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玄武门真相:李世民穷途末路孤掷一注?

揭秘玄武门真相:李世民穷途末路孤掷一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1/25 0:57:24

历史上真实的李渊并非通行历史读本中所说是什么“昏庸无能”,“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人物,当武德初年刘文静李世民相邀结,与李渊的第一号心腹裴寂闹对立时,李渊就坚决除掉刘文静,以维护其威严。但自己的儿子看来究竟比外人可靠,因此仍旧因循传统习气,让李世民担负运营山东的重担,同时叫元吉当李世民的助手,这也几包含着牵制李世民的意味。

无法李世民的雄心决非杀个刘文静就能抑止,区区元吉更不在话下,悍然把本来应该归公的平定山东胜利果实占为己有,不只把收得的精兵良将作为秦府的私甲,把山东的文士谋臣作为自己的智囊顾问,而且凭“于管内得专处分”的特权,和李渊的诏敕相对立。

这就使李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裴寂等心腹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自是于太宗恩礼渐薄”,“建成、元吉转蒙恩宠”。

建成、元吉也决非如历史读本中所诟骂是什么“纨绔无赖子”、“凶险”之徒。《旧唐书》所说“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致使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似乎由建成、元吉来做皇帝,唐政权就会马上垮台,连秦二世、隋炀帝的结局都不如,也无非是受了《实录》、《国史》对建成、元吉所加诬害之词的影响。

但是窜改历史总是件心劳力拙的蠢事,今天认真研读文献,仍不难看出建成、元吉对唐皇室的积极作用。李渊太原起兵后不时让建成、世民共同充任统帅,直到正式称帝为止,其间建成、世民都完成了任务,并无显着的上下优劣之分。元吉年龄小,以偏师留守太原,武德二年(619)并州被刘武周攻陷时他只需十七岁,失败的义务恐怕应该由辅佐他的窦诞、宇文歆等多承担一些。而且李世民也并非常胜将军,武德元年七月他所统率的主力就在泾州被薛举打得大败亏输。以后打王世充、打窦建德、打刘黑闼在李世民指挥下确实取得胜利,但元吉也参与指挥。

如李世民和窦建德决战时“留元吉与屈突通围王世充于东都,世充收兵拒战,元吉设伏击破之,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馀人”,这样才使李世民无后顾之忧。此时元吉才十九岁,在封建统治阶级中不能不说是早熟的军事人才。至于政事上,建成当了太子后“高祖忧其不娴政术,每令习政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也就是让他学习掌管日常工作。史书上也找不到他此时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话,相反在这方面他最少在阅历上要比李世民丰厚得多。

李世民以平定山东而威权日盛,当然使身为太子的建成感受压榨,元吉也有自己的打算,不甘屈居李世民之下。于是分离起来共同对付李世民。

关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中篇里已有所阐述,这里只谈一点和陈先生稍有出入的见地,即这次军事政变对李世民方面来说实属“孤注一掷”。当时李渊之支持建成、元吉,李世民是很分明的(这也是政变胜利后急于要叫李渊退居太上皇的缘由之一)。六月四日公断,以剪除过李世民羽翼刘文静的裴寂为首席大臣,其结果之不利于李世民也是能够估计的。

即便公断后维持现状,不对李世民作什么大处分,元吉之攫取秦府精锐也是势在必行的,李世民眼看就要成为没有几实力的空头皇子。再就双方当时的军事力气来看,这时东宫、齐府的兵力合起来已远较李世民在京城里所能控制的来得强大,假如不是在东宫、齐府兵到来前已将建成、元吉袭杀,出示建成、元吉首级使东宫、齐府兵瓦解,李世民一方肯定要失败。

这种兵力的不敌,老于行阵的李世民等人岂能不知。所以玄武门之变实是李世民等人处在极端不利的窘境中的冒险行动,其成败与否全在能否出乎意料地把前来听候公断的建成、元吉袭杀。这当然没有非常把握,使见过大世面的李世民都弄得极为慌张,要占卜一下吉凶。

历史就是这样。就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太子和诸皇子以致对皇帝抢夺最高权利的事情是必然发作的,但终究谁胜谁败,像玄武门之变的结局那样,就不能承认有很大的偶尔成分。

更悲剧的是玄武门政变的发生为后代当权者们提供了先例,有唐一代,政变次数简直数不胜数,比如说,后来的张柬之“兵谏”武则天的神龙政变、太子李重俊击杀武三思事件、韦后乱政毒杀中宗事件、李隆基、太平公主共谋诛杀韦后事件等等,诸如此类难以胜数,整个中唐就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几十年……

标签: 穷途末路

更多文章

  • 【唐朝?噶?论弓仁】捍卫雪域高原的大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唐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论弓仁出身于吐蕃噶氏家族(位于今山南穷结县)。他的祖父噶·东赞辅佐吐蕃英主松赞干布,名垂千史。他的父亲论钦陵则继噶·东赞之后,成为吐蕃炙手可热、专统兵马的大论。论弓仁所处的时代,后荒马乱,狼烟四起,征战抢掠无时不有,促使其从小专心习武,熟娴刀箭弓

  • 李世民荒唐事 与弟媳杨珪媚生子后过继给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弟媳

    红潮导语:杀孽太重的唐太宗,为了补偿心理上欠兄弟的情债,在长孙皇后的支持下,同意了将李明过继到齐王李元吉名下,而且还另立一子为已故太子李建成的继承人,使两位兄弟有了名不符实的后代,这样既安抚了人心,又不至于引来仇杀,实为两全之策。杨珪媚是齐王李元吉的妃子,她原本是长安市内一个红得发紫的歌舞妓,容貌妩

  • 唐朝最无辜的两位大臣,一个被冤死,另一个被君王猜忌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两位

    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个李君羡,因为唐太宗时期流传一本书叫《秘记》,里边有“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李君羡则被唐太宗稀里糊涂的当成了那个会“代有天下”的“女主武氏”成了替死鬼。当然,我们后来都知道这个人是武则天,所以李君羡是替武则天被冤杀的——后来武则天亲自为其平反,后世导演编剧还拍了部戏叫《至尊

  • 此皇上被丢入粪坑,装傻充愣36年,继位后秒变正常人成了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装傻充愣

    自古以来,在历史上的帝位之战绝大部分全是激烈的。新朝替代旧朝,创建新的君王血系世系,因此要随着恐怖的残杀,乃至父子俩决裂,弟兄相残。在中国在历史上,总有那么一名最擅于掩藏,最有心计的皇上,他以便挽救生命,装傻充愣近36年,最后变成新一代明君。李怡(后改名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虽然为唐宪宗

  • 为什么李世民不惜背负骂名也要娶弟媳杨氏?真就是色欲熏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弟媳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庙号叫太宗的皇帝很多都是非正常继位。比较着名的像宋朝的宋太宗赵光义,以弑兄的巨大嫌疑成功继位,还有明朝的太宗皇帝朱棣,也是从自己亲侄子手里夺权篡位成功的。跟上面这二位相比,唐太宗李世民的名气似乎更大,因为他的登基之路更加血腥。不仅杀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

  • 史上并不存在的几个大将,以后不要再跟别人说了否则闹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几个

    自古以来,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英雄人物,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出现过很多英雄豪杰!但是由于后人的传说,使得很多人对历史和虚构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所以很多文学作品记载了一些英雄人物,其实他们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都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历史上不存在的4大名将,别把虚构当历史了,小心被别人笑话。1、杨宗保,看

  • 太平公主不太平:想做武则天第二与大肆包养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

    太平公主影子皇帝当年,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最像自己,所以对太平公主的宠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人。由此人们也不难想象,为何武则天把那么多子女或杀或禁,却独独让太平公主陪伴左右。其实,那时太平公主的血管里就流淌着极不安分的血液,和野心勃勃觊觎皇位的梦想,只是慑于武则天的威严而不敢流露。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上帝位

  • 1个有腋臭的胖女人,为什么让他百般宠爱?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腋臭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尽管有许多嫔妃,但他会十分爱着的1个嫔妃,毫无疑问,就是说人们杨贵妃杨玉环。传说故事杨玉环是1个较为肥胖的女人,而且也有腋臭,为何李隆基还如此宠爱她呢?说到缘故,只有说民俗的传说故事并非彻底精确,那么真实的杨玉环也是如何的,为什么能让李隆基如此宠爱呢?我觉得原因很简单。缘故一:民俗

  • 唐太宗李世民:父亲和母亲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了,他爹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李昺,他娘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的姐姐。独孤伽罗就是大隋第一悍妇独孤皇后,隋文帝的老婆。简单概括来讲,就是父亲是上将,老姨是皇后,姨夫是皇上。完美的身世。每个完美的背后,都有残缺和破碎。李渊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袭封唐国公,对他来说,这个称呼很

  • 揭秘武则天与李世民和李治的真正关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武才人虽属皇帝嫔妃序列,但她的主要职责是内宫的“机要秘书”,有证据表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并未宠幸过武才人。谁是李世民身边最美丽的女人贞观十年(636),李世民贤德的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与太宗皇帝是结发夫妻,二人很是恩爱。长孙皇后的去世使李世民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内助、良佐和知音,太宗由此很是悲伤。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