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门阀政治,王马共存

门阀政治,王马共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76 更新时间:2024/1/11 7:27:54

当初,刘渊起兵后,中原的形势越来越混乱。西晋琅玡王司马睿采用王导的谋略。请求去镇守建邺(今南京),等待时机重兴晋室。在王导、王敦等人的帮助下,他宽待建邺的地方势力,着力平叛,经营了将近十年,终于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占领了长安,西晋覆灭。司马睿随即自立为帝,仍以晋为国号,史称“东晋”。由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和北方十六国相持的时期。

■琅玡避难,窥伺良机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觐的儿子,字景文,出生在洛阳。司马觐死后,司马睿承袭了父亲的琅玡王爵,那年他才15岁。就在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辞世。即位的司马衷愚笨,不能执掌大权,因此宫廷内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战。

时势险恶,司马睿虽是皇亲,却没有权势,只能为了保住性命尽量不参与政事。偌大的洛阳城,只有王导和他走得最近。王导,字茂弘,是北方贵族琅邪王氏的后人,也是名贯京都的王衍的族弟。王导颇具才识,很有抱负,想借司马睿这个皇室宗亲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多次劝说司马睿远离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暗地里扩展势力。可惜司马睿一直没找到好的时机。

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年),诸王的争斗到达了白热化。成都王司马颖逼迫惠帝立他为皇位继任者,随后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司马颖残暴独断,遭到了一些权贵的憎恨。时任尚书令的东海王司马越借此时机以惠帝之名发布檄文,召集四方将士讨伐司马颖。29岁的司马睿借机投靠了司马越,参与了这场战斗,任左将军。

双方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展开激战,最终司马越战败,逃往自己的封地。司马颖胁迫晋惠帝和跟随部队的司马睿等大臣返回了邺城,杀了战前劝自己投降的司马繇。司马睿担心此事会牵连到自己,就寻机逃离了邺城,到洛阳接了自己的家人往琅玡(位于今山东胶南)避难去了。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掌握西晋政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命令司马睿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

同年,刘渊自立为帝,创立了匈奴汉国,并于次年接连两次征讨洛阳。当时掌权的司马越调集各地人马支援京城,司马睿也奉命抗击汉军。

■兴复晋室,建立东晋

313年,被俘的晋怀帝司马炽死于刘聪之手,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登基为帝,即晋愍帝。晋愍帝将年号改为建兴,命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督察陕东军务;命秦州刺史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督察陕西军务。

此后,愍帝依“分陕而治,挟辅天子”之说,重新分封司马睿等人,想趁机笼络他们,以此来征调各路大军抵抗入侵的刘聪、石勒军,解除长安被围之困。可是司马睿却以“方平定江东,未暇北伐”为由,拒绝接受愍帝命他攻打洛阳的旨意。316年,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由于势力太弱,只得弃城归降了刘曜。至此,西晋覆灭。

■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末代皇帝,18岁的司马邺被俘虏到匈奴人建立的汉国都城,受尽奚落和侮辱;第二年惨遭杀害。消息传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镇守江南的晋王司马睿悲痛不已。第二年农历三月,司马睿称帝,东晋王朝建立。

登基大典上,北方南渡的山东士族王导,可谓出尽了风头。做了皇帝的司马睿嫌他站在陪列的百官中不够显眼,就硬是要拉他共坐御床,接受百官朝贺。王导推让再三,对皇帝说:“天子好比太阳啊!要是太阳下同万物,它又怎么能普照万物呢?”司马睿这才作罢。

虽然王导没有去坐皇帝的御床,但这件事却反映出他在这个新兴王朝中的特殊地位。当时的民谣说:“王与马,共天下。”“马”是司马睿的简称,“王”就指王导,意思是说,在东晋朝廷中,王导是坐了半个天下的。

那么,王导的这一地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司马睿在晋皇室中要算个远支,祖辈父辈又不曾建立过什么功业,所以地位并不显赫。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他受命移镇江南,负责扬州一带的军事防御工作。初来乍到,南方的士族豪强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并骂随他一同南下的北方人是粗鄙的“伧夫”,以至于到任后一个多月,当地官民中的头面人物,谁也不肯前来拜见他。

和司马睿同年、关系也很要好的王导,这时是他的主要助手,看到这种局面,心里十分着急。他明白司马睿要在江南站稳脚跟,没有当地士族出面支持是不行的;而要取得这种支持,最为紧迫的便是必须想方设法,尽快提高司马睿的地位和威望。经过一番精心策划,一场好戏开演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江南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到附近的河畔水滨去祭祀,祈求神灵降福免灾,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成。江南人称之为“禊节”。

王导一看,机会来了。这年“禊节”,他让司马睿高坐大轿,由一支威武的仪仗队护送着,浩浩荡荡地开来看热闹了。自己则和一批同是从北方南下的士族,骑着马,恭恭敬敬地尾随而至。江南士族代表人物顾劳、纪瞻等,看到这种盛况,心里十分吃惊。他们从王导这帮北方士族恭谨的态度上,觉得司马睿原来还是受人尊敬的,于是也就对司马睿刮目相看,相约在路边拜见,纷纷表示归顺。

局面一打开,王导便进一步献计说:“古代贤明君主,没有一个不讲究礼待父老乡亲的,何况眼前还是大业初创,得人心实乃当务之急。如果能将顾荣这班南方士族笼络好,江南人民一定会争着为你效劳。”司马睿当即称是,于是让王导出面,回访顾荣等人,延聘他们出来做官。这样一来,司马睿在南方逐渐就有了威望,而王导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就逐步形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随同司马睿南渡的北方士族很多,他们在晋朝疆士遭受匈奴汉国蹂躏的时候,其中的大多数只想苟且偷生,只有部分人希望收复中原。有些名士只会空谈,不会干事,并且一有空闲,总喜欢到江边的新亭聚会,借酒消愁,相对哭泣,抒发一下对故乡的怀念,情绪十分悲观。

西晋最后灭亡的消息传来,这些人又一次在新亭举行宴会。名士周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回想起从前经常在洛阳附近的黄河边宴饮的情形,不觉哀声叹息:“风景倒是一样好,可眼前是长江,再不是黄河了!”在座的名士们听了,一个个触动旧情,纷纷哭了起来。王导也参加了这次宴会,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沉重。他没有跟着流泪,而是一脸严肃的神情,说:“这正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辅助朝廷收复中原的时候啊,怎么能如此灰心丧气,像‘楚囚一样哭泣呢!”

标签: 门阀

更多文章

  • 王导藏娇的故事——东晋开国第一相王导的历史评价为什么非常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导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说东晋特殊,主要是指东晋一朝的政治形态与其他朝代的差异非常明显,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门阀政治”。就政治形态来说,宋朝是分水岭,宋之后是士大夫政治,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而宋朝之前则是贵族政治,皇帝与贵族分享权力,当然自隋开科举,已有向士大夫

  • 第一节 蛰伏河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河内

    司马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而司马懿是司马家族中里程碑式的人物,司马家族在司马懿之后开始崛起,把持了曹魏大权。在三国鼎立这段历史时期,首先要了解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

  • 第四节 洛阳纸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洛阳纸贵

    西晋是群英荟萃的年代。平吴后的太康年间,政治和社会都比较稳定,文人学士争着歌功颂德,作品盛极一时,后人称之为“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二潘(潘岳、潘云)、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平吴后的第三年,洛阳的人们争着买纸。原来是一个叫左思的人,写了一

  • 晋愍帝司马邺是不是只有性伴侣实际没有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

    先详细注释一下晋愍帝司马邺的读音,“愍”的读音是“min”,声调为三声,“邺”的读音同“业”,所以有时候也称晋愍帝司马邺为司马业,字为彦旗。根据“晋愍帝”这个称呼,我们可以知道司马邺是西晋时期的人物,而且是某一任皇帝。确实如此,他是西晋的第四代皇帝,是武帝的孙子,吴孝王的儿子。他在位的时间为公元31

  • 王敦兵变,司马绍平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兵变

    自从王敦兵变把持政权后,晋元帝司马睿的几个心腹忠臣死的死、逃的逃,司马睿的心情非常压抑,他于公元323年病死,太子司马绍继位为帝,这就是东晋的明帝。司马睿还留下遗嘱,让王导辅助太子执政。明帝比他父亲更有胆略,很勇敢。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他父亲考他:“你说长安和日相比,哪个更远些?

  • 庾文君——明帝司马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

    庾文君明帝司马绍皇后庚文君原籍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父亲庚琛所以庾文君从小与哥哥庾亮跟着父亲在会稽居住。她长得很美,才情俱佳的女子。司马睿久慕庾亮之名,将他召人建康。司马睿听说庚亮有个妹妹庾文君,便做主替儿子司马绍纳聘为妇。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在司马睿即位之初,于大兴元年(318)就被立为

  • 乱世枭雄,刘裕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枭雄

    皇位自古以来就不易得,生于皇室之中必得经历一番明争暗斗,生于普通人家,登上皇位更是困难重重。刘裕就是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一个普通人,然而这个普通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位。他所建立的刘宋政权。虽不像西汉那样强盛绵长,可也在纷争之世铸就了一段辉煌。■穷苦出身,军营发迹刘裕是丹徒县京口(今江苏镇江)人,与

  • 八王之乱乱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魏国的时候,曹爽当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之后,司马氏家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魏国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

  • 第十一章 被传说的『潜伏』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在北魏早期走向“汉化”的历程里,最着名的人物,就是历仕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三朝的汉族士大夫崔浩,在北魏汉化关键过程里,他和拓跋鲜卑早期的帝王们一样,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壮的殉道者。关于他的身份,至今还有一种争论:潜伏!相当多的史家信誓旦旦地认为,这位学问渊博、身份高

  • 日本该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没学中国的宦官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宦官

    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日本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国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独特的地方。比如,中国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没宦官很值得庆幸日本有一个叫桑原鹭藏(1870~1931)的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写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