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佛教的兴盛与三大石窟

唐朝佛教的兴盛与三大石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02 更新时间:2024/1/18 18:44:40

在通往西天的路上,有一支师徒五人的队伍,他们在打败了各路终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了西天极乐世界,这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小说只是文人虚构出来的一个场景,而其中的师傅却还真有其人,他便是我国唐朝着名的高僧玄奘,他为了深入研究佛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走了一条艰险的取经之路,为我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在我国人民的不断认可过程中,也开始与本地传统文化相融合。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佛教开始与我国传统儒学和道教相并立,成为我国封建王朝中儒释道三教中最有影响的教派。唐代全国各地的寺庙和僧侣已发展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各种寺庙源源不断地被兴建起来,寺庙规模也日益恢宏。史书记载,到唐中宗时,建造寺庙所费财货达数百亿,“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宏博,竟崇环丽,大则一二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以上户。”;唐太宗时,五台山上造的金阁寺极为华丽,史书称“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所费巨亿”。唐朝还曾发生了一件影响很大的毁佛事件,即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曾搞了一次毁佛运动,共拆寺4600余所,还俗僧260500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若兰四万余所一,收膏腆上田数千万顷。可见当时唐代佛教发展已相当兴盛。

唐代佛教发展的标志是,当时已经出现了若干佛教宗派,如夭台宗、华产宗、禅宗、净土宗等。由各类学派发展到大型宗派,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变化。新佛教宗派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改以往对外来佛经仅作研索会通的工作目标,而是倾注午对经典教义的新运解,作适合国情、民族心理的新解释。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叫佛教作为信仰,从而使其更为广泛地被民众所接受。同时,本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翻译事业也开始得到相当规模的发展。唐德宗时园照所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称,当时已有佛经2447部,7399卷。园照说,从唐高祖武德元年到唐德宗贞元16年中共译佛经435部,2476卷。而唐代高僧玄奘一生中,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

唐代佛教的发展,当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唐代经济的发展,促使本地文化事业等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在优越的经济条件下,并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僧侣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早在大业二年李渊任晋州刺史时,李世民患目疾,李渊就曾亲白到长安草堂寺拜佛,以求保佑,后来又造石佛一尊,送入寺内供奉。太原起兵之日,季渊曾到华阴祀佛求福。李世民在围攻据守洛阳的王世充这一战役中也曾得到篙山少林寺僧志操、慧肠、昙宗的协助。因此,自李氏家族登上皇帝宝座之日开始,其便积极引导佛教的发展,从玄幻的正统信仰等方面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如同印僧那提所称:“腊那东国,盛转大乘,佛法崇盛,赡州算最。”

我国着名的三大石窟,在唐朝又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石窟是展示佛教艺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佛教艺术往往通过石窟的雕刻、寺庙的塑像、壁画的彩绘,将佛教人物的各种形象以及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来。在我国各类石窟中,当以三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为最。

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着名的佛教艺术石窟。经过唐代前期的营造,莫高窟崖面上已有300多个石窟。同时,随着唐代文化艺术进入全面繁荣时期,敦煌的石窟创作也出现了高潮。唐代佛教典籍经过大量翻译和广泛流行,大量的佛经内容变为图像被刊刻在莫高窟的岩画当中,如西方净土变绘画自隋代出现了第一窟,到唐代发展则迅速发展到一百多窟,数量占现存敦煌总窟数的五分之一。可惜的是,在莫高窟被世人发掘的过程中,其文物流失的速度也相当之快,如今,曾藏于石窟中的很多文物出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中。

“山川随云秀,佛灯共天长。”这是一位无名氏给云冈石窟的一个题词。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16公里武周山南麓。石窟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l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主佛坐像17.3米。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着称于世。石窟中的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本地的传统艺术风格,其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中国着名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评价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其历经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150年之久。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龙门石窟中,唐朝所开凿的石窟占总数的60%以上,其中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石窟中的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共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则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征,所塑大佛均呈现面貌丰肥、两耳宽厚的体态特征,形态十分安详亲切。龙门石窟表明了由丝绸之路传播而来的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圆满结束,它构建了中国石窟文化的总体面貌和态势。

标签: 佛教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的退位,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就种下了悬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事变

    玄武门事变,是产生在唐代初期的一次政权更迭事件。这一次政权更迭,并不是旧思想中合情合理的在礼制框架结构下的政权更替,只是执政阶级内部几个皇子中间以便帝位进行的夺嫡之战。并且,除开皇子是这次政变的抗争彼此以外,这次政变中也有另一方参加者,也就是说当时的皇上李渊。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唐朝的皇位并没有

  • 唐太宗李世民因弟媳太美而杀其第?午门事变是为了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午门

    午门事变是家喻户晓的兄弟相残的惨剧,其残忍嗜血令人胆战心惊。李世民最为夺嫡的成功者,他残忍的杀害了兄长及弟弟。李世民如此这般大动干戈除了为了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是否还有别的吸引他的东西呢?(壹)正当李世民统军在外、南北征战的时候,他的兄弟李建成和元吉却盘踞在京城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过着逍遥奢华的日

  • 太平公主悲剧一生之谜:骄奢淫逸、暴敛财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平

    太平公主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描写了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母女二人的亲情和斗争,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着实缠绵悱恻。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其实是个悲剧人物,她美貌、聪敏,很有政治智慧,差一点成为“武则天第二”,然而非但没能步她母亲的后尘,反而落得个悬梁自尽的结局。太平公主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 《别样晚唐史》第四篇 长庆元年春_第十一章 鸟散余落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晚唐

    ——长庆贡举舞弊案故事应该从举子杨浑之叩开了宰相段文昌的朱门说起。段文昌算唐代少数几位早年孤寒的宰辅之一。当年流落荆楚,江陵人经常看见他靸着破屐,游荡街头的潦倒身影。有一日骤雨初歇,道路泥泞。街边有一个巨宅,门下一片水洼。半醉的段文昌旁若无人地脱掉了鞋袜,一边在水洼中洗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做

  • 武则天初夜只用了一招 就让李世民连着宠幸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初夜

    知道武则天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一生中合好几个皇帝同处过,也和许多男人睡过,那么你们知道武则天的初恋,或者说初次给了哪一个男人吗?接下来我就和咱们一起来探求一下武则天的初次终究给了谁?是先夫李世民,还是后夫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是一个好色之徒,猎艳的行家里手,他不仅

  •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爱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爱过

    李世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碰过武则天,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没有性爱关系。理由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长达7年,竟然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而李世民死后,新皇帝李治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进后宫“幸”了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就是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的最直接的注解。这话说来就长

  • 这才是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的真正原因真相碉堡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碉堡

    贞观年间,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谶,也就是一本预言书,里面对唐朝的未来作了这样的推测:“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说的是唐朝三代之后,皇帝羸弱,有武姓女子取代李家,成为新皇帝。天下初定无多,江山真的会迅速埋葬于一个武姓女子之手吗?李世民深感不安,大喊:“快给我找到这个的女人!”怒吼在深宫回荡。有近侍劝皇帝安

  • 卢钧——《旧唐书》卷一七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

  • 聪明的求婚使者:李世民嫁爱女只看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爱女

    公元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平息叛乱,统一了部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国。松赞干布小小年纪能有这般成就,可见才能出众,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身边聚集了诸多人才。宰相禄东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和禄东赞一起来大唐求亲的他帮使者很多。唐太宗给前来求亲的使者出了五个难题。哪一国的使者能解答,就和哪国

  • 【唐朝·武则天】风华绝代的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风华绝代

    武则天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一、结识李渊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两人结识。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个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