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虎牢关之战:几千名骑兵击溃12万大军

李世民虎牢关之战:几千名骑兵击溃12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6 更新时间:2024/1/13 6:43:47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二十八日,窦建德倾巢而出,从板渚出牛口列成战阵,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十几万大军确实声势浩大,连绵十几公里,擂鼓前进,喊杀声震天。

这种场面十分骇人,让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上高丘观察敌阵,并对将领们说:“敌人从山东起兵,还没有碰见过强大的对手,如今身涉险境却很喧嚣,是没有纪律,逼近城池排列战阵,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自然就会衰竭,列阵时间一长士卒饥饿,势必就会自动撤退,我们再追上去攻击,必然会取胜。我和各位相约,一过正午,肯定能打败他们!”

当时窦建德轻视唐军,派三百骑兵涉过汜水,在离唐营一里地方停止。派人通报李世民说:“敢不敢挑选几百名精兵过来交锋!”李世民派王君廓带领二百名长枪手应战。双方相互交锋,骤进骤退,最终不分胜负,各自返回营地。

这时,窦建德将领王琬骑着昔日隋炀帝的坐骑青骢马,铠甲兵器都很新,远离阵前向众人夸耀。李世民说:“他骑的真是匹好马!”尉迟敬德请求去夺马,李世民制止他说:“怎么能为了一匹马损失一员猛士呢?”尉迟敬德不听,和高甑生、梁建方一起骑马直冲入敌阵,活捉了王琬,牵着他的坐骑奔回唐营。

由于之前提到了李世民及其麾下武将勇力的事迹,这里就顺带提一提《隋唐演义》中的描写与史实的关系。隋唐演义中前十二位好汉诸如李元霸宇文成都罗成等等都是虚构的,或者并无此人,或是有各种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其实根据历史记载,诸如秦琼、尉迟敬德就已经是那个时代最强的战将。根据当时的习惯写作手法,《隋唐演义》将李世民表现成为道德典范,而文武策略、战场拼杀都必须非常依赖麾下的能臣武将,这个是不符合实际的。“仁者不带兵”,当战争需要,李世民会毫不犹豫的展现出他冷酷无情的一面。只是他并不滥杀、嗜杀而已。此外,论武艺与马术,特别是箭术,李世民也是可以居那个时代强者之列的。所以史书上经常记载他亲临战阵并热衷于战斗,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唐军奋勇作战,而不完全是在后方组织与协调军队。

唐军与夏军从清晨对阵一直到中午,夏军由于挑战失败,士气继续低落,而中午也出现了大量口渴与疲劳的迹象。“士卒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欲退。”李世民命令将领宇文士及带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军阵西边向南奔驰,告诫他:“敌人如果不动,你就带兵返回,如果动了,就领兵东进。”到窦建德阵前,敌阵果然动了。显然,士气低落的夏军开始躲避宇文士及的攻击。

李世民立即下令把更多的精锐骑兵集中在窦建德已经有动摇迹象的左翼上。李世民率先出发,大军跟随在后,向东涉过汜水,直扑敌阵,开始总攻击。窦建德的军队由于猝不及防,加上疲惫,已经出现了部分的崩溃,但其精锐骑兵还是进行了有效的对抗,掩护形势窘迫的窦建德后撤靠近东面的山坡。该处处于泗水流域东部的悬崖地区,是一个不错的防御地形。

同时由于窦建德骑兵数量众多,唐军的骑兵突击稍显不利,李世民立即命令其他骑兵支援。唐军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锋陷阵,直冲出敌阵后方,又重新返回冲入阵中,几番进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勇气仍然不减,向窦建德军阵连续放箭。一时间战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血腥的格斗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但夏军的防御阵地转移的代价则是造成了较大的混乱。李世民现在决定出动自己的王牌,他亲自率领最精锐的一千名玄甲骑兵,在程知节(就是程咬金)、秦琼等悍将的伴随下对窦建德的军阵发动最后猛烈的冲击。玄甲军们卷起旗帜,一直等到骑兵冲锋穿透了整个夏军的军阵直达悬崖附近,才在夏军的阵后展开之前卷起的唐军大旗。窦建德的军队本来就士气低落,现在看见唐军的旗帜纷纷飘扬在自己的阵后更是惊恐万分。这时,从侧翼迂回的唐军骑兵也已经到达,和玄甲骑兵进行合击,窦建德大军迅速全面崩溃。

根据统计,有3000多名夏军在唐军的冲杀中被直接杀死,

50000名以上的夏军被唐军俘虏,李世民当天就遣散了这些俘虏,让他们返回家乡。窦建德则被长矛刺中,一直逃到牛口渚躲避。唐车骑将军白土让、杨武威追逐窦建德,窦建德落马被俘。

窦建德大军的溃败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早已筋疲力尽的王世充于6月4日投降。虎牢关之战的伟大胜利让唐军在一场战役中打垮了两个强大的对手,再加上唐军名将李靖在南方的胜利,使得唐王朝统一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悬念。3500名精锐骑兵(应该还要加上本来虎牢关的守备军)击溃12万大军,这场中世纪早期骑兵的经典战例,可载入世界军事史册,也是李世民个人军事生涯上的最高峰。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探秘: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竟然是个爱哭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是个

    李世民是一代英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感性。在史书里,他动不动就哭,心疼他的同时有种莫名其妙的萌感。不知道那些紧随其后的史官们是如何记下这些瞬间的。杜如晦去世,李世民悲恸不已,三天都没办法正常上朝。这三天想必都蒙在被窝里,眼泪染湿被单。后来有天他送了条黄银带给房玄龄,送的时候又哭了,说以前我可以送给你

  •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3年都没怀孕?有个致命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有个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男性是占据绝对比例的,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女皇也只有武则天一个。在这位女皇帝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她不但侍奉过太宗,而且还伺候过他的儿子。除此之外,更厉害的是她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慢慢地成为了大唐皇朝的执政者,掌握朝政几十年。但是,有一件事让后来查阅历史的人非常在意,那就是

  • 李世民登基后竟然这样对待他的老爸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他的

    打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起,李世民安插好亲信,掌握了军政,坐稳了江山,惦记起被冷落软禁了多时的老爸。“自是,上以军国无事,每日视膳于西宫。”(《旧唐书》)这时候,李世民闲暇无事时,几乎天天要来探视一回父亲,并且亲自照看老爸的饮食。李渊最初让位时,被安顿在大兴宫(太极宫)居住,贞观三年(公元629

  • 薛讷简介:唐代将领,薛仁贵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子

    薛讷(651~720),唐代将领。绛州万泉(今山西新绛)人。父薛仁贵,唐初名将。薛讷最初任蓝田(今陕西蓝田)县令。突厥人侵犯边境,武则天想到薛讷出身将门,任他为安东道经略率兵出征。临行前,薛讷入朝拜见武则天,说:“我从一个小职位上出任统兵首领,恐怕众将不服,如能授以大权,必定能平定边境战

  • 深度解密唐太宗李世民死亡之谜 帝王多同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但却在52岁的时候就去世,不得不让人惋惜。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答案竟是服食丹药。李世民生前一直反对丹药,他甚至曾经讥笑过秦皇汉武的求仙活动,但最后自己居然也是死在方士的药石上,这着实让人奇怪。贞观年间,因为皇子争位,李世民废掉了太子承乾和罢黜了魏王泰。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

  • 只因为一个女人,差点断送了整个王朝,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朝

    我国古代的几百位皇帝中,雄才大略之人也不少,像秦始皇、汉武帝、康熙等,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但是,要说千古名君,唐太宗李世民则当仁不让。在反隋起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几乎大半个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

  • 初唐时期百废待兴的社会风气与咏史诗的创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初唐

    一、初唐时期的社会情势公元618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唐代这个鼎盛的王朝,这也是一个文化全面走向繁盛的诗的王朝。初唐时期,刚刚取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如初升的朝阳一般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唐初的统治者顺应民意,对前朝遗留下来的矛盾进行了调节,并逐渐赢得民心。表现在诗歌的领域上,此时的咏史诗,多借助

  • 唐肃李亨临死叹惜到何必抢班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开始,唐肃宗李亨已病得很重。他躺在病榻上唉声叹气:“我这一辈子,过得实在太苦了!急于当这劳什子皇帝,当上了又怎么样?唉!费尽了千辛万苦,登了基,又耗费了多少心血,回到了京都长安。过了六年皇帝瘾,也不过如此李亨生于公元711年,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有一个27岁就

  • 【唐朝·许和子】宫廷里的金嗓子,一曲清歌动地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嗓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时期。当时的吉州虽处于南方,但境内因有赣江这条交通大动脉,文化教育也相当发达,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呈现出繁花竞放的局面。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女歌家许和子,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女性。许和子,原是今江西吉安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

  • “安史之乱”历时多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

    安禄山叛军杀向京城长安。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潼关。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攻了半年,也没攻破。公元756年,朝廷与将领对讨伐叛军的方略产生了分歧。哥舒翰主张在潼关坚守,等待战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请求引兵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而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这些意见遭到宰相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