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历史:李世民与魏征君臣“和睦”的谎言

唐朝历史:李世民与魏征君臣“和睦”的谎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1/13 5:51:41

所谓明君与贤臣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历史的真相是,初唐时期的政治、民族、经济关系,特别是山东问题,决定了两人的微妙关系。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后又诛杀其子侄十余人,夺得皇位继承权。同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一方面令人修纂国史,让国人认识自己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为减轻自己杀兄逼父的心理压力,并迅速缓和他即位之初的复杂形势,对原太子东宫集团中的人物,大多予以起用。

特别是魏征,比其在原东宫府更受重用。那么,李世民对魏征及原东宫附属为什么不像对其兄弟子侄那样赶尽杀绝,是否像一些史家所言是李世民知人善任、重用人才?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而是与贞观初期的政治矛盾、经济形势、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唐初政局的动荡,也使得南北朝

来本就尖锐的民族矛盾更为突出。东北地区,高丽虎视辽东。西北地区,突厥、吐谷浑不断寇边,内犯势头尤以突厥为烈。但李世民深知,之所以暂时不能与突厥发

生正面冲突,就是因他“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不具备和突厥大规模作战的条件。

在此情况下,李世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先稳定山东,因为山

东不仅是解决西北问题的关键而且对关中也有影响。要想稳定山东,就一定要控制山东的士族势力。而最能牵制山东士族势力的就是山东豪杰了。山东豪杰就是隋末

山东农民起义军的大小领袖,这些人在降唐之后大都转化为庶族地主,他们和山东士族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根本冲突。

如果充分利用他们,使之和山东士族互为牵

制,就能取得山东的暂时稳定。而魏征又是最能代表山东庶族集团即所谓山东豪杰利益的人物之一。魏征不仅参加了瓦岗起义,而且又是原东宫集团的主要谋臣之

一,这种特殊的经历不仅使其成为山东豪杰的联络人,而且也成为东宫集团的代言人。

如果李世民杀掉魏征,就会导致这两大势力的不安和反对,从而失去山东豪杰

的支持而无法处理好山东问题。所以唐太宗认为他们是“各为其主,是可以原谅的,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并可使他们感恩”。如此才可能重新认识李世民、魏征二人之间的关系。

魏征随李密降唐后,“久不见知”,于是“自请安辑山东”,担负起收编各地义军的重任。发一书而降李世责力,并先后使李世责力、窦建德部下曹旦及齐善行等归降李唐。魏征在山东豪杰中的影响就充分显示出来。故而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世民就立即委任魏征以“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之重任。

魏征在安抚河北时,亦极力保护山东集团中的精英。如何使目的实现,魏征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他洞穿了李世民的心理,看到了唐初各种矛盾的焦点所在。利用自己为谏议大夫之机,积极进谏,以“居安思

危”之语打动李世民。魏征深知:“自古上书,不急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语,圣人择焉”。

这也正是时人认为他“精通群书,颇明王霸

术”、“素有胆气,善得人主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魏征多次进谏于李世民,指出隋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甲兵屡动,徭役不息”,要求李世民以亡隋为鉴。杨隋之

亡,与重役山东,攻伐高丽密切相关。

而李世民经略关中,安抚山东,亦无不是为与高丽作战做准备。一旦重与高丽开战,山东所受赋役又必然加重。这是山东集团

所反对的,也是魏征最不愿看到的。为扩大山东集团在唐中央的实力,取得部分关陇集团成员的支持,魏征先后向太宗推荐侯君集

杜正伦褚遂良,并特别指出侯君集、杜正伦有宰相才,使他们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魏征与王珪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这从每当王珪进谏李世民之时魏征必然附和,魏

征进谏时王珪也同样附和就可清楚看出。特别是杜、褚二人,对李世民的言行是“必书”、“必记”,达到了魏征所期望的使李世民“不为非法”的目的。

李世民对魏征的心理活动也极为清楚,看到了魏征的背后有庞大的山东集团做后盾,而自己又“即位日浅,国家未安”,必须协调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使

自己时时处于“居安思危”的状态,保持清醒的头脑,因而接受魏征的“犯颜”进谏亦就不足为奇了。

为取得山东集团的支持,维护统治,位居九五之尊的李世民不断遭到臣下的“犯颜”,而且要把不满深深地隐藏在心中。《贞观政要》全书记载的李世民与魏征等臣子所论之事,大抵为居安思危、如何守成之说。这恰恰是李世民稳定局面,由乱入治所需要的。

李世民深知,隋炀帝处处专断的一言堂,虽“劳神苦行,未能尽于合理”,结果葬送了隋王朝。前车之鉴也使得李世民必须听到不同的意见。更何况魏征的多数谏辞,除有居安思危成分

外,还可起到抬高李世民声威的作用。

如每当李世民责怪魏征进谏的直言时,魏征就云:“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

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如此之语,亦就引出了李世民“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舜,虽亮无以抗”。

然而在重大实质性问题上,李世民就独断专行,不会接受魏征的谏言,魏征亦多取回避之法。魏征的聪明,就在于他看到了李世民虚心求谏、重用人才的表象后面隐藏着本身固有的疑惧、残忍及独断,也看到了李世民急于在众人面前刻意修饰自己,以掩饰自己杀兄逼父之非。这些从贞观时期李世民的言行中可以清楚看出。

而李世民后期由于功德圆满和对山东集团的成功打压,所以杀掉侯君集、逐杜正伦。对魏征,

也在他死后“罢叔玉尚主,而足陪所撰碑”。此时二人的关系才从“求谏”、“直谏”的重重迷雾之中露出了原本互为所用的实质关系。

《旧唐书·魏征传》载侯君集被诛,杜正伦遭逐后,“上始疑征阿党”,但实际上并非在魏征死后李世民才怀疑魏征“阿党”,而是一直就有所觉察,只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始终隐忍罢了!

标签: 和睦

更多文章

  • 不爱红妆爱武装:李世民的专属乐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红妆

    军乐,顾名思义,军中所用的音乐。其以集体合奏为主要表演形式,多气势恢弘壮观,乐曲浑厚流畅。这一文艺传统,我国古已有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观赏过一支军乐,且当即拈笔写诗赞颂: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他观赏的,是太宗时代的军乐,也

  • 因为皇帝的封号的特殊性,连“夜壶”都改了名,到底特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夜壶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要想成功,拼爹不如拼自己。在古代封建社会,要想当皇帝,拼爹更是不如拼自己。纵观古今,能够名垂青史的皇帝必定是有所作为的。唐朝有这么个人,死后被当时的统治者追封为皇帝,他还让“夜壶”换了个名字。说起唐朝皇帝,大家最熟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起唐朝开国皇帝,好多人也误认为是唐太宗李世

  • 唐代中州乡村工商业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州

    1.唐代中州乡村工商业繁荣的条件唐代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的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日渐发展起来。国家户籍制度的变化为乡村居民经营手工业和商业提供了便利。唐代国家户籍制度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唐初,国家继续推行北朝、隋唐以来的均田制度,为保证赋役的征收,国家严禁均田农民离开土地。如《唐律疏仪》卷28

  • 《隋唐秘史》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

    攀龙附凤功狗受封柳悍莺娇媚猪邀宠话说杨坚的威权日重,一般知机识势的大臣,便都想做个攀龙附凤的忠臣。私下奉劝隋王,叫他早日取周而代之。独孤氏也谓杨坚道:“到了势成骑虎的时候,还是早定主意为是。”杨坚只是含笑不语。到了大象二年的二月,便由杨坚的功狗庾季才、卢贲、李穆等人,进逼周王

  • 揭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金星又称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在古代它是一颗让人恐惧的行星,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轨道或时间点上,解释星相的官员便认为灾祸将降临人间。据《旧唐书·李君羡传》载,贞观初年,刚夺得皇帝宝座的李世民听到太史令奏报“太白频见昼”这一可怕消息。太史令解释道这次金星昼现预示着“女主昌”,加上京城谣言“当有女

  •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何要在临终前将皇位还于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位

    在唐朝时期,出了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为稳固自己的地位杀掉了很多李家人,但却又为何要在自己临终前将皇位归还给李家人呢?任何统治者都是要立接班人的,除非他永远不死,武则天也不能例外。问题是,武则天的儿子都姓李,跟她一样姓武的人呢,都是她的侄子。那么,到底是该立武家的人,还是李家

  • 杨玉环睡觉的坏毛病,竟被唐玄宗视若珍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珍宝

    杨贵妃是我国的四大美人之一,据传她体态丰腴、肤若凝脂,唐玄宗对她十分疼爱,两人之间的传奇故事被人们流传至今,一直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其实杨玉环原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二人是在咸宜公主的婚礼上见面的,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发誓非她不娶,便苦苦哀求自己的母妃武惠妃,说想要迎娶杨玉环,就这样,杨玉

  • 司马懿死前留下的一道难题,李世民解了一辈子都没有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时代有两条龙,一条龙是卧龙诸葛亮,一条龙是潜龙司马懿。诸葛亮这条龙有名无实,一辈子勤勤恳恳给刘备刘老板打工,丝毫没有非分之想。而司马懿则不同,他煞费苦心,隐忍坚持数十年,司马家族最终成龙化凤,篡夺曹魏江山,开创晋朝天下。不过,司马懿辜负曹家重托,叛主自立,也落下千古恶名。司马懿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人

  • 中国史上哪个朝代最能打?年年战火却建造出世界第一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史上

    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王朝最能打,是实至名归的第一王朝呢?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第一印象会是汉朝,明末湖南人王夫之有一句评语,“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可见汉朝的强硬!然而,如果翻开史书仔细查看,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即:汉朝并非最能打,唐朝才最能打,几乎每年都在打仗,所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 李世民为何冷落爱将秦琼与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爱将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将的态度变化,就看得出来,李世民用人不是惟贤。世人皆知,秦琼、尉迟敬德是秦王麾下猛将,二人是李世民最亲信、最得力的心腹爱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