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郗鉴择婿:东床坦腹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郗鉴择婿:东床坦腹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7 更新时间:2023/12/24 4:54:39

有关东京着名书法家郗鉴的生平简介,在《晋书》中有所记载。

据郗鉴生平简介描述,郗鉴是高平金乡人,原本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其高祖郗虑曾担任过东汉御史大夫。然而郗家到了郗鉴这一代,已然家道中落,只剩几亩薄田几件旧家具,于是,少年时期,郗鉴的大半光阴只能在田间劳动中度过。

然而即使生活清贫,也没有令郗鉴丧失读书求学的兴趣,于是,人们时常能看见他一边在田间挥汗如雨,一边津津有味吟诵诗词的身影,乐此不疲。也因这勤奋好学的精神,郗鉴年纪轻轻便已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更以清节儒雅而远近闻名,于是,他终于有了入朝为官,一展才华的机会。

据郗鉴生平简介记载,太宁二年,郗鉴被晋明帝任命为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并授予军权,令其参与平定王敦之乱,郗鉴不负众望,凯旋归来,遂被皇帝封为高平侯。在此期间,东晋朝堂之上,政治斗争日益激烈,然而郗鉴却以军功和良好的人缘而始终保持屹立不倒,在当时,是一位口碑不错的名臣。

晋成帝继位后,郗鉴再次被升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官位更加显赫。

不久苏峻之乱又引起了新一轮战事,郗鉴再次领兵,与陶侃等共同征讨叛军,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被加官进爵,同时,他拒绝了庾亮王导的建议,以高明的政治手腕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

郗鉴是个什么样的人

郗鉴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史书记载,东晋太尉郗鉴,是高平金乡人,书圣王羲之的岳父。有关郗鉴此人,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择婿的那段典故“东床袒腹”了。王羲之因侧卧东床之上吃饼而被郗鉴相中,成为其东床快婿,这样的择婿眼光,别说在古代,即便在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也是绝无仅有吧?那到底郗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要了解郗鉴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需要了解其生平。

郗鉴原本出自名门,是扬州刺史郗隆的内侄。然而不幸的是,他还未成年即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只得以耕田为生。

在清贫的岁月中,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即使在田里挥汗如雨劳作之时,也忘不了摇头晃脑,吟诵诗文,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儒雅耕夫”,也因为才学出众,他最终有机会进入朝堂为官,重振家声。

“八王之乱”时,郗鉴辗转任多个官职,还曾被匈奴俘虏,却坚决不降,继而成功越狱。

郗鉴潦倒回乡,适逢饥荒。然而由于他过去乐善好施,积下不少人缘,因而时常有人携财物前来看望。郗鉴便用这些财物接济穷苦百姓,救活了许多人。乡民为了感谢他,遂推举他为领袖,南下避难。

于是郗鉴南下出任兖州刺史,并在得以在东晋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由此可见,郗鉴在当时的社会,不仅是为才学出众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眼光的士大夫。

郗鉴择婿

关于东晋大书法家郗鉴择婿的故事,有一个着名的典故,叫做“东床坦腹”。

据刘茂辰考证,郗鉴择婿一事发生在太宁元年。当时郗鉴家有一独女,名叫郗璿,生得品貌出众,性情温顺,自幼爱好书法,是远近闻名的才女。郗璿十六岁时候,风华绝代,到了成婚的年纪,远近许多人家慕名前来求娶这位聪慧美丽的名门闺秀,由此郗鉴择婿的标准自然不低。

作为书香世家,郗鉴并不看中男方家的财帛权势,却将人品才学与“个性”列入甄选条件,因而将目光投向当时久负盛名的琅邪王氏,希望从王氏子侄中挑选一位称心如意的少年佳婿。

王家子侄们听说郗家来选婿,都十分高兴,他们久慕郗小姐贤名,都很希望能娶她为妻,于是,在郗鉴到来之前,他们个个都精心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想给郗鉴一个好印象。在这些年轻才子中,唯有一人显得漫不经心。只见他神情自若,斜靠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仿佛根本没把郗鉴择婿这回事放在心上。郗鉴见此情景,心中暗暗吃惊,遂向旁人打听这个年轻人是谁,一问才知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十分喜爱这个率性的青年,随即决定将女儿郗璿许配给了他,一段美满姻缘就此缔结。

此典故传至后世,有人戏称王羲之因坦腹睡东床而娶得美妻,因而才有“东床快婿”一说,于是,东床快婿便成为品性豁达,才学出众之婿的代名词。

郗鉴吐哺

《郗鉴吐哺》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文言文,记述的是东晋大书法家郗鉴在生活清贫潦倒的岁月中得乡邻接济,遂将饭含于口中,回来后吐给两名幼儿吃,令孩子得以一并存活的感人故事。

据《郗鉴吐哺》典故描述,永嘉之乱期间,郗鉴携带家人回乡避祸,生活一度陷入困顿。因为他平时乐善好施,在乡中广结人缘,因而潦倒之后,也颇有乡邻敬重其名望德行,愿意伸出援手,轮流给他做饭,帮他度过饥荒。

当时,郗鉴的兄长之子郗迈和外甥周翼都年幼,两个孩子受不了饥饿,于是,郗鉴常常带着他二人一起外出就食,久而久之,接济郗鉴的乡民便开始面露难色。

由于当时是饥荒年月,大家的口粮都不富裕,于是,有乡人对郗鉴表示,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过去的贤德无私,所以我们才愿意共同帮助您,只是大家能力有限,如果再加上这两个孩子,负担太过沉重,恐怕就难以养活了。

郗鉴听罢,心中感到愧疚,然而又不能弃这两个幼子于不顾,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至此之后,郗鉴就一人前去吃饭,每次都将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两个孩子吃,让他们得以一同活下来,这便是“郗鉴吐哺”的故事梗概。

度过灾荒后,郗鉴再次进入东晋朝堂为官,在苦难中被他救活的两个孩子也有了各自的前途。郗鉴去世后,周翼感念舅父过去的抚育之恩,毅然解职回乡,以席苫为郗鉴守丧三年。

标签: 是怎么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在科举上首创一项发明,世家大族简直要骂爹的节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族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慈禧太后虽然实权在握,但却没有称帝,不能算作皇帝。坦白来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她能够以女流一身,登上皇位,除了需要狠辣的手段外,也是需要颇具政治才能的,否则也不可能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即使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百位皇帝中,武则天也算

  • 孟母——元帝司马睿皇后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孟母元帝司马睿皇后虞孟母,济阳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出身于名士之家。其父虞豫年轻时颇有贤名,仍做怀琅琊王的司马睿。孟母略通文墨,知晓理法。年方二八的虞氏越长越美,其美貌打动了当时仍做琅琊王的司马睿。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把西晋王朝搅得一团糟,匈奴、羯等外族乘机入侵,北方

  • 孤注一掷,拓跋建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淝水之战前,鲜卑族拓跋部曾建立代国。后来,由于遭受前秦的攻击,代国分崩离析,最终由前秦统治。淝水之战使前秦国力锐减,拓跋部借机恢复政权。386年,年仅14岁的拓跋珪被各部酋长拥立为代王。后来,他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划地给鲜卑人,让他们定居,进行农耕,还任用汉人为官

  • 晋怀帝司马炽皇后是谁?晋怀帝皇后梁兰璧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帝皇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

  • 历史上传奇女子,扶立过6位皇帝,3次临朝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不高,在历史上能数出功绩的女子屈指可数,除却武则天、慈禧等等这样的集大权者,还有一位年纪轻轻就守寡,一生辅佐6位皇帝的传奇女子,她就是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在封建王朝最高权力者是帝王,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威胁自己“权力”地位的人。所以即使是皇帝非常宠爱的后妃,也

  • 独孤皇后为何能与隋文帝并称“二圣”,独孤皇后对隋朝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独孤

    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名字叫独孤伽罗。历史上,她与文帝被称作“二圣”。作为一个皇后,其地位竟然与皇上等量齐观,这是什么原因呢?史书记载,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可见,独孤皇后不仅出身名门望族,而且知书达理、见解不凡,很有政治才干。北周时

  • 隋朝大臣苏威竟得到了一块能预知未来的魔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

    在经典童话《白雪公主》里,坏王后有一方魔镜,她的神奇之处在于她知道“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小时候读到这个故事,觉得这块魔镜真的是很神奇。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一块很神奇的镜子。他的功能可不止是知道“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么简单。这块魔镜的主人叫苏威。苏威出身官宦世家,入仕后在北周为官。入隋后,被隋

  • 历史行最荒唐皇帝中的极品当数这几位,连秦二世宋徽宗他们都排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上

    历史上荒唐皇帝太多了,要是把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的“皇帝”都算上,那么昏君,也就是荒唐皇帝要比所谓的明君要多上好几倍,因为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封建君主制度本身就很荒唐,所以出几个荒唐皇帝那也不算啥新鲜事。所以要历数荒唐皇帝,咱们还是从大一统的王朝中寻找,因为那些割据一方自称皇帝的家伙,名不副实,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书圣”与《兰亭集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又作307―365),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今浙江绍兴)。精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炼)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

  • 第二节 发展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二节

    魏晋时代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现代的文化巨人鲁迅称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步入了“自觉”。这一历史时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它毫无疑问地也包括晋武帝执政的20多年时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思想文化自身发