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灌突围救城:成千古佳话

荀灌突围救城:成千古佳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4/1/5 0:12:36

在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军中,一些有政治野心的地主官僚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趁机起兵反晋,扩张自己的势力。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荆州一带有个叫杜曾的小官僚,利用流民起义的力量,攻城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杜曾曾在西晋朝廷任过参军、县令等职。他起初跟随一个名叫胡亢的人,在竟陵(今湖北枣阳东)起兵。后来,杜曾杀了胡亢,兼并胡亢部下,自称南中郎将。他领导着一批流民,逐渐把势力扩展到了沔阳(今湖北襄樊沔水以北)。他在打败晋荆州刺史陶侃以后,带着人马沔江边的宛城进发。

此时,驻扎在宛城的晋官名叫荀崧,其手下兵力不多。他见杜曾带兵把宛城团团围住,赶紧召集将领和谋士商量对策。荀崧说:“如今强敌压境,城内缺兵少员,粮草又不充足,这可如是好?”众人无言,实在没有办法可想。最后,一谋士上前建议:“将军的老友石览,现在襄阳做太守,何不派人到他那里请救兵?”经谋士一提醒,荀崧觉得很有道理,就立即提笔写了一封求援信,向石览求救。信写好后,荀崧问:“谁能冲出重围,把这封信送到襄阳去?”问了半天,竟无人敢冒风险接受这个任务,荀崧无奈,只得把信收好,在厅里来回走。

忽然间,从后厅走出来一个梳着一根大辫子的小姑娘。她带着几分稚气,大声说:“爹爹,女儿愿去!”荀崧抬头望去,竟是自己的小女儿荀灌。他不由叹息着对荀灌说:“你愿去请求救兵当然很好,只是杜曾的军队把城围了好几重,靠你这个弱小的女孩,如何能突出重围!”荀灌见父亲不放心,连忙说:“爹爹!女儿平日跟将士们练武艺,学会了刀枪弓箭。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冲出重围,去给石览叔叔送信,您尽管放心。”两旁站立的将领谋士见小小荀灌如此勇敢,如此沉着,不禁暗暗称奇。

当年,荀灌仅仅13岁,她喜好读书,尤喜读兵书;还热衷于骑马射箭,舞刀弄枪,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荀崧尽管有些舍不得女儿,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就答应了她的请求,把求救援兵的重任交给了她。

荀灌又转身向在场的人说:“我虽然愿意突围去请救兵,但毕竟年少力弱,光靠我的力量是不行的。诸位叔叔伯伯,谁愿与我同去,请站出来!”将士们被荀灌的勇敢行为所感动,听荀灌这么说,便纷纷报名,要求同行。荀灌从中挑选了几十个精明强悍的壮士,叫他们先回营准备,约定半夜动身突围,她自己则留下来,单独跟父亲商量突围的办法。

黄昏时分,荀灌与数十位壮士饱餐一顿,随即将作战服装穿戴起来。荀灌用一条丝巾束住长长的秀发,身穿紧身衣衫,处披铁铠,足登战靴,腰间悬挂3尺长剑,走到大厅之上,辞别父样。

荀崧见女儿一脸豪气,全身戎装,手握利刃,英资飒爽,不觉又惊又喜,便走上前去叮嘱说:“一路之上,你要小心谨慎。”荀灌回答说:“女儿此去送信,必然有佳音,望父亲早作准备,到时与援军内外夹攻,必破敌军。”说罢,从荀崧手中接过书信,藏入怀中,转身走出大厅。

大厅之外,数十位壮士早已准备完毕,手握兵器守侯在门口。荀灌走上前去,高声呼唤:“我们走吧!”众人轰然答应。荀灌命令大家上马,自己也跨上一匹战马,向前奔驰,来到城门边。

是日夜晚,月黑风高,荀灌一行人暗暗开了城门,向黑暗中飞驰而去。这时,杜曾还以为宛城指日可破,正在饮酒作乐。荀灌一行离城越来越远,围城的哨兵忽然发现这一队人影,立刻喊叫着追了过来。荀灌对大家说:“不要恋战,且战且走,只要进了山,他们就没有办法了。”说着,她手举宝刀和敌兵拼杀了起来,边杀边向前冲去。几十名壮士也一拥而上,打散了敌兵。等杜曾闻讯赶来的时候,荀灌他们早已跑到深山密林里,无影无踪了。

荀灌和壮士们冲出敌人营垒后,马不停蹄,连夜急行军,不久就赶到了襄阳。襄阳太守石览本来是荀崧的部下,他看到年仅13岁的荀灌,竟能突出重围,前来求救,不由得肃然起敬。石览读过荀崧的来信,又向荀灌了解了一些情况,当即决定亲自带兵去援救荀崧。为了请到更多的救兵,荀灌还以父亲的名义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寻阳太守周访那里,请求援助。她自己和石览则带着援兵先回宛城。

寻阳太守周访得知好朋友荀崧被围,立即派遣儿子周抚带领3000人马,连夜奔赴宛城援救。周抚的援军还在途中,荀灌和石览的援军已经到达宛城。荀灌把援军到达的消息写成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城内军民拾得信件,交与荀崧。荀崧正日夜盼望援兵,见信中说援军已到,不由得大喜。城中民众闻听,也不由得欢呼雀跃。荀崧立刻决定亲自率领人马杀出城去接应。

荀崧的兵马从城里勇猛地冲杀出来;荀灌、石览指挥援军从敌人背后奋勇进攻。杜曾的军队同时受到了来自前后两个方向的夹攻,正在指挥兵马分头应战,这时,周访之子周抚率领的3000援兵亦赶到战场,立即投入战斗。

杜曾抵挡两支兵马的夹攻已感吃力,见又有援军来到,料定此战已无获胜可能,便立即传令退兵。荀崧、石览、荀灌和周抚三路人马乘势进攻,杜曾被打得大败,只得抛弃辎重,慌忙逃命。荀崧、石览合兵一处,乘胜追杀一阵;然后和周抚胜利会师,收兵入城。

当晚,荀崧摆出酒宴庆祝胜利。宴会上,人们谈起荀女突围搬取救兵之事,一致赞扬。从此,荀灌娘突围救城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标签: 佳话

更多文章

  • 司马绍怎么死的?晋明帝司马绍简介与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

    帝王档案司马绍:公元323年-公元325年在位,司马睿长子,聪明睿智,富有韬略,元帝死后即位,在位3年,礼贤下士,有勇有识,平定叛臣,使晋王朝得以延续。英年早逝,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谥号明帝,庙号肃宗。张扬天子死因之谜明帝司马绍是个很有主见和个性的人。比方,在帝王之家,看重的不是什么血缘关系,而

  • 这位皇帝死的太窝囊,因酒后一句戏言,妃子竟用被子杀死一代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句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过去,本来一个人离世就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事情了,但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离世,就有点不一样了。对于他们的离世,难免会死的不明不白的,尤其是在古代,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底。在历史上有一个皇帝竟然是被自己女人害死的,这可是死的有点……据说是因为

  • 东晋名将祖逖的一生: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略定河南忧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忧愤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他力主北伐,击楫中流,为实现统一作了积极的努力,他的爱国精神至今为人传颂。一、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祖逖家是北方大姓,祖上世代担任两千石的高官。父亲祖武,曾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祖逖兄弟六人,兄长祖该、祖纳等都开朗爽直而有才

  •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在线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晋

    《不容青史尽成灰——三国两晋南北朝卷》第一章王濬,三分天下自他终第二章为刘备做嫁裳的刘表第三章欧洲最景仰的中国医生第四章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解密第五章东吴特殊的坞堡部曲军制第六章『八王』其实可以很和谐第七章东晋早期的『北伐双璧』第八章东晋桓温,『奸臣』的英雄人生第九章刘裕,贵族中国的叛逆者第十章北魏

  • 晋朝皇帝不满足后宫佳丽,恋上一女童,最终“宠溺”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朝

    坚信大伙儿都十分羡慕嫉妒古时候的皇上,皇上古时候的那时候都是遭受了大伙儿的争夺。假如变成了皇上得话就有着了任何,1个国家里边要是有的事儿自身能够获得,此外后宫里边也有许多的嫔妃,用餐的那时候都和一般的皇室是不同的,一餐饭必须上千道的菜,在大伙儿的眼中见到皇上的衣食住行是实在太的光鲜。但是成为了皇帝以

  • 太后称制,垂帘听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垂帘听政

    ■初进深宫,女子非凡冯太后的出身很不平凡。她的祖父冯宏是北燕最后一位皇帝,北燕被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亡后,冯宏跑到高丽后被高丽国王落井下石杀掉。她的父亲冯朗归附魏国后曾被封为西域郡公,当过秦州和雍州刺史,后因牵连案件被杀。当冯太后还是小姑娘时,就被送入宫中。她的姑姑当时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亲自抚育冯

  • 最残忍的帝王:反人类暴君石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暴君

    东晋时期,五胡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十六国,也出现了不少暴君,石虎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石虎不仅杀光了叔叔石勒的后人,还让中原几十万汉人死于非命,连石虎的儿子和孙子也死于他自己的屠刀之下。石虎的残忍可以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征战四方石虎(295~349),字季龙,羯族

  • 西晋王朝的“白痴皇帝”是谁?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

    晋武帝的儿子,太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朝廷里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又不敢开口。晋武帝也有些犹豫,他想试试儿子到底傻到什么程度。于是,他派人给太子送去一道公文,要太子处理。太子妃贾妃很聪明,见到这道文书,请来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做答。那个老师很有学问,写出的卷子,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贾妃看了非常满

  • 东晋历史常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晋

    永嘉南渡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其封国与东海王司马越相临。八王之乱时,他追随司马越,并受命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后因下邳难以守御,在征得司马越的同意后,于永嘉元年(307年)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移镇建业(今江苏南京,改称建康)。司马睿与琅琊着名士族王导交好。司马睿初镇江东,

  • 淝水之战:战争史上以少胜多最好的实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最好的

    苻坚所统治的大秦在王猛的辅佐之下越来越强大,很快超过了东晋。苻坚的野心也随着他的国势的强盛而日益膨胀,他日思夜想的事就是怎样降服东晋,统一天下。此时,王猛已去世多年,而大秦也再未得到一位像他这样的奇人。相比之下,东晋虽然兵力不如大秦,但有贤臣谢安当朝。此人颇具文韬武略,处变不惊。在本朝推行宽厚仁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