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官渡之战”中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揭秘:“官渡之战”中袁绍到底输在哪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4/1/14 8:32:26

揭秘:“官渡之战”中袁绍到底输在哪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正史上,官渡之战爆发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后面内容更精彩

野燕麦键力片给你3倍的硬度,10倍的激爽

在这之前的199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袁绍兼并公孙瓒,得了幽、冀、青、并四州,雄踞河北,意欲南向以争天下。斯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序幕由此拉开。

次年正月,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了长达八九个月你死我活的大会战。结果,曹操以区区两万疲惫之师(一说三万)力克袁绍,“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将北方之地尽收囊中,完成了地区统一。

就《三国演义》的叙述而言,官渡之战这个桥段并不如赤壁之战写得精彩,但其中的胜败原因,特别是双方主要领导人的驭臣之术及其产生的迥异后果,足以让我们不必亲历刀光剑影,也能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尽管当时后世学人多有总结,唯其“多有总结”,才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后面内容更精彩

那么,袁绍为何会输?他到底输在哪儿

不懂因时乘势,错失良机。

在权术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环境因素,也只有这样,权术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这个不难理解吧?好比百姓深受洪涝之苦,政府乘机动水利项目,民众自然不会反对。这就叫因时乘势。

<!–shwcend–>

袁绍的败因,正始于不懂得这一点。

官渡之战前,曹操兵发徐州攻刘备,田丰建议袁绍偷袭许昌(“举军而袭其后”),这无疑是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但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加以拒绝。等曹操回师,奇袭许都的时机已失,袁绍却开始兴师动众讨伐曹操了。田丰通过分析双方兵力部署优劣,认为曹军粮食不足,建议用持久战跟曹操拼消耗,袁绍又不予采纳,还把田丰关了起来。

后面内容更精彩

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总感觉袁绍不是个正常人,用现在的时髦词儿来形容,属“自愿精神病”.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个评价太客气了。诸葛所谓的“人谋”,当指战略、智慧而言。袁绍手下不缺智囊,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可是外脑再多又有何用?领导不懂变通,一意孤行,跟神经病似的,焉能不惨败

回到现实中,如今各地城管几成众矢之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领导该如何因时乘势的运用权术?窃以为不外乎两点:一是切实妥善的改变执法作风,用事实左右舆论,而不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二是要在扭转形象上多下功夫,许多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都是因时乘势的结果。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地方城管执法部门已经在这么做,希望坚持下去。

轻忽作用目标,输于沟通。

权术的作用目标是人,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第一位的。

当袁绍南下,曹操曾聚集文武商议对策,孔融和荀之间的一段论辩特别引人注目。孔融:“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荀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孔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荀笑曰:“……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

后面内容更精彩

荀原来就是从袁绍阵营投奔过来的,对袁营的情况最了解。其后袁绍阵营发生的一连串内讧,果然验证了他的判断:田丰在大战前因直言忠谏被下狱,最终受逢纪谗言而死;审配在军情紧急之际,将许攸子侄收捕下狱,逼许攸临阵叛逃曹营;郭图用谗言逼走了袁绍手下大将张合与高览

实际上,战事相持到十月,曹营已经绝粮,必须向后方的许昌紧急求援。但许攸一反叛,向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整个战局随之翻盘,急转直下。

<!–shwcend–>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所谓“神机妙算”诸葛亮给刘备的五个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神机妙算

    所谓“神机妙算”诸葛亮给刘备的五个馊主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造像诸葛亮家族在东吴从显赫一时到族灭全过程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

  • 草船借箭主角竟然是孙权?曹操最后为何无奈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主角竟然是孙权?曹操最后为何无奈撤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11年到公元219年,建业成为东吴的行政中心有9年,因为孙权还没有称帝,所以六朝古都并不是从这年算起。但对建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孙权在楚国金陵邑的故址石头山上筑城,名叫石头城,作为军事要塞,也就是现在清凉山一带。南京的政治

  • 赤壁之战东吴完胜 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吴

    赤壁之战东吴完胜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

  • 孙权为什么要把荆州借给刘备?迫不得已才借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

    孙权为什么要把荆州借给刘备?迫不得已才借给刘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荆州7个郡,大致位置示意图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

  • 刘备卖草鞋的故事 刘备卖草鞋歇后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草鞋

    在群星灿烂的三国英雄谱上,刘备无疑是最璀璨的,最耀眼的一个。从摆地摊到穿龙袍,没有超人的文韬武略,没有过人的领袖气质,那完全是白日做梦。枭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魏武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如果说这句话并非其由衷之言,那在赤壁之战后他对众将领所说“刘备,吾俦也”,则应

  • 司马芝――《三国志》卷一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

    司马芝(生卒年不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曾以遵守礼义著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连曹操夫人卡太后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属,不谋私利,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他的儿子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失街亭。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他发展生产,积累经济实力;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稳定了国内政局;然后北上汉中,准备伐魏。在蜀汉建兴六年,他率军绕秦岭西侧,出祁山,先后拿下天水、南安、永安三郡,魏国关中动摇。魏

  • 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北伐战略失误造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略

    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北伐战略失误造成的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

  • 历史上的三国,真的叫,魏国,蜀国,吴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国

    历史上的三国,真的叫,魏国,蜀国,吴国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风云激荡的三国,我们都知道那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峥嵘历史。也都耳熟能详是魏、蜀、吴三方相掐。因此三国就是魏蜀吴三国,貌似没有什么异议。然而真实的历史还真不是这样。公元220年,曹操的次子曹丕,做了一件他老爹做梦都想做的事情,

  • 郭女王是谁 三国乱世佳人有着什么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乱世佳人

    郭女王是谁三国乱世佳人有着什么样的经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郭女王是真正的女王,她是的妻子,大家都知道是魏国的皇帝,那么郭女王自然是皇后,史称文德皇后郭氏(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安平广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东汉末年南郡太守郭永的女儿,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皇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