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讲 唐诗里的唐朝

第十讲 唐诗里的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71 更新时间:2023/12/19 22:28:26

小小的故事,可以蕴涵深刻的道理;寥寥数语的唐诗,可以藏隐一个王朝的雄浑与神秘。诗与时代相融,博大、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已经让人分不清是唐中诗还是诗中唐。

唐诗与时政诗在关注人的自然本质时,关怀的是自然的人,是人的生命个体存在,此时,诗与时政无关,抒写的是生命体验;诗在关注人的社会本质时,关怀的是社会的人,是人的群体存在即社会存在,此时,诗的意义在于兴观群怨,在于发挥“美刺”功能。

君臣之间的诗来诗往大政治家多是大文豪,唐诗为什么那么引人注目?因为唐太宗的诗不是很差,有他的提倡。明代的对联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因为朱元璋的对联作得很不错,他尽管没有读过书,却喜欢作对联。唐太宗诗好,他的臣子也多是大文学家,如魏徵等的诗就很好。那又为什么他们没有文名?因为在历史上,他们的政业盖过了文学上的成就。其次,像宋代王安石,他的诗很好,其文名也被他的政业盖过了。在中国文史不分、文哲不分、文政不分,大的政治家也多是大文学家。我们祖上的那位老粗皇帝汉高祖,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换做是别人还未必可以作成这个样子,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大政治家一定具备诗人的真挚情感。如西方人所说,一个真正做事的人,要具备出世的精神。而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告诉我们为政的人,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以外,对于自己的修养,更要有诗人的情操,才能温柔淳厚,才能轻松愉快地为政。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事实上的奠基者,武功文治为中国帝王中第一人。史载唐太宗“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由于他的喜好与提倡,始开一代尊崇诗歌的风气,其功不可没。他的臣子魏徵是青史流芳的诤臣,太宗从谏如流,这是历史上君臣际遇的极致,流传下来许多佳话。然而,这二人还有一段诗缘,极能表现出这对君臣的凛然正气和优秀品质。

一天,太宗设宴群臣,兴起时提议,各赋一诗咏一事。太宗先赋《尚书》:“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夏康既逸预,商辛亦荒湎。恣请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有积善。”以夏康、商纣王荒淫亡国的史事来警醒自己,彰显了一代圣君的明智。其主旨也意在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居安思危,修德黜恶的警劝相通。随即魏徵赋《西汉》:“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咏汉高祖刘邦虽经长期征战在马上打下天下,但终靠的是制定礼仪制度,才获得了皇帝的尊严,而更重要的是汉朝的统治据此才得以巩固。诗旨仍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劝君向善的诤臣本色。唐太宗听罢为此感叹说:“魏徵未尝不用礼来约束我啊!”

这对君臣的这两首诗虽为宴饮之作,但意关宏旨,内容雅正,以他们的至高地位,无疑对当时的诗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两首诗艺术上无甚突出特色,有特色的是贤君和直臣的气度胸襟!

唐诗里不仅有君臣之间进谏纳谏的诗交诗谊,还有以诗讽谏的佳例。在诗的委婉与涵义中表现君臣之间的进退攻守。

《庚溪诗话》中有个薛令之,为东宫(太子宫)侍读,没有其他的吏职,俸禄不高,便题诗于墙壁:“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无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筋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后来被玄宗见到,索性拿笔续之“啄木觜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桑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见到因惧而谢病归乡,从此不再复用。

薛令之,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中宗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官左补阙兼东宫侍读。因为阶低俸薄,久不升迁,遂题壁以自悼。名为自悼,实为自嘲,出语诙谐,如同“打油”诗,倒也形象生动。试想盘中仅有几根苜蓿菜,饭匙自难将它勺起来;羹稀,插入筷子,自然有“宽绰”之感。唐玄宗是不满下属这样的牢骚,有趣的是他未当面斥责(即常说的龙颜大怒),而是再题诗于壁予以讥讽。君以诗斥臣,称得上是文雅别致,非文网宽松、政治清明的盛唐莫能有。当然,唐玄宗续诗口气也是颇为严厉的,斥薛令之不安于贫困如长嘴啄木鸟,不修其德如短羽之凤凰,暗讽他另择去处。“嘴长毛短”今仍为关中一带俗语,喻人好吃懒做、道德不修。可知在唐时长安已流行这样的话语了。

科举与诗赋以诗称着的唐代,进士科最受士人青睐,时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为不美”之说。进士试诗赋之制在唐代社会营造了重视诗赋的氛围,南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明人王嗣奭在《管天笔记》外编《文学》中说:“唐人以诗取士,故无不工诗。竭一生经历,千奇百怪,何所不有?”

隋朝开始,中国的官吏在选择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形式科举。它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选出了如此长的政事当中的层层官员,管理着偌大一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一个官吏的网络体系。

在唐代,因其国力的强盛,各个方面都显示出高度发达的状态,包括科举在内。科举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在唐代人的心目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刘宾客嘉话录》中就有一则记录充分显示出这种重要地位之所在。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苗给事的儿子苗瓒要去赶考,而偏偏这时苗给事因为中风卧病在床。等到考试临近,他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重了。儿子苗瓒看到这种情况,便问父亲是否去参加考试。苗给事这时虽不能说话,却还能写字,当即写出两个字:‘入!入!其子苗瓒看到之后,便不顾病情危急的父亲,匆忙赶考去了。”

科举,其实就是设科取士的意思。即朝廷按照不同的行政管理的需要、规定不同的考核内容、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目,使地主阶级文人根据各个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志趣,分别选择一项科目进行考试,并通过考试而进入仕途。它最大的优点是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它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有知识才能的人,无论你出生如何,年龄如何,只要你能通过考试,就能够升入官吏网中,迈进豪门。这是科举相当开放性的一面。

标签: 唐诗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后宫女人:李世民究竟有多少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女人

    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同携手走过战争和

  • 唐朝后宫东宫机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宫

    (一)三太、三少与宾客因为太子是储君,即未来的皇帝,所以东宫的官属机构基本模仿中央的三省六部、卿监百司等机构而设,只是在规模和官员的人数上有所压缩而已。所谓三太,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置一人,从一品;三少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一人,正二品。他们都是太子的辅导之官,即太子的老师

  • 第四节 农业手工,技艺成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第四节

    唐朝农业科技方面的成就颇多。唐朝新式农具的出现和推广,首推出现和应用于南方水田的曲辕犁即所谓“江东犁”。晚唐陆龟蒙的《末耜经》,对江东犁的构造和性能上的优点有详细的介绍。江东犁由铁制的犁锋,犁壁和木制的犁底、压馋、策额(额音“额”)、犁箭、犁辕、犁梢、

  • 圣贤君主大多深受爱戴 为何都陷入怪圈出不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怪圈

    历史上的圣贤君主好像都有一样的通病,就是在当上皇帝之前,都勤廉为政、爱民如子,天下社会都一片祥和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但是一当上了皇帝,尤其是到了后期,就开始骄傲、开始穷凶极恶起来。就连历史上最有名的圣君李世民都没能逃脱这个怪圈,在贞观盛世面前,李世民自以为他在文治武功还有怀远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

  • 唐朝时期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尸骨变成了牛骨头,究竟是被下咒还是另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尸骨

    古代中国有四大才女,唐代的上官婉儿就是说在其中的一位。14岁的她凭着远超年纪的胆略和博学多才,获得武则天器重,受封宫里诏命,负责武则天对外的诏书,有“巾帼宰相”之名。不过她设想过无数种摆脱奴隶身份的方式,却没想到是最意外的一种,杀父仇人竟然成了恩人,但她很快平复好心情,因为她

  • 李世民娶寡妇韦氏的内幕 因其是名模高一米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寡妇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着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李世民是怎么把残酷的肉刑竟玩出花儿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肉刑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直追尧舜禹三王,他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更是被后世称颂了一千多年,尤其是在贞观四年,当年全唐只有二十九人被官府执行死刑,更是从侧面证明了唐朝的政治清明,律法完备,所以作奸犯科的人少,但事实上就在四年前,唐太宗还为了将死刑犯的右脚砍掉而和大臣起了争执。事情的开始要从唐太宗将玄

  • 最牛皇后嫁六位帝王 竟然能迷倒三十岁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当选为皇后除了相貌绝美之外,家族还要有一定的权势。从古至今出过很多美貌的皇后。但是有这样一位皇后,前后被六个皇帝迎娶。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她就是着名的萧皇后。她的父亲是南北朝梁国明帝萧岿,她出生在二月,因为当地人认为二月出生的女子不吉利,便送人了。从小没过上公主的日子,和平

  • 隋唐英雄尉迟恭:他因何得到李世民的垂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

    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被迫晋封李世民为太子。8月李渊禅位,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643年2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下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图像,供奉于临烟阁之中,以示尊崇。按功劳大小,二十四人的排序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

  • 李世民最爱谁?为何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孙

    历史上李世民最爱谁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有德,为他处理好六宫之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长孙皇后是位典型的贤内助。长孙皇后将家中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为李世民排忧解难。后来,李世民娶了多任侍妾,长孙皇后处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