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墓:揭秘“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

李世民墓:揭秘“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66 更新时间:2024/1/11 12:01:48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人们或许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我们来看下昭陵六骏指的是那六匹马?

昭陵的六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拳毛缠。白蹄乌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战马。在薛仁杲军受重创的情况下,唐太宗没有听从舅父窦轨的再三阻拦,决计一鼓作气,全歼薛军。于是他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直追,一昼夜奔驰了200多里,包围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残部投降。在黄土高原上,白蹄乌昂首怒目,四蹄腾空,鬃鬣迎风,后因长途疾驰力竭而死。特勒骠为毛色黄里透白的战马。

公元619年,在与宋金刚作战中,唐太宗乘骑特勒骠猛插敌后,迫使宋军阵营大乱,溃不成军,向北逃窜而去,唐军收复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飒露紫为纯紫色。在与王世充的军队对阵之际,为了刺探敌阵的虚实,唐太宗骑着飒露紫,率领10余名精锐骑兵,出敌不意地猛冲敌阵,杀开了一条通道,直出敌后。飒露紫飞奔如燕,轻捷矫健,气吞三川,威凌八阵,不幸中箭身亡。

青骓是一匹苍白色杂毛马。在与窦建德虎牢关作战时,唐太宗乘骑青骓,飞箭似地冲入窦军阵地,经过四五回合的交战,终于在敌方的阵营里竖起了唐军的旗帜。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青骓身中5箭。

什伐赤是一匹纯赤色马,是唐太宗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乘骑的另外一匹战马。这匹骏马凌空飞驰,身上中了5箭。

拳毛缠虽毛黄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矫捷善走,在唐太宗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是由于这6匹骏马是他生前所爱,并为唐朝一统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这6匹骏马体型粗旷,雄健有力,神态生动,成为唐太宗爱马成癖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不仅爱马成癖,还有一套识别良马的本领。在虎牢关战役中,窦建德军中有一个叫王琬的,骑着隋炀帝的御马出来挑战。唐太宗一看,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匹真正的良马,命令将士们冲入敌阵,将王琬连同骏马一并擒获归来。唐太宗给这匹马取名黄骠骢,晚年还带着它远征,不幸中途死亡。

唐太宗非常哀伤,命乐工创作了《黄骢叠曲》,来慰藉自己的情怀。公元647年,突厥骨利棍派遣使者向唐朝贡献了百匹良马。其中10匹尤其矫骏,唐太宗称它们为“十骥”,给他们起了“腾白云”、“皎雪骢”、“凝露白”、“发电赤”等富有诗意的名字,而且还对他们作了一番精彩的评论。

唐太宗承继帝位后,就在宫中修建马苑,专门驯养自己心爱的良马。一次,唐太宗特别喜欢的一匹骏马突然死亡。唐太宗对养马人的失职非常震怒,准备把他处死。幸亏长孙皇后用春秋时期齐国晏婴劝谏齐景公不要因为马死了,就把养马人杀死的历史典故提醒他,才使唐太宗饶了这位养马人。

唐太宗统治的中后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他开始派遣使者远出万里去索寻良马。群臣加以劝阻,唐太宗不以为然,还把良马赏赐给大臣。由于对马的挚爱,唐太宗还留下了一些咏马的诗篇。其《咏饮马》云:“验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对马饮水的各种姿态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唐太宗生长在边地,不仅好马如狂,而且喜弓善射。晋阳起兵后,他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弓箭常伴身旁。他使用的箭,比通常用的箭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得可洞穿门阖。公元619年,唐太宗与宋金刚对峙于柏壁,有一次,唐军被包围,他就用大羽箭射杀了宋金刚的骁将,使宋军惊退。统一全国的战事结束后,唐太宗骑射围猎的豪兴不减当年。每天有数百人参加,射中的就赏赐弓箭和布帛。由于唐太宗喜欢游猎骑射,大臣虞世南魏征等都加以谏阻,一是为他的安全考虑,二是为他的扰民担忧。在大臣们的提醒下,唐太宗克制自己,不妨农事,但围猎之事仍然不绝。在他看来,围猎是为了布阵练兵,不忘武备。

喜马必爱,爱马必养。其实,唐太宗用六匹骏马装饰自己的陵墓,不仅仅只是由于自己嗜马如狂,最重要的是还与他的爱好骑射有关,唐太宗是想通过骑射不忘武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僧一行编制《大衍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的天文学也很发达,最着名的天文学家是一行和尚。一行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昌乐)人,生于公元683年。他从小刻苦学习,特别喜欢钻研天文、历法、算术中的疑难问题,对佛教经典也有深入的研究,年轻时就地已成为长安城里有名的学者。他出家后,法名叫一行,之后到各寻师访友。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在一位数学

  • 一代名将李晟:李晟勇猛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勇猛

    一代名将李晟去世之后,后人对其评价很高。李晟的神道碑,由裴度撰写文章、柳公权书写,被称为文绝、书绝、事绝的“三绝”碑。明人李梦阳也曾有诗云:“父子英雄古来少,天生李晟为社稷。”而后世的史家则如此称赞他,“桓桓大师,义勇天资。运钟霍乱,力拯颠

  • 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高祖李渊得知太子要与庆州的杨文干一起谋反,便命令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召回杨文干。李元吉却叮嘱宇文颖,告诉杨文干实情,不要来仁智宫。杨文干知道实情以后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吧!"他带领人马突然袭击宁州(今陕西宁县),一举成功。李世民率兵来讨伐,叛军士兵吓得一哄而散。

  • 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竟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美丽就是女人改变命运的重要资本。杨夫人看着女儿丰丽的小脸,也不禁开始动起重振家声的念头。她一有这个念头,整个杨氏家族就开始行动了。当时,杨氏一族至少有两三个姑娘都正当着太宗的妃嫔,这些人就开始在宫里宣传起武则天的美貌来。一来二去,当然就传到了唐太宗的耳朵里。唐太宗当时正是后宫寂寞,决定征召她

  • 萧皇后: 一生迷倒六位帝王,50岁仍受李世民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历史上有一奇女子,她虽不能与一代女皇武则天一样叱咤政坛,却也毫不逊色于历代美女佳人。她凭借自己过人的美貌与魅力,被六个皇帝为之疯狂。这个一生都不缺男人的奇女子,就是萧皇后。萧皇后幼时不怎么受待见。她本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女儿,因出生于二月,被认为是不吉之兆,所以先后被丢给萧岿的堂弟萧岌和舅父张轲收

  • 唐代最憋屈的皇帝,苦熬25年终于结束太子身份,登基仅三月就成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上皇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的暴发,将唐朝历史划归两截,上半部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下半一部分藩镇割据、生灵涂炭。在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唐朝最大的顽疾,各个藩镇与中央朝廷貌合神离,强则附之,虚则弃之。藩镇与朝廷矛盾激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不过翻阅《旧唐

  • 后宫佳丽三千都夺不走李世民的心 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这是

    在中国古代的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成功套用今天的一句话也不失恰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古代贤后的代表。据记载,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大气、可爱,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故

  • 唐朝将领李君羡简介 李君羡为何会为武则天付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将领

    李君羡毛泽东曾经说过:“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苏轼说过:“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那么李君羡究竟是何人呢?李君羡简介李君羡(593年-公元648年8月7日),唐朝将领,洺州武安(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

  • 儿皇帝石敬瑭: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契丹

    后晋开国之皇石敬瑭在位时,就甘愿作契丹的儿皇帝,被后人所不耻。他的名字已成了儿皇帝、卖贼的同义词。石敬瑭是沙佗人,沙佗是后唐北方的一个武力强悍的部落,石敬瑭年轻时少言语而喜欢动头脑,他自幼好武,喜学兵法,尤其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石敬瑭在后唐朝廷里是个出名的将领,他不仅功夫好,在战场上十分勇猛。据说他解

  • 一行和尚简介:唐朝最着名的天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文学家

    一行和尚(生卒年不详),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是唐朝最着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从小刻苦学习,特别喜欢钻研天文、历法、算术中的疑难问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学问了。有一次,一行和尚从当时着名的学者尹崇那里借来了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哲学着作《太玄经》,没看几天就把书还给了尹崇。尹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