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时期的儒学:儒学的重建

隋唐时期的儒学:儒学的重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2 更新时间:2024/1/9 16:23:01

隋朝的统治者对于儒学的态度是支持的,隋文帝杨坚感到儒学可以利用于统治,于是不仅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以恢复和重建社会秩序,而且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这确实为儒学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机会。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隋朝的皇帝尊重儒学,但是他们对于佛教更感兴趣些,从骨子里相信“我兴由佛法”,因此他们在扶植儒学的同时,对于佛教的恢复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财力及政策支持。事实上,在儒学、道教、佛教三者中,儒学只是前二者的陪衬,《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从这种意义上讲,儒学的发展在隋朝还是一个过渡时期,无法达到复兴的境地。

唐朝建国初,思想文化政策是儒、释、道并举,不过他们内心清楚,唐王朝真正依赖的应当是儒学,李世民不止一次地说过“朕今所好者,惟在舜之道,周孔之礼”。唐统治者对儒学的赞许,无疑有助于儒学在隋朝居于三教之末的局面,不过儒学地位的提升在于儒者看来,并不能满足,他们既无法忘怀儒术独尊的辉煌岁月,就难以真正与释、道和平共处了,尤其与佛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些就决定了唐朝儒学发展的格局。

唐初统治者倡导并支持儒学,他们所看中的是儒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作用,在支持上带有很大的功利主义和实践功能的强调,因此在儒家思想的运用上,相对忽视其内圣的意义,而偏重于外王之道,使得儒学不再是向里通过“正诚格致”来安顿生命和升华生命的学问,仅仅是“讲论经义,商略政事”的统治技术。而且通过官方制定儒学经典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封闭进步的理论生机,久而久之势必会进入汉代儒学的老路。

在此状况下,唐朝中期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悟,他们通过与佛教的理论争辩,站在正统儒学的立场上攻击思想异端,力图通过“求圣人之志”,“明先王之道”,恢复儒学的正统思想,不再拘泥于经文章句,敢于按照自己的理解重建儒学思想体系。在重建儒学道统、恢复儒学精神的过程中,韩愈、李翱、柳宗元的贡献最大。

韩愈对佛教的非理性主义进行批判,树立儒学理性主义。在他看来,佛教之盛其祸害尚不在于浪费,而是以夷狄之法严重破坏了儒家伦理的推行,破坏了中国社会的人伦秩序。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形态下,只有基于儒家伦理的“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才是完善道德人格、体现人的自我价值的根本出路。韩愈对佛教的批判,是他回归孔孟,确立儒学正统地位,重建儒学道统,重振儒学雄威的一个重要前提。问题在于,当佛教思想已深入民间的条件下,如果仅仅批判佛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对儒学的一些重要理论作出一些新的阐释。

韩愈认为,佛教势力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其因果报应论外,就是有一套相当精致与完备的心性学说。因此,儒学要彻底战胜佛教,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在社会政治伦理方面的优势,而是要建立儒家自己的心性理论。韩愈从《大学》中寻找到了这种心性理论,《大学》中所强调的正心诚意,虽然与佛教一样重视修养,但这种修养不是个人性,不是为了个人的解脱,而是由个人的修身养性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目的。

韩愈的学术追随者是李翱,李翱引入儒家的另一部早期经典《中庸》中“诚”的概念,建立了以儒家德性为主体,以性命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体系,这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着名的“复性论”。

“复性论”的理论起点在于孟子的“性善学”,在理论上肯定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也为儒家的心性论真正能与佛教中人人可以成佛的佛性论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李翱的解释体系中,圣人与百姓区别在于性与情的把握,就性而言,圣人之性与百姓之性是相同的,但是圣人能把握天性而不为情所惑,而百姓则溺于情而不能反本于性,因而无法成为圣人。儒家的教化应当是归复人的本性。李翱的“复性论”为宋儒的心性论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开了宋明理学的先河。

在儒学的重建上,柳宗元与韩愈有所不同,他不像韩愈那样坚决地排斥佛教,而是主张儒释一统,融会贯通,因此他以儒家精神为标准,竭力寻求儒佛之间的相通之处。柳宗元的尝试不仅为儒学的复兴寻找到了一条具体的道路,而且实实在在开了改造儒家的方向,为宋儒出入“老释”,借佛兴儒提供了思想资源。

标签: 儒学

更多文章

  • 这个人造反后被抓,临死前竟然想给儿子找个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奶妈

    入夜,我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做了一场关乎良将,关乎君臣的美梦。大唐,我在梦中看到了它。它雍容华贵,风情万种,在灰暗的历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我也见到了它的开创者——李世民,那位贤明的出色君王,这时的他还年轻,刚刚成为君王,正与自己的将领们计划着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版图。在他的朝堂上,我见到了这场

  • 纳谏非李世民专利:宋徽宗从谏如流为何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从谏如流

    宋徽宗善于“纳谏”,堪称“从谏如流”。不过,他纳的既不是保家卫国之谏,也不是国计民生之谏,而是谶纬学和风水术。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年(1102年),中书舍人范致虚看到京城以屠狗为业者甚众,觉得事关重大,该提个建议。他向宋徽宗上书说:“十二宫神(生肖),狗居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

  • 李克用父子历史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907年初,朱全忠宣布建立梁朝,自己当了皇帝,觉得“全忠”这个名是已故唐朝皇帝起的,现在再用感到耻辱,用原来名“朱温”又与“猪瘟”谐音,于是重新取了名字:朱晃。李克用听说朱温建立梁朝当了皇帝,改名朱晃,那心情是又恨、又气、又

  • 【唐朝·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浪漫诗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rdq

  • 不好歌功颂德的好皇帝竟然是他?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歌功颂德

    古代帝王喜好歌功颂德。吹嘘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有一位帝王却是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堪称盛世。他竟然不好歌功颂德。秘书长虞世南写成《圣德论》一文,对李世民大捧特吹。李看后:你的论调太高。我不能跟古代帝王相比。你只看到开始,我能不能能善始善终呢。如能,

  • 秦琼为何成了世人尊敬的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了

    《隋唐演义》、《兴唐传》、《说唐全传》等隋唐英雄系列历史演义小说深得大众之喜爱,成为众人闲暇之余消磨时光必看之书籍。在这诸多英雄当中,有一位英雄十分受人待见,他不仅在书籍之中深受众英雄之钦佩、喜爱,而且在书籍之外深受读者之喜爱,那么此人是谁呢?此人非是别人,乃秦琼也。在历史上确有此人,乃唐朝之名将,

  • 王仙芝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王仙芝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

    王仙芝(?~878)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原以贩卖私盐为业。僖宗乾符二年(875)初,因连年饥凶,仙芝与尚让、尚让兄尚君长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聚众起义,自号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传檄诸道,指斥唐朝“(官)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这是中国历史

  • 唐太宗李世民很可能是胡人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胡人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皇帝,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

  • 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理财家——刘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刘晏(715~780年),字子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据说,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七八岁时就能诗善文,被誉为神童。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行至曹州行宫,看到了刘晏写的歌颂他的《东封书》,很高兴。一问,才知道他年仅11岁,不禁又惊又喜,视为“国瑞?遂将他带

  • 李世民钦点他为唐僧徒弟 他却要求带一车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僧

    历史上的唐僧有没有徒弟?有,而且唐僧的这个徒弟成就不小。说起他的出家因缘,坊间有一段流传甚广的公案,颇耐人玩味。此人原是玄奘大师在取经路上,点化的一名入定多年之人。他经大师点化,投胎皇宫,后来出家,便是唯识宗二祖窥基大师。然而他投胎前,玄奘大师叮嘱他投到黄琉璃瓦的宫殿,他却记错了颜色,阴差阳错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