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最憋屈的皇帝,苦熬25年终于结束太子身份,登基仅三月就成太上皇!

唐代最憋屈的皇帝,苦熬25年终于结束太子身份,登基仅三月就成太上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64 更新时间:2023/12/21 7:49:39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的暴发,将唐朝历史划归两截,上半部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下半一部分藩镇割据、生灵涂炭。在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成为唐朝最大的顽疾,各个藩镇与中央朝廷貌合神离,强则附之,虚则弃之。藩镇与朝廷矛盾激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不过翻阅《旧唐书》和《新唐书》等相关史料却会发现,关于唐德宗与唐宪宗的记载多如牛毛,然而对于唐顺宗李诵,史书记载则寥寥可数。

这其实与唐顺宗的特殊经历有关。唐顺宗李诵仅仅做了三个多月皇帝后就退位,因此存在感非常之低。要知道,唐德宗李适在位二十六年,唐宪宗李纯在位也有十五年,祖孙三代这样一比较,唐顺宗的存在感自然就显得非常微弱。然而很多人却想不到,这个在位三个多月就禅位的唐顺宗,居然做了二十五年的皇储。经历漫长等待才熬出头的皇储,为何只做了三个多月皇帝后就禅位,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秘呢?

按照官方说法,唐顺宗在位三个多月就禅让皇位,并非是唐顺宗李诵不想继续当皇帝,而是他的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已经无法支撑他继续为唐王朝殚精竭虑了。唐德宗李适驾崩之前,李诵的身体健康就已经不甚理想,一度到口不能言的地步。以至于唐德宗临终之前,太子李诵卧病在床,都无法亲自前去看望。《旧唐书》记载:“德宗弥留,思见太子,涕咽久之。”由此可见,李诵的身体状况相对于年迈的唐德宗来说,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然也不会连皇父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要知道中国以孝为大,即使是皇帝也不敢不孝,只要他身体能够行动,就一定会去看望唐德宗。因此,未来的“永贞内禅”,其实在这时已经因李诵的健康状况而埋下伏笔。

当然,史书之中给出的官方理由并非绝对准确,也绝非唯一。在子渊看来,唐顺宗的身体原因只是表面原因,“永贞内禅”的背后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唐德宗李适在位之时,唐朝内部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藩镇、宦官擅权和内政不稳等问题层出不穷。李诵为皇储之时,就对这些问题倍感焦虑,于是他联合一些致力于改变中晚唐困局的官员,形成了一股左右唐王朝政治变革的力量。这股改革的政治力量中,就有后世所熟知的柳宗元刘禹锡

或许是因为对这些隐患忍耐了太久,唐顺宗在继位之后似乎一刻也等不及,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这是中晚唐时期最为激进的一场改革。然而治大国如烹小鲜,轻举妄动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是对中晚唐时期最为纷杂的藩镇割据困局。

当然,这或许也从侧面证明唐顺宗李诵当时的身体状况可能真的不行了。正因为如此,他怕自己活不了多久,所以毫无顾忌,坚持推动激进改革,这样即使不能见到成效,但是凭着快刀斩乱麻,也能除掉一些唐朝内部的顽疾,太子继位之后就更容易改革了。不过,唐顺宗终究还是小觑了那些利益集团的力量,唐朝的既得利益群体马上掀起了激烈的反弹。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办,将唐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七月,俱文珍等以唐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至此宣告失败。

唐顺宗的改革,同时得罪了藩镇、宦官、朝臣这三个最大最强的群体,皇位显然不可能长久。于是各路势力纠结到一起,以唐顺宗身体孱弱为由逼迫唐顺宗禅位。就这样,仅仅做了三个多月皇位的唐顺宗,在各方势力的威逼下,只得无奈宣布禅位,五个月后便郁郁而终。纵观唐顺宗的一生,虽然相对于其他中晚唐皇帝来说,他的名气并不大,当他却以自己孱弱的身躯为唐朝国祚争了一番,倒也值得敬佩。

标签: 太上皇

更多文章

  • 后宫佳丽三千都夺不走李世民的心 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这是

    在中国古代的唐朝,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然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的成功套用今天的一句话也不失恰当: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贤惠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古代贤后的代表。据记载,长孙皇后自幼妩媚活泼,优雅、大气、可爱,深受唐太宗的喜爱。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大家最熟悉的故

  • 唐朝将领李君羡简介 李君羡为何会为武则天付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将领

    李君羡毛泽东曾经说过:“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苏轼说过:“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那么李君羡究竟是何人呢?李君羡简介李君羡(593年-公元648年8月7日),唐朝将领,洺州武安(今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

  • 儿皇帝石敬瑭: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契丹

    后晋开国之皇石敬瑭在位时,就甘愿作契丹的儿皇帝,被后人所不耻。他的名字已成了儿皇帝、卖贼的同义词。石敬瑭是沙佗人,沙佗是后唐北方的一个武力强悍的部落,石敬瑭年轻时少言语而喜欢动头脑,他自幼好武,喜学兵法,尤其练就了一手好箭法。石敬瑭在后唐朝廷里是个出名的将领,他不仅功夫好,在战场上十分勇猛。据说他解

  • 一行和尚简介:唐朝最着名的天文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文学家

    一行和尚(生卒年不详),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是唐朝最着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和尚从小刻苦学习,特别喜欢钻研天文、历法、算术中的疑难问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学问了。有一次,一行和尚从当时着名的学者尹崇那里借来了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哲学着作《太玄经》,没看几天就把书还给了尹崇。尹崇问道:

  • 历史上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唐朝并不以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唐朝人审视女性“以肥胖为美”的说法,相沿已久,流传至广。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人们之所以认为唐朝女人以肥胖为美,依据主要有杨贵妃的体态以及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等。其实,只要仔细看一下唐朝着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周的《簪花仕女图》,不难发现,

  • 唐代封建宗族与中州乡村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州

    古代中国,乡村是国家肌体的神经末梢。虽然广大的乡村是封建帝国统治的基础,但帝国并没有对乡村实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乡村仍处于一个较为松散的状态,所以,村民不能不依靠一个基层的某种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需求,村民需要某种力量来维持生存的愿望便与封建的宗族(或大族)势力相巧合。封建国家为延续其在乡村的统治,

  • 唐朝曾有冷漠罪:发现火灾不报告要判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有

    如今有一些人,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面对邪恶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不敢挺身而出,而是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和良心上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ldqu

  • 义净和尚的故事——玄奘之后最着名的唐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僧

    第一节双珠现世出家学法崖嵘义净,俗姓张,字文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出生在齐州首府历城(今济南市)附近的一座山庄。义净的父亲和母亲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远近闻名。祖上曾当过东齐的郡守,后来看到兵荒马乱,豺狼当道,就隐居不仕。到了祖父和父亲这两代,都恪守祖训,在州城旁的一处僻静山村

  • 段志玄简介与生平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段志玄(?~642),唐初名将,二十四功臣之一。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段偃师,隋朝末年任太原郡司法书佐,后来跟随李渊起义,官至郢州刺史。段志玄少年时家住太原,与李世民友好往来。李渊起兵时,段志玄招募了一千多人参军,授右领军大都督府军头。随军攻克霍邑(今山西霍县)、绛郡(今山西新绛)及永丰仓(今

  • “遣唐使”入唐目的只是为了学习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目的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规模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