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38 更新时间:2024/1/15 1:59:36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后人对刘备白帝城托孤事件的认识就是以这两段记载为基础的。它为读者营造出了君臣鱼水情深的景象,锻造了一段难得的佳话。刘备将军政大权和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尽瘁的誓言。然而,这样的描写太过简略了。详细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当年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场呢?以在场者的不同视角出发,白帝城托孤又是怎么样的一个重大事件呢?

刘备白帝城托孤为什么选择诸葛亮?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实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军也是原从派系掌握的主力军队。?

刘备得到新野,不仅获得了发展的据点,也获得了与荆州世族增进关系的据点。荆州大世族势力有蒯家、蔡家、庞家、黄家、马家、习家等。刘备最终取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这些人人多势众,组成了作为蜀汉政权支柱的荆州派系。荆州派系支持刘备进取四川,在关羽失荆州后则支持刘备攻吴。四川的多数世族在刘备执政后,也都转而支持蜀汉政权。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组成了四川派系。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首先必须取得控制军队和政权多数的荆州派系的支持。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满足了这个最重要的要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友;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自己岳父;原在荆州主掌行政的蒯家是诸葛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自己的妻舅;庞家是诸葛二姐的婆家。通过这些直接关系的转折,诸葛亮又和马家、习家等牵连上了关系。诸葛亮绝不是什么“躬耕南阳的布衣”,而是荆州派系关系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另外,诸葛亮是战后人才凋敝的蜀汉政权中声望、资历的最高者。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经先后亡故。东征失败,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黄权被迫投降魏国。同时,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妻舅、安汉将军糜竺相继去世。蜀国已经没有人可以在资历和名望上与时任丞相的诸葛亮相匹敌了。

所以刘备面临的不是挑选谁为“辅命大臣”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人尽心辅助幼儿、延续政权的问题。正史的说法是刘备以情动人,他一方面告诫儿子对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对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听从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当众大大夸了诸葛亮一番(顺便贬低了老对手曹操的儿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实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

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的行为举止虽然如此,但其中大有可琢磨之处。

第一,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中这样评价诸葛亮,都要以皇位相赠了,作为丞相前来听取遗嘱的诸葛亮来说,除了固辞相让外,难道还有第二种选择吗?如果诸葛亮当众说,那我就看情况办吧,能辅则辅,不能辅就夺位,诸葛亮还如何获得“辅命大臣”的地位,甚至如何在今后的朝廷立足?

刘备很可能早就“在帐中伏下刀斧手二百,只等举杯为号,一拥而上,乱刃分尸”。在这风动兵起的深夜,诸葛亮立即表演了一场涕泪横流的戏,“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如果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真是鱼水情深,推心置腹,刘备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当众与诸葛亮推来让去。

第二,刘备料定诸葛亮的回答只能是惟一的,借诸葛亮的嘴约束他今后的执政行为。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誓言是当众发的,耳闻者数以百计。如果诸葛亮日后心怀篡逆或试图篡逆,立即就失去了道德优势。中国传统文人都重名声,尤以东汉为最。

不管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白帝城托孤都是以退为进的成功战略。日后的政治发展都证明刘备对刘禅的判断,对未来的把握是正确的。刘备“诚心诚意,举国相托”;而诸葛亮“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树立了千古明君忠臣的典范。承诺毕竟是苍白无力的。刘备临终前还设计了复杂的权力结构,对诸葛亮进行实质限制。这就是将身后的权力三分给了三个派系。刘备召见诸葛亮的同时也召见了尚书令李严,在任命诸葛亮为“辅命大臣”的同时也让李严“同为顾命”。

在蜀汉政权中,李严历任裨将军、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在地方官任上,李严表现出了出色能力,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又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短短两年就将郡城整修一新,“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

李严的政绩和官职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诸葛亮为头号辅命大臣,同时让李严“同为辅命大臣”,“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样的权力结构正好让诸葛亮和李严互相制衡,防范的对象是照行丞相事的诸葛亮。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刘备多次笼络提拔李严,并籍由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础,为诸葛亮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立面。刘备选择李严与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为李严本身与诸葛亮是同乡,在荆州和四川两大派系中都有关系。这就为双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以免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内讧激烈,难以控制。

最后要出场的是原从派系的代表――赵云。刘备的事业是因他们而起的,临终前也召见了他们。原从派系是反对刘备的伐吴决策的,因此没有参与东征。赵云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江州,聚拢着原从派系的最后血脉。战败后,蜀汉政权还全赖这支生力军在川东稳住阵脚。“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各方都非常清楚,随着征伐无常、后继乏人,原从派系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三派中最弱的一派,原从派系非常适合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赵云的威望和控制的军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砝码。尽管之后赵云依然低调,从来没有利用这一法宝,但他及其派系始终是隐藏在花丛后的大炮。

至此,一代枭雄刘备画上了生命句号!刘禅时代正式开始。

标签: 白帝城

更多文章

  •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忠(?-220年),表字汉升,也有“汉叔”一说,南阳人(今河南南阳)。黄忠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开始在刘表麾下当中郎将,后来投降刘备,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随刘备入川攻取成都,封讨虏将军。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定军山一战

  • 三国名人之蜀汉名臣大将军费t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

    三国时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人物档案字:文伟生卒?―253终属:蜀籍贯:荆州江夏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市孝昌县人)官至:大将军谥曰敬谥号:敬侯子:费承、费恭简明史费t字文伟,江夏(今湖

  • 诸葛亮七擒孟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公元226年,诸葛亮任蜀国丞相,事无大小,亲自从公决断;因而,国泰民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天,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兴兵12万,犯境侵掠。军情紧急,诸葛亮奏请后主刘禅,率兵前去擒剿蛮匪。孔明率军深入蛮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挥若定。一天,他升帐传令,命大将赵云、魏延、王平、马忠、张嶷、

  • 为何诸葛亮不应该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为何诸葛亮不应该北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北伐路线图个人观点:首先,后主刘禅虽然比温和,没有给蜀国造成大的动荡,也没有发生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事情。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明君。他心里没有那种我不能只局限于蜀地,应该想办法进入中原,去创造更大的基业的君主。可能这也和人有关吧,他天生骨子里就没有那

  • 张角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巾起义

    张角黄巾起义为何以失败告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在我国历史上,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境地。到了东汉末年,这种社会现状更是加剧,朝廷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

  • 张飞是个怎样的人?张飞的性格有何缺点和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的人

    张飞是个怎样的人?张飞的性格有何缺点和优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这是《三国志》的作者评价张飞时说过的话。张飞虽勇猛但是却缺乏智谋,而且性格狂躁拥有暴力倾向,张飞性格特点可以

  • 徐晃怎么死的? 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有过

    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晃怎么死的?曹魏名将徐晃有过什么战绩?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

  •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死地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于死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志》:荀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

  • 诸葛亮如何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奇谋

    诸葛亮如何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

  • 揭:诸葛亮“弃曹操投刘备”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谜

    曹操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