了君臣鱼水情深的景象,锻造了一段难得的佳话。刘备将军政大权和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尽瘁的誓言。然而,这样的描写太过简略了。详细的历史是怎

  •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忠(?-220年),表字汉升,也有“汉叔”一说,南阳人(今河南南阳)。黄忠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开始在刘表麾下当中郎将,后来投降刘备,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随刘备入川攻取成都,封讨虏将军。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定军山一战

  • 三国名人之蜀汉名臣大将军费t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

    三国时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人物档案字:文伟生卒?―253终属:蜀籍贯:荆州江夏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市孝昌县人)官至:大将军谥曰敬谥号:敬侯子:费承、费恭简明史费t字文伟,江夏(今湖

  • 诸葛亮七擒孟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公元226年,诸葛亮任蜀国丞相,事无大小,亲自从公决断;因而,国泰民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天,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兴兵12万,犯境侵掠。军情紧急,诸葛亮奏请后主刘禅,率兵前去擒剿蛮匪。孔明率军深入蛮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挥若定。一天,他升帐传令,命大将赵云、魏延、王平、马忠、张嶷、

  • 为何诸葛亮不应该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为何诸葛亮不应该北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北伐路线图个人观点:首先,后主刘禅虽然比温和,没有给蜀国造成大的动荡,也没有发生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明君。他心里没有那种我不能只局限于蜀地,应该想办法进入中原,去创造更大的基业的君主。可能这也和人有关吧,他天生骨子里就没有那

  • 张角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巾起义

    张角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告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在我国历史上,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境地。到了东汉末年,这种社会现状更是加剧,朝廷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